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慕鸿
见习记者 胡永宁
在过去五年间,一场重组风潮席卷了A股中的山西板块。经《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A股市场中隶属于山西的上市公司已经有35家(阳煤化工注册地还在四川,但主业已经大部分到了山西),其中有17家上市公司在近五年内发生了有关实际控制人变更或涉及公司主营变换的重大资产重组。“重组转型”成为了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山西板块的突出现象。
山西A股重组现象的形成,与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和近年来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为了使山西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政府出台的产业整合、转型升级政策也对山西A股重组现象的形成添加了助力。在这三股力量的作用下,整合与借壳,这两种重组方式频繁地出现在山西A股的半壁江山之中。
平心而论,企业间并购重组是激烈市场竞争下的必然产物,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正常现象。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成功的双赢案例。而从本次山西A股的重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形成原因,我们或许可以勾勒出整个山西省经济在危机下的应对措施及其未来的发展轨迹。
改换门庭 5年17家
在今年4月17日,昔日的东新电碳正式更名为阳煤化工(600691.SH),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山西大型煤炭企业阳煤集团。据记者统计,这是A股山西板块近5年来第17家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此外,阳煤集团还在2008年控股
山西三维(000755.SZ),在2010年托管了
太化股份(600281.SH)。
在发生重组的山西A股中,实际控制权“外移”、被外省企业借壳的上市公司。这一部分共有5只个股,其中3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在重组后发生了变更。
厦门当代置业集团在2010年入主了原先的大同水泥,证券简称变更为当代东方(000673.SZ),其主营业务也由水泥生产变更为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展览。
中国五矿集团则在2009年获得了原关铝股份的控股权,并在今年4月将上市公司更名为五矿稀土(000831.SZ),主营业务也从2012年开始向稀土行业转移。而同样在2012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原
*ST天成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收购,并在今年5月正式更名为盛和资源(600392.SH),其主营业务也由计算机软件变更为稀土产业。
在本地上市公司“外嫁”的同时,外地上市公司也在不断进入山西。截至发稿,在A股山西板块重组个股中,共有5只个股的实际控制权从外省市企业移交到山西企业手中,其中4只在移入后主营业务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且其改变的方向不约而同地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有关。
除去上述原属四川的东新电碳变身阳煤化工一例,早在2004年山西
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便已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接过原属福州的上市公司天宇电气的控制权,并于2007年将证券简称变更为
美锦能源(000723.SZ)。
虽然其实际控制人早已变更,但直到现在,
美锦能源涉及百亿元煤炭资产的注入仍在进行中。此外,2009年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火速收购了吉林中油化建,后更名为
山煤国际(600546.SH),从而使上市公司股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暴涨近8倍。前身为泰安鲁润股份的
永泰能源(600157.SH)则在2010年成功转型煤炭企业,进驻A股山西板块。
在余下的7家未发生注册地变更的重组上市公司中,除
ST狮头(600539.SH)在2011年被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参与重组外,其余6家上市公司的重组都与山西当地的大型煤企密切相关。而在整个A股山西板块的17家重组上市公司中,山西大型煤企出现在了其中9家公司里。
重组中的整合逻辑
经《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在上述17家上市公司的重组中主要存在着两种重组逻辑。一条是由央企或地方国企牵头的行业整合风潮,另一条则是以获取壳资源为目标的金融资本运作。在这两种逻辑背后,既有重组方解救上市公司的努力,又存在着各方复杂激烈的利益博弈。围绕着重组这一主题,各方力量在资本市场上纷纷登场亮相。
在由央企、国企牵头的山西A股整合浪潮中,山西大型煤炭企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的重组动作呼应了山西省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政策。
除去上述阳煤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的重组案例外,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在2011年托管了太原
煤气化集团,进而控制了其下属的上市公司
煤气化(000968.SZ);在2012年,山西焦煤集团入主
南风化工(000737.SZ),
大同煤业集团则完成了对漳泽电力(000767.SZ)的托管重组。
同样在2012年,山西省政府开始了对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并,组成晋能有限责任公司。在今年6月14日,山西省国资委同意将持有的山西国电100%股权划转到晋能公司,其旗下的上市公司
通宝能源(600780.SH)的实际控制人随之发生变化。
此外,以“中”字头企业牵头的资产重组也多次出现在A股山西板块中。中国五矿集团在2009年入主关铝股份,后者在近年受到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困扰;在2011年
ST狮头被中国建材参股重组,其中
ST狮头受困于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则在2012年收购原
*ST天成,后者最初曾计划涉足煤炭产业。
重组中的金融逻辑
比起由央企、国企牵头的整合重组而言,由其他力量发起的重组则要曲折、复杂的多。这其中,个别重组案例所耗费的时间甚至超过5年,有些重组方考虑更多的是上市公司壳资源的金融价值。而在这期间,那些被重组的上市公司则沦为了一具空壳。
对于那些沦为“僵尸空壳”的上市公司而言,“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而近年来A股山西板块的整体弱势,也给了各方资本力量以“闪转腾挪”的空间。数据显示,自2011年中期以来,A股山西板块的整体指数处于下滑状态中,整个板块累计跌幅超过30%。而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止今年4月17日,在A股山西板块的35家上市公司中,最近一期公布的财报中,每股净收益为负的上市公司有8家,有盈利但净利润明显下滑的有16家。
同时,由于一些资本力量在重组伊始便没有长久经营的意愿,因此围绕着一些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各方资本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也在经历着多方之间的“击鼓传花”。
而对其他借壳重组案例而言,各方围绕着买壳和资产注入这两大重要内容,一些重组方能够完成得游刃有余,而另一些重组方则在这两方面展开了令中小投资者备受煎熬的“重组持久战”。
这两种重组逻辑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将在持续关注。
http://stock.sohu.com/20130730/n382885551.shtml
stock.sohu.com
false
证券日报
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7/30/content_368294.htm
report
2975
本报记者陈慕鸿见习记者胡永宁在过去五年间,一场重组风潮席卷了A股中的山西板块。经《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A股市场中隶属于山西的上市公司已经有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