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乱象:战略缺位发展渐平庸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光大证券乱象:战略缺位发展渐平庸

加入日期:2013-7-24 14:22:34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以往,业界经常会将光大证券中信证券做对比,因为两者背景、业绩相似,而今,却已鲜有可对比性。

被行业老大甩下的光大证券因何走向了平庸化?近年来高层频频更换,加之高层派系林立,尤其是集团派与本土派管理层对立严重,导致管理机制不顺畅,这些问题无一不严重制约着光大证券的发展。

此外,光大证券的发展战略并不清晰,也是导致其与行业老大距离逐渐拉大的一大原因。

“富二代”渐平庸

光大证券的出身不可谓不好,由于背靠光大集团,光大证券一向被视为金控集团下属标杆性投资银行。截至目前,光大证券资产规模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六,资本实力排名第五。作为老牌券商,光大证券仍有其可取之处,特别是其资产管理业务。

不过,光大证券更多是在“吃老本”,近五年来缺少突破之处,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甚至渐有跌出第一梯队的趋势。

“光大一度被视作中信第二,但这种比肩发展态势早已成为过去式,目前,光大在多个层面与行业老大存在较大差距。”一位资深券商行业研究员表示,“相较中信证券实践资本中介的清晰战略,光大证券传达给市场的战略信号很模糊。”

以资本实力为例,截至2012年末,光大证券以131.16亿元净资本,行业排名第六位,与排名前三位的券商净资本规模分别相差近274亿元、259亿元及86亿元,差距较大。

即使与地处同城的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相比,光大证券也被远远甩在后面,以经纪业务为例,光大丢掉了行业前十地位,去年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87亿元,行业排名第十二位,净收入份额2.42%;股基交易份额为3.05%,行业排名第十一。

“这几年光大证券业务上行动力明显不足,经纪业务地位也与其老牌券商品牌及资本实力不符,发展速度有向下趋势,除了资产管理、融资融券个别业务外,其他业务均不能与三年前相比。”上述行业资深研究员表示。

针对光大证券竞争力下降问题,中银国际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相比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在管理机制和发展潜力上并无优势。

管理上出了问题

诚如中银国际证券所言,管理机制已成为制约光大证券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比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管理层班子显然不够稳定,尤其是在徐浩明担任总裁后更为明显,在其接任总裁以来,光大证券董事长一职曾三易其主,在王明权去职后,唐双宁曾短暂接任,如今则交由袁长清接棒。

据了解,徐浩明是王明权在交通银行任职时的老部下,曾任交通银行办公室综合处处长,但却缺少金融业务主管经验,履历显示其大多是负责办公室行政职务,比如进入光大集团后,担任光大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执董办主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办公厅主任等。

“在王明权去职后,徐浩明受到集团支持力度下降,与后来董事长之间存在心结,他的管理理念有时很难向下渗透。”一位熟悉光大证券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大证券的内耗首先是从总裁与董事长开始,与申银万国冯国荣与丁国荣的共掌时代颇为类似。

此外,光大证券来自于集团的正能量也逊于中信证券

“从集团获得的业务资源远远不能与中信证券相比,有时候还得背负不少负担。”光大证券一位内部员工表示。

目前,光大证券管理层中有多位来自于光大集团,而这部分空降高管与本土高层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理念不合。

最为明显的是,近期爆发内讧的投行业务条线,分管副总裁熊国兵就来自于集团,而原分管副总裁刘剑则是本土业务派代表,双方利益与考虑问题出发点分歧很大。

“熊国兵对刘剑的一些做法颇不以为然,一上任后就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推翻了以前的管理条文。”光大证券内部一位员工表示,“熊国兵是搞审计、风控出身,上任以来就是削减成本,压缩费用,以管理手段压缩老员工空间。”

而一家公司即使派系林立也并非不可以接受,前提是必须有一位职业金融家掌舵。

“公司管理层因利益相争引发了不少心结,又缺少足够分量的掌舵人,使得各方争斗不止,没有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熟悉光大证券内情的业内人士表示。

  • 上一页
  • 2
  • 3
  • 4
  • 下一页
  • 显示全文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