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大考:炼油企业洗牌在即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油品升级大考:炼油企业洗牌在即

加入日期:2013-7-22 3:45:35

src=http://img.jrjimg.cn/2013/07/20130722034126142.jpg

本报记者 何清 上海报道

  “(广东省)经信委刚组织我们三家的相关企业开会,商议国Ⅳ车用柴油、国V车用柴油、粤V车用汽油以及粤Ⅳ车用汽油的升级时间表,政府希望粤V今年能在一些地市完成升级。”7月18日,一位石油央企驻广东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7月1日,国内柴油质量标准刚刚由此前的国II提升至国III,广东省政府却又开始筹划在省内启动粤IV、甚至粤V标准的实施,并谋划今年10月1日起在广州等6地市完成粤V汽油的上市。

  自去冬今春北京遭遇严重雾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于大气治理的力度明显提升。又因汽车尾气是雾霾的重要成因,对成品油质量的关注度也同时升温。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中国成品油升级时间表,提出2017年底国内车用汽油标准一定要达到国V标准,即硫含量不大于10ppm(百万浓度比)。

  部分省市先行一步。除了广东,上海日前也宣布,最早9月开始推广使用沪V标准成品油,油品含硫量只有现行沪IV标准的五分之一;北京更是早在2012年5月完成了京V的升级,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成品油质量标准与欧洲基本同步的城市。

  “降低硫含量,提高油品标准不但对环保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通过这轮洗牌,原有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有石油央企高管不无得意。

  据他介绍,5月30日中石化所有炼厂均已完成国III柴油升级,“较国家规定的最后期限提早一个月”,明年可全面向社会提供国IV车用汽油,明年年底可向全国市场提供国IV车用柴油。

  此外,目前中石化旗下的上海石化(600688.sh)和高桥石化分公司等多家炼化企业均已具备生产国V汽油的能力,“一旦国V标准正式实施,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相比之下,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都较石油央企处于下风的大批地炼企业,则处境尴尬,部分企业甚至是刚刚具备国III柴油的生产能力,已再无能力进行新的升级改造。

  “3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后,调价周期大幅缩短,经销商再也不愿大幅囤货,因此地炼资金压力很大,”息旺能源分析师李莉分析称,“如果各地政府都像上海、广东那样进行升级提速,那么部分地炼企业将不得不面临遭淘汰,或被并购的命运。”

  据记者了解,自3月以来,中海油、中国中化、中国化工集团、中信集团等,均派员奔赴山东、江苏等地,了解这些地区的地炼企业实际生存状况、资金实力等,以便随时向目标猎物发起攻击,展开收购动作。

  “从国际范围看,包括原油勘探、炼化加工的石油行业都处于有限竞争状态,主要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十数家,至多几十家大中型企业手中。所以这次将是一个新的市场整合契机,有望形成一轮新的市场整合。”有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表示。

  升级提速广东样本

  作为发达地区,广东省,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地私家车保有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大量汽车尾气给环保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广东很早就已启动了油品升级计划。

  2010年8月,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粤IV汽油的上市,随后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五地市也先后完成了从国III标准向粤IV的升级,成为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销售相当于欧IV油品品质的粤IV汽柴油地区。

  时隔三年,广东省又开始向更高油品品质的粤V标准迈进。“因为目前仅广州一地,汽车保有量就超过了300万辆,而且增速还将持续。”上述石油央企驻广东管理人员说。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颁布《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其中指出,今年初以来,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影响范围涉及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而汽车尾气,被视为雾霾形成的罪魁祸首。

  此次广东油品升级提速,由省经信委高层直接出面组织执行。他们召集了中石化、中石油及中海油在粤主要炼化生产企业、成品油分销单位负责人,商议国Ⅳ车用柴油、国Ⅴ车用柴油、粤Ⅴ车用汽油以及粤Ⅳ车用汽油的升级时间表。

  在经信委会议上,广东省府官员主要是向企业进行咨询,希望企业能够明确为油品升级而进行的生产装置改造时间表作出承诺;同时,也要求成品油销售企业根据政府的规划做好升级油品上市的准备工作。

  根据规划,今年10月1日前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6地市将上市粤V汽油;12月1日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地将上市粤Ⅳ车用汽油。

  这较2月国务院公布的油品升级时间表提速不少。按照国务院的时间表,今年7月1日国III柴油将在全国范围内上市,同时原有的国II柴油将完成退市;年底前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制定的国V汽油标准将正式出台,并在2017年底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上市。

