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老一套期待新思维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拒绝老一套期待新思维

加入日期:2013-7-17 6:37:35

  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对于新政府充满期待,各方面也呈现出新气象和好势头。可是,一些迹象表明,经济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在一些领域内,老一套的政策又有回潮的趋势。对此如果不予及时察觉、批判和纠正,则改革的前途可能也就不那么乐观了。套用一句老话,好局面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一步步走出来。

  先说增长速度。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时候,原本可以用改革的办法来给经济降温,顺道儿也把某些改革的难关迈过去,这些机会却已经错过了,以致本轮的减速成为不当政策的简单表现。领导人对此是有预计和表态的,即今后不搞“GDP主义”,换言之,今后将不再惧怕增速的下滑。可实际情况是,增速刚一跌落各方面就坐不住了,似乎马上又要转入“保增长”了。“保增长”是个很坏的词,它暗示的就是可以暂且把其他事情(包括改革)放一放,不择手段地扩张GDP。增速下滑固然是过去不当政策的后果,但它也是不及时推出重要改革举措、以致改革红利不能及时释放所造成的。对于增速下滑,虽有预判,但却似乎并无预案。由于缺少重大的实质性举措,我们也无法期待未来会有什么“红利”出现。目前,有关方面只是在那里静悄悄、慢吞吞地“规划改革”。一些迹象显示,即使一篮子改革计划于秋季推出,其力度可能也远不如公众所期待的那样大。这样一来,对过去的老套路作“循环利用”,似乎也就难以避免了。

  例如,“简政放权”至今并未涉及重大权力的下放,而且,所下放权力中相当的比例都不是下放给社会和民间,而是给予下级政府,这就重蹈“放权-收权-再放权”的老路了。这种做法必然将会助长地方政府的腐败。“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做法暂时顺应了民意,可是,它也反映出政府部门的行事方式几十年来依然照旧。政府部门并不认为自己具有逐个评估建设项目必要性的能力,于是就搞一刀切。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口号喊了半天,结果似乎是,还是要回到片面建设城市的老路上。继集全国之力建设“北上广深”等超级大城市之后,这个老路子还要推广到全国,再建设十个“城市群”。这样一来,当举办诸如“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展”的时候,就可以拍摄出更多更“美”的图片了。在如今城乡割裂的严重局势之下,“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政策不过只是毛毛雨,它无法改变城乡割裂的现实状况,只会让城市更拥挤,让城乡差距依然保持下去。

  粮食、土地和房产政策依然看不到改弦更张的迹象,这尤为令人惊异。如此长久的泡沫,如此沉痛的教训,如此激烈的批评,如此浅显的道理,如此有说服力的建设性意见,有关部门似乎竟然都听不进去。那么好吧,如果还要守耕地红线,就请立即开征“超额房产税”和“空置税”,既然限制供应,就要鼓励节约用地。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配套。土地供应限制了很多年,却迟迟不推出对浪费房屋的惩罚性措施,这是一种严重的政策残缺。笔者已经注意到关于“开放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传言,这固然是对过去错误政策的一个修正,但是,需要预先强调的是,对再融资的放开需要与对土地供应的放开一并推出,否则,其消极后果将是难以尽数的。这些后果都可以很容易地预测到。

  要建设普遍、统一和公平的市场,不要搞倾斜和差别化政策,对此社会各方面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总结和检讨。可是,一轮激烈的批评过后,差别化政策却正在死灰复燃。对节能和新能源进行新一轮补贴的传言已经盛行了数月,相信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已经如箭在弦。以往土地政策的教训就是不应对不同用途的土地搞差别化待遇,居住用地供应过紧,工业用地供应过松,这种做法娇惯了工业,害苦了民众。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把一碗水端平。政府明明没有能力搞过于复杂的政策,政策却越来越复杂。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差别化”现在已经成为行政部门天天在讲的流行词,不光土地部门,几乎每个部门都在讲“差别化”。

  差别化政策的延伸,就是过去提供给沿海个别城市的优惠政策如今又有复活的趋势。高唱“经济转型”有一些年头了,当它到来时,声称“好龙”的“叶公”们却发现并不怎么喜欢它。出口一萎缩,马上慌了神儿,又想起了当年启动改革时的做法,于是,深圳、厦门、上海、天津,试验区一路地搞过去,名称和名义各有不同。一些人忘记了,为了纠正当年对各地区的不公平待遇,国家是如何优惠完了沿海再优惠内地,为此闹得鸡犬不宁的。这一圈儿转下来,用了三十年,现在好不容易回归到建设公平统一大市场的路线上,新一轮优惠又要开始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重启改革”吗?

  国企对诸多行业的垄断积弊深重,以致民怨沸腾。这些行业的改革,应当参照国际惯例尽可能全面和彻底地推行多元竞争,自由进出,绝不能仅仅概括为“价格改革”这一问题。民营银行也用不着去“尝试设立”,因为此前早就已经有了。如果现在要改这一块的话,正确答案也已经摆在那里了,这就是:国家可以制订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标准和监管规则,也可以继续发放牌照,但不得限制金融机构的数量,任何人只要符合预定的标准,就都可以成立金融机构。假如有人不愿意这样做,还要控制数量,则还有另一个选择:现存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向国家财政缴纳牌照使用费。绝不能把国家权力拿来限制竞争,却让部分企业于中取利。

  股票市场长期暴涨暴跌,忽荣忽衰,原因是什么呢?不就是因为现行的让人无所适从的管制政策吗?尤其是最近几年的股市下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对于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出存在普遍的、浓厚的期待。这种期待正是在监管层的参与之下形成的,它推动股价向市场化国家的估值水平靠拢。可是,不抓紧推出注册制以便靴子落地,让市场早日恢复生机,却转而停止了股票发行。改革再一次被推迟。按照美国估值标准来说,中国A股(除银行股这一特殊板块外)的平均估值以及交投活跃水平目前仍然处于最高的档区,有什么好救的呢?

  现在形势如此紧迫,赶紧把那些压在箱底的“红利”都拿出来吧,让人民实实在在地满意一次吧。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