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被暂停融资买入标的股突现 监管层再出重拳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首只被暂停融资买入标的股突现 监管层再出重拳

加入日期:2013-6-6 8:06:1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首只标的股融资超红线 燃控科技融资交易暂停 出现在创业板并非偶然
  撞线!燃控科技成首只被暂停融资买入标的股
  监管层再出重拳专项检查涨幅过大创业板公司
  监管风暴掀高管辞职潮
  做空创业板一券难求 6股融券余额仅767万
  最牛创业板 谁吃盛宴谁看剩宴?
  A股双杀:沪指四连阴 监管风暴再袭创业板


  首只标的股融资超红线 燃控科技融资交易暂停 出现在创业板并非偶然
  深交所昨日发布公告,截至6月4日,燃控科技融资余额已达到该股票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79%,自6月5日起暂停该标的股票融资买入。这意味着,燃控科技成为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首个因为融资余额超限而被暂停融资买入的个股。分析人士指出,中小市值两融标的目前缺乏融券券源对冲,相对更易成为融资资金炒作标的。
  依照沪深两交易所相关规定,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当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降低至20%以下时,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恢复其融资买入。
  此前,在上交所交易的华泰300ETF也曾因融资余额超过流通量的25%而被暂停融资买入交易。之后上交所将ETF品种融资余额占流通量比例的上限提高至75%,并保持股票25%的上限不变。而燃控科技则是两市中首只因融资余额超限而被暂停交易的个股。
  深交所融资融券明细数据显示,燃控科技自今年5月以来,其融资余额就进入高速增长期,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千万元级别的融资资金净流入,高峰时日净流入规模可达7000万元以上。而其股价也在这一过程中同步拉升,5月累计上涨28.6%。
  进入6月之后,燃控科技连续三个交易日收阴,流通市值缩水,但其融资资金流入的步伐却并未放缓,最终导致融资余额超过流通市值25%大限。截至6月4日,燃控科技融资余额为4.6亿元,流通市值17.89亿元。
  某券商信用交易部负责人表示,首只因融资余额超限而被暂停融资买入的个股出现在创业板并非偶然。创业板个股流通市值相对较小,而投资者从券商获得融资资金用于买入创业板的资金潜力则是无限的。相对于市值动辄上千亿的大盘蓝筹股,创业板个股显然更容易吸纳过限融资资金。从操作风格上来说,创业板个股及融资融券都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人群相对重叠,也增强了融资资金流入创业板个股的动力。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除了市值偏小等客观因素外,缺乏融券券源对冲,也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市值标的融资余额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走偏的一大原因。无论是券商自营还是转融券平台,目前能向市场提供的创业板个股融券券源严重不足,以燃控科技为例,6月4日其融券余额仅为79万元,占两融余额不足2%。,远远小于1%-2%市场整体融券占比水平。
  “国内两融市场本来就存在融资强于融券的现象,在小盘股中这一现象被进一步放大,使得融资融券对于小盘股只起到了加大做多杠杆的作用,而没有实质性地提供对冲工具。这个问题有待行业未来切实解决。”一位券商信用交易部负责人表示。(.上.证)

 

  撞线!燃控科技成首只被暂停融资买入标的股
  6月5日,燃控科技因融资余额已超过其流通市值的25%,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暂停该股的融资买入,这是A股推出融资融券业务以来,第一只融资余额超比例而被暂停买入的标的股。上一次有交易品种被暂停融资买入是今年3月沪市的华泰300ETF(510300)。
  数据显示,6月4日燃控科技融资买入近4000万元,融资余额升至4.6亿元,是其流通市值的25.79%。
  5月以来,燃控科技的周融资买入占盘比连续三个星期位居两市异动个股榜首,数值分别为11.78%、15.08%和16.05%。
  连续攀升的融资额未能提振燃控科技近期走势。燃控科技本周连跌三日,就在融资余额超比例的周二,收盘跌3%,周三继续跌1.59%。融资买入升级而股价逆向而行,与大市行情和个股多空博弈有较大关系,同时也引发了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业务规则的思考。
  按目前的规则,“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证券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这种限制措施主要是在杠杆交易时代控制市场风险,目的是尽量避免股价操纵行为。更进一步说,也是为了避免单边的逼空行动。在本金买入的同时,融资再度买入,这种放大的资金效应显然有助于获得更多筹码,如果不加以限制,股价的波幅更大,容易催生不理性交易甚至操纵性的交易。
  但另一角度看,也给多空博弈任一方看到部分底牌的机会。流通市值的25%,是融资买入的天花板,不能再使用融资杠杆交易;空方如判断多方资金难继,更便于发力。
  融资余额超上限的事情还很少,各种复杂博弈情形尚难判断。从很多投资者的直接反应看,融资余额达到上限,是一些资金看好的表现。
  不过,目前两例都是公告暂停融资买入后连续小跌。华泰300ETF是3月29日起暂停融资买入,29日、30日下跌。华泰300ETF到5月17日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才降至20%,上交所恢复其融资买入,从期间走势看,暂停融资买入对价格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可能与ETF本身属性有很大关系。
  5月29日,上交所放宽了ETF的两融占比上限,单只ETF的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达到其流通市值的75%时,才暂停其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这被市场人士认为意在促使ETF的交易更加活跃——ETF融资融券占整个两融总量的比例不足4%。这令市场人士对交易所放开个股的两融比例上限抱有期望。
  不过,ETF与个股有明显差异,ETF作为一篮子股票且以蓝筹股为重心,本身比较难操纵,而且操纵ETF价格意义不大的,如果ETF价格与其二级市场价格存在可捕捉的价差,很快就会吸引大量套利资金。而个股因股价操纵的潜在风险较大,即使将来监管部门放宽上限,估计也不会有很大变化。(.证.券.时.报)