  据了解,国V、粤V等标准是国家质检总局、广东质监局等机构参照欧洲成品油标准制定的、适合本地市场的成品油质量标准,其在硫含量等主要指标上与欧洲标准完全一致,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略微差别。

  不论国V,还是粤V,其硫含量较国III都有大幅降低。国III硫含量达350ppm,粤IV为50ppm,而粤V仅为10ppm。而硫含量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对大气污染程度的大大减轻。

  “我们会向公司总部作出汇报,并根据政府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交代的任务。”上述石油央企驻广东管理人员称。

  急于油品升级提速的不止广东,上海市府也宣布最早9月将开始推广使用沪V标准成品油,油品含硫量只有现行沪IV标准的五分之一。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60万辆,其中私家车超过了140万辆。

  “现在私家车保有量增速太快,如果不能尽早实现油品升级,上海的空气质量将会越来越糟糕。”有上海石化高管表示。

  百亿改造费:油品升级谁买单

  油品升级,无疑会增加成本,然而是否能实现企业期待的“优质优价”,目前争议颇大。

  2012年底,中石化正式启动了旗下九江石化分公司8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该项目总投资70.9亿元,“其中仅加氢脱硫装置改造的费用就达20亿元以上,这套装置正是为了改善油品品质的。”中石化总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和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炼厂加工原油中高酸、高含硫的劣质油比重日益增加。随着油品升级压力日益加大,要求降低成品油中硫含量,生产企业就必须再上马一些脱硫装置。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中石化在炼油板块的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200亿元、258亿元、321亿元,预计2013年还将继续增加至338亿元。

  在这三年中,中石化并没有启动大的新建项目,这一逐年上浮的数据,主要是为优化工艺、改善产品结构进行的优化投资,其中油品升级占据了总投资额的相当比例。

  在这些投资的推动下,5月30日,中石化所有炼厂均已完成国III柴油升级,较国家规定的最后期限提早一个月。明年公司将可全面向社会提供国IV车用汽油,明年年底将可向全国市场提供国IV车用柴油。

  即便是地炼企业,自2012年以来,也开始大举投资进行油品升级的装置改造,“改造费用动辄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李莉说。

  “各企业生产流程不同,新装置的建设成本也不一致,因此企业压力比较大,希望能够实现油品的优质优价,但目前政府方面尚没有任何回应。”那位石油央企驻广东管理人员坦言。

  然而,在已实施京V标准的北京成品油市场中,目前93#京V的批发价格已达9250-9300元/吨;几百公里外的山东省,当地地炼企业生产的93#国III汽油,其批发价格却还维持在7700-7900元/吨,油品升级的成本最终被转嫁给了消费者。

  上述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告诉记者:“曾经有政府官员提出,油品升级的成本应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分担。然而在政府态度不明晰的情形下,已实现油品升级的地区,成本被完全转嫁给了消费者,这不利于油品升级的推广。”

  他指出,目前税收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中占据了1/3,即8元/升的汽油价格中,有超过2元/升是政府拿走了,政府应出台一些扶植政策,以税收调节的形式反补消费者。但这种呼声,尚未得到政府的回应。

  巨头的游戏:市场整合契机

  上海是华东地区最发达的城市,2012年成品油消费量650万吨,其成品油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家供应,其中中石化是最大的供应商。

  对于上海市府的油品升级提速,上述上海石化高管人士表示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和高桥石化每年能向市场供应400万吨以上符合沪IV标准的成品油,中石油能提供100余万吨,剩余的部分也是由民营加油站采购的、达到沪IV标准的调和油。”

  据他透露,目前公司每年生产800万吨至900万吨成品油,其中200余万吨汽油产能均已能够生产达到沪V标准的汽油。随着公司股改的顺利完成,新装置的建设和产能的进一步提升还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

  此前,中石化董秘黄文生更直言,随着沪V油品标准的实施,中石化将肯定会拥有更大的市场优势。

  “国III、沪IV标准下,地炼企业生产的成品油在添加MTBE(甲基叔丁基醚,C4H9OCH3)等添加剂后,尚能满足标准体系内各项指标要求,因此也就能够通过民营加油站低价销售;然而在沪V标准下,其质量标准体系的各项指标要求大幅上升,目前、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内,只有中石化能够生产。”黄文生称。

  自2009年以来,很多民营成品油经销商进口混合芳烃、MTBE的化工品后,将其添加到地炼企业生产的汽柴油中,“这一方面可以规避部分燃油消费税的缴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化工品添加,也可以实现成品油质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上海石化高管解释说。

  然而,在沪V标准体系下,这种通过调和的方式提升已很难达到要求,“比如硫含量,国III尚在350ppm,沪V却仅为10ppm,怎么调和,那得添加多少化工原料啊?”

