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钱的钱荒:钱去哪里了?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不缺钱的钱荒:钱去哪里了?

加入日期:2013-7-16 3:16:53

  自今年5月份开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有,但今年尤其严重。

  银行间以一天为期限互相拆借资金的利率,称之为隔夜拆放利率,通俗说来就是指“我今天借钱给你明天还的利率”。

  为了调剂银行的现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银行之间互相拆借,即银行多余的现金流向现金少的银行。这种流动需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代价。一般来说,资金流动性强,拆借利率就低;资金流动性差,拆借利率就高。

  6月20日当天隔夜SHIBOR利率飙升578.40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升至13.4440%,创下了历史纪录。这意味着银行对短期资金的饥渴。

  尽管SHIBOR屡屡“爆表”,市场资金面信心受到重挫;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层坚持“不放水”的态度依然坚决。

  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目前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中国货币信贷存量继续维持在高位,似乎得不出发生“钱荒”的结论。

  既然宏观和微观都未表现出需要大量资金的迹象,金融市场为何会产生资金紧张的局面,到底是谁缺钱呢?其实是金融机构自己缺钱。

  社会融资方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各月的社会融资总量,已超过刺激力度极为强劲的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今年1月和3月甚至创出了2.5万亿的惊人纪录。

  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从M2来看,流动性并不缺乏,目前出现的“钱荒”是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以来,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此外部分资金被用于还本付息,资金大量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分地方政府和国企不具有效率且风险较高的项目仍然能够获得贷款,这使得资金出现结构性失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银行市场资金面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

  今年央行不愿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将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被迫削减对低效率且风险较高的项目贷款,这可能会触及地方政府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利益。上述措施实施之后,可能会经历一些短期阵痛,但长期利好中国经济。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