2008年以来通过整合重组,山西省先后关闭了1500多个落后矿井,淘汰落后产能2亿吨,矿井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并形成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推荐阅读
IPO市场发生的故事
《IPO观察站》是以对拟上市公司为主要观察对象的原创栏目[详细]
“中国式浑水”能否搅浑股市
- 收盘:沪指涨0.70% 成长股行情或转舵
- 肖钢重要表态震动A股 股市抽血何时休
- 公司业绩汇总:鲁信创投中期业绩预增130%
- 十机构预测后市:跌破1849点指日可待
- 债务“摸底”股市“磨底” 一板块弱市抗跌
- 中国石油护盘有心无力 沪指或退守建国底
近年来,受到部分重要行业产能过剩和煤矿企业“多小散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巨大挑战,甚至出现了倒退。次贷危机时,山西省曾一度成为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山西省前省长王君对此评价道,“形势一度非常严峻”。
危局之下,行业整合重组便成了一些企业实现转型脱困的“救命稻草”。在A股市场上,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深陷困境的相关上市公司开始谋求与行业内的大型央企合作或直接被央企借壳;为改变山西煤矿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从2008年开始,山西省展开了一场煤炭资源整合风潮,山西A股板块也因此开始进入“大矿企时代”。
经《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五年来,由央企主导并完成的重组案例共有3起,如果再算上更早之前央企曾参与但最终退出重组的数量,这一数字将达到6起。而由当地大型煤企主导的重组案例则高达9起,占近年来山西A股重组案例总数的比重超过50%,由此可见煤炭与煤企对山西省经济的重要性。而如何实现在利用当地丰富煤炭资源的同时,又能走出煤炭的阴影,则成了本次山西A股、乃至山西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
产能过剩下的央企大整合
在国家发改委2009年9月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列举出了九大产能过剩的行业。其中,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赫然在列。
根据《意见》中的数据显示,若当时全部在建水泥产能建成投产,全国水泥年产量约达27亿吨,而当年全国的水泥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对电解铝而言,《意见》中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电解铝供过于求,我国电解铝产能为1800万吨,占全球42.9%,产能利用率仅为73.2%”。这两大行业的产能过剩也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山西A股的相关上市公司。
在山西A股中,受到直接影响的水泥类上市公司ST狮头(600539)(600539.SH)和电解铝类上市公司关铝股份纷纷开始和“中”字头企业合作。在2011年ST狮头被中国建材参股重组。而早在2009年,中国五矿集团便已成为原关铝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等到2012年,中国五矿集团又将旗下的稀土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关铝股份,并将电解铝及其深加工业务剥离。
然而,从重组规模和重组后的情况而言,在山西A股中由“中”字头发起的重组都很难决定山西省经济未来的走势。
从数量上看,算上在2003年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曾意图收购原先的上市公司大同水泥(收购计划后因上市公司债务问题而搁浅)、同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管漳泽电力(000767)(000767.SZ)以及2008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接手南风化工(000737)(000737.SZ)。在山西A股近十年来的重组案例中,央企参与的重组案例共有6起。而到今天仍保持控股地位央企重组案例仅余3起,这一数字不及有煤企参与的一半。
而近年来完成重组的ST狮头、五矿稀土(000831)(000831.SZ)、盛和资源(600392)(600392.SH)则仍未完全走出产能过剩的阴影。目前,整合后仍处水泥行业中的ST狮头依旧面临着亏损。五矿稀土和盛和资源虽然都跳出各自原先的电解铝和计算机软件行业,但二者却又都转向了目前同受产能过剩困扰的稀土行业。截至今年6月,三家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显示,三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依次下滑2506.21%、43.38%、19.15%。
山西A股进入“大矿企时代”
真正对本次山西A股重组潮起决定作用的,是山西省大型煤企的并购。在17家重组的上市公司中,山西大型煤企出现在了其中9家里,占据了重组公司中的半壁江山,其中有8家重组是出于大型煤企的主动收购行为。
当大型煤企在资本市场中翻江倒海的时候,不得不提及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在2008年、2009年,山西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山西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企兼并重组有关问题通知》(下称“《通知》”)两个文件,一场煤炭资源整合风暴骤然掀起。
在两个文件中明确规定,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坚持的原则有“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为此,中央和山西省政府对兼并重组煤矿企业提供了众多扶持政策。其中包括运力保障、出口经营权、市场融资、信贷支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内容。
在经过了三年重组之后,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通过整合重组,山西省先后关闭了1500多个落后矿井,淘汰落后产能2亿吨,矿井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并形成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而在A股市场上,以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同煤集团、煤销集团、焦煤集团、煤炭进出口集团为首的山西大型煤炭企业合力主导了A股山西板块重组潮中的半壁江山,山西A股已经进入了大矿企时代。
“不只是煤炭”的转型战略
曾几何时,“煤老板”一词曾经作为山西的代名词而一度甚嚣尘上。抛开其中的情感因素,对于山西而言,煤炭资源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进入2013年,受到煤炭进口量增大的冲击,煤价逐步走低,煤企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3年前四个月,我国煤及褐煤的进口总量为1.08亿吨,同比增长25.6%;进口金额为99.5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3%。因此,在山西煤企重组潮中,比起庞大的重组规模,上市公司重组后的转型战略要更加引人关注。
知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曾撰文提出,“山西其实也是重型机器生产基地,太原重型机械厂曾生产过万吨水压机和三峡大坝的巨型闸门。不过始终没有更辉煌的发展。山西的地面文物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旅游业还是靠外地人拍的电视剧带动的,且至今也不是旅游大省。一个‘煤’字压倒了其他。‘以煤为网,一网打尽’,绝不是山西的富裕之路。”
为改变一煤独大的局面,本次山西推进转型发展的思路为“正确认识煤、审视煤、对待煤、开发煤,依靠而不依赖,灵活而不拘泥,既能用好煤,又能超越煤,致力依煤振兴,而不为煤所困”。
上述转型思路同样体现在了山西A股中大型煤企的整合方向上。同煤集团通过入主漳泽电力,煤销集团通过与山西国际电力重组成晋能公司,均将整合的重心放在“煤电一体化”上;阳煤集团和焦煤集团则将整合的重点放到了旗下众多的化工资产上;晋煤集团的整合重点则是煤炭资源的深加工。
正如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院院长景普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的那样,“挖煤挣钱快、利润高,就像‘抽水机’一样,大量资本沉淀其中,成为长期制约山西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今次煤炭寒冬对山西省经济而言,虽有不利影响,却也给山西产业的多元化提供了机会。
“一个‘煤’字罩住了山西。振兴山西,必须走出煤的阴影。”梁小民撰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