  因此他认为,一旦沪V标准正式实施,那么过去调和油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将全部被纳入中石化的名下。

  对于这一危局,地炼企业和调和油经销商是心知肚明,然而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多种原因,他们很难在国V标准体系下,维持原有的经营。

  据李莉介绍,受经济下滑影响,自去年以来地炼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比较艰难,很多地炼企业的开工率仅维持在40%以下。而且今年3月后,由于调价周期大幅缩短,经销商们也不愿再大幅囤货,因此地炼企业库存都很高。

  “库存高、开工率低,很多企业不得不开始寻求借债维持经营,如果再投资进行装置升级改造,那么他们的资金链压力将面临空前的压力,甚至不排除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她感叹道。

  这点,得到了很多业内专家的认同。“未来不排除市场上将形成若干个巨头有限竞争的格局,很多急于在炼化业做大的企业,都紧盯山东、江苏的地炼企业,期望能抓住时机,并购几个炼厂。”一位山东地炼的高管人士说。

  目前仅山东地区,拥有成品油销售的规模地炼企业多达52家以上,其中很多炼油产能仅有100万-200万吨/年,“经过几年连续投资,其产能也仅达到几百万吨/年”。

  然而让它们继续投资,扩大产能、实现产能的升级改造,却已是很难的事情了。“不得已,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已开始谋划转行进入化工领域,先在那里找口饭吃。”该人士表示。

  据了解,目前在山东规模以上地炼企业中,山东滨化集团、山东垦利等多家已被中海油纳入旗下;而华星化工、正和集团等也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

  但是受制于各种阻力,几年来这些地炼企业的产能并未得到整合,甚至部分企业还维持在收购前的生产规模,管理体制等也未发生变化,“小散乱”状态依旧。

  “就我所知,中海油和中国化工常年在山东派驻市场研究人员,最近中国中化也派出高层赴山东调研,目的都是为了能收购部分产能,并获得与中石油中石化直接竞争的机会;听说中信集团等过去非石油系统的大企业,也已派员到山东、江苏两省寻找合适项目,以图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有知情者称。

  一旦这种整合完成,过去由石油央企、陕西延长集团及地炼这几方共同分食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会有一番新的景象。“几家,最多十余家大企业共同掌握这个市场,终端加油站及批发商将可以在他们之间自由采购。”多年倡导“有限竞争格局”的石油业内专家表示。

  地方保护:政府监管之障

  在有限竞争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政府的监管力度将决定这种市场化格局形成的成败。

  “我最怕的就是因为地方利益,或监管不力,造成该死的不死,该并的不并,那不但将阻碍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健康发展,更会对油品升级的进程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使环保、大气治理等工作无果而终。”上述石油业内专家称。

  据悉,自1998年石油行业重组以来,山东市场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对那些小炼油的保护。“甚至在中石化提出以青岛大炼油替换地炼产能的建议后,山东地方政府仍极力维护地炼企业,并将最初的21家地炼扩大到52家以上。”

  这位专家并不赞同中石油、中石化对市场的寡头垄断,但他更反对出于地方利益保护小炼油的做法。

  他指出,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应更多从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入手,而不是出台偏袒或歧视部分经营者的政策。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坚决剔除质量不佳的产品入市。

  “近期93#沪IV汽油在上海的批发价格达9150元/吨,而93#国III的山东地炼出厂价仅为7700-7900元/吨。如果政府放松监管,那么大批国III汽油都会涌入上海,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他说。

  目前在上海成品油市场终端的加油站,政府对其油品质量的监督主要采取抽检方式,不论对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还是社会加油站,并未强制要求其进行样品送检,更未定期去加油站突检。

  “油品质量全靠经营者自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市中心加油站的油品价格与处于城郊结合部的价格有很大价差,有时价差甚至高达近1元/升。”一位石油央企沪上加油站站长无奈地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