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应艰难求变——从小型加工出口企业困难看外贸形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制造”应艰难求变——从小型加工出口企业困难看外贸形势

加入日期:2013-7-19 18:11:06

  新华网石家庄7月19日电(王宇琦、沈斐、齐中熙)近两三年来,石家庄九源塑业有限公司一直在和全球经济衰退“赛跑”。“今年公司可能不赚钱,有一点点微薄的利润就不错了。如果公司能维持到经济形势好转,说不定会有转机。就要看公司能不能坚持到那时候了。”公司厂长贾更文对记者说。

  作为当地数一数二的PVC手套来料加工生产企业,去年出口收入约1400万美元。由于经济形势不利,全球对PVC手套的订单数量逐年减少,导致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出厂价格从2009年的25美元/箱下降到如今的16-17美元/箱,公司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如今一年的利润还不到2009年之前一个月的利润。

  九源塑业的境况绝不是个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低端加工出口企业生存艰难,“中国制造”面临重重困境。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表明,今年6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3.1%,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低于50%。商务部对全国19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额将比去年有所下降。

  “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是造成低端来料加工企业处境艰难的原因之一。来料加工的设备大多是被发达国家和地区淘汰的机器设备,导致进入来料加工行业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以PVC产品为例,加工PVC的一条生产线为100万元左右,8条生产线就可满足生产需要。贾更文说:“我们这里就有大大小小十几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订单怎么会够呢?”

  此外,汇率波动也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人民币的频频升值对出口企业来说意味着更低的利润空间。汇率因素现已成为除人工成本提高、贸易摩擦加剧之外影响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面对压力,不少企业着力控制成本,挤出空间打“价格战”。

  “没办法,大家都在拼价格嘛,谁的价格低,订单就是谁的。”贾更文说。

  PVC粉和增塑剂是用于生产PVC手套的主要原料。在2009年前,九源塑业生产每只PVC手套大概需要7克PVC粉,现在出于压缩成本的需要,减少到了5.5克,手套变薄了。

  德勤全球副首席执行官德克森认为,中国制造业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应逐渐从低端制造业走出来,摆脱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不断升级并参与到设计、包装以及市场等高技术含量的过程当中。

  但也有专家认为,一味排斥低端制造业并不科学,出口加工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逐步转型。

  “有些企业看不起原有的制造行业,试图转型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从事资本运作,这不仅分流了制造业所需的资金,也分散了企业的发展精力。”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

  他认为,做品牌还是要先从自己熟悉的本土市场上开展。品牌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艰苦过程,代工企业在有了一部分资本积累后,可以尝试做品牌,但最先考虑的还是国内市场。只有在最熟悉的国内市场获得认可,才有可能上升到国际市场。

  在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石家庄华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给国外客户做来料加工的同时,还注重开发国内市场,内销的产品全部打上“华莹”标签,走上了品牌建设的道路。他们还通过研发无铅水晶玻璃技术并运用到产品生产当中,实现产品创新。

  经过调整,华莹公司的年销售额近年来以三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正是在品牌策略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尝试,让我们在出口低迷的环境中看到了希望。”华莹公司销售经理康玮说。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