 

  监管层再出重拳专项检查涨幅过大创业板公司
  记者昨日从可靠渠道获悉,在5月底多家创业板公司集体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后,监管层同时再下重拳——对多家近来涨幅过大的创业板公司进行现场专项检查,具体包括财务数据、是否涉及内幕交易,甚至高管的通话记录都在检查范围之内。据悉,上述被检查公司名单由监管部门出具,具体由各地证监局负责落实现场检查,目前正在进行当中。(.东.南.快.报)

 

  监管风暴掀高管辞职潮
  一场高管辞职潮渐渐从创业板蔓延到了主板:6月4日,工大高新(600701)宣布监事、监事会主席等辞职;昌九生化(600228)董事、总经理二人辞职;华夏银行(600015)董事孙伟伟辞职;四海股份(000611)宣布董事长、董秘变更;乾照光电(300102)董秘辞职。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经本报记者统计,从5月31日到6月4日的短短三个交易日,就有31家上市公司的37名高管辞职或者变更,沪市主板10家13人及深市主板8家10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小板及创业板,他们辞职的原因则多为“个人原因”。高管离职潮背后究竟酝酿着什么?
  一位资深董秘告诉记者:“这个时间点年报已经披露完毕了,应该和业绩关系不大,大多应该是拿了年终奖寻求更好的发展,如果创业板的话手里有股票辞职套现也很合理,至于说其他公司,或许是证监会最近严打得厉害,导致一些有问题公司的人不想担责任就提前走了。”
  日均10名高管变更
  每个交易日有平均12.33人离职,这个频率已经超过了岁末年初,上市公司高管为何无故辞职?辞职报告上出现最多的理由是“个人原因”。
  乾照光电证券事务代表张妙春告诉记者:“我拿到的王总的辞职报告上写明,就是个人原因,落款是在6月2日。要是说是健康原因,你如果看到她本人,就会知道她的健康状况非常良好。如果说是压力过大,她在公司那么多年,工作生活都可以说游刃有余了,所以我们这个层面确实也不了解具体原因。”董秘王花枝通过厦门乾宇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2.7万股,股票市值约119.6万元。
  而个人原因又是五花八门:5月31日,七喜控股(002027)财务负责人关玉贤辞职,理由是“回家带小孩”。董秘颜新元告诉记者:其实公司一直也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关玉贤方面也希望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新任负责人刘美辉已经来公司一年多了,各方面平稳过渡,因此在此时交接,对日常业务不造成什么影响。
  同日,天润曲轴(002283)副总张洋辞职。董秘刘立表示:“张洋在公司待了七年,主要做国际贸易的,他的资历和能力可能促使其寻求更好的平台,因为他本身也是国外回来的。和去年业绩下降68%没关系,大的经济形势不好影响重卡的需求,目前一季度已经回暖,二季度出现增长。”
  辞职的数位高管是年龄原因:东方热电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董国俊离职,原因是已年满71周岁,他持有公司11.3万股。证代吕树栋对此表示:年龄太大了,其实他60岁返聘回来又工作了十几年,公司早有安排。工大高新的财务总监、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在6月4日提出了辞职,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监事会主席都70多岁了,财务总监也60多了,负责任地说,公司没有大的变动。
  创业板公司高管则难逃套现之嫌:星河生物(300143)副总经理吴汉平5月31日辞职,证代黄敏霞表示:吴总在公司主要是负责采购方面,辞职其实也是我们收到他的辞职信,说是个人原因,具体情况也并不清楚,而似乎吴汉平在辞职之前早有筹谋,2月28日,他减持了15.9万股,每股价格11.57元,目前仍持股47.9万股,黄敏霞表示也是他个人的资金需求。事实上,由于业绩下滑,董事长叶运寿年薪自愿降至28 万元;董事、总经理魏心军年薪自愿降至27.6 万元,“用以表示和公司共度艰难时刻的决心。”今年1月,核心技术人员黄千军离职,当记者询问高管频频出走和减持是否表明对企业未来并不看好,她不愿再回答。
  金城医药(300233)半年以来已有四名高管离职:去年年末董事张雷辞职,今年2月,监事童雪兮辞职,3月副总曹晶明辞职,6月3日,核心技术人员李湛江辞职。证代仇强表示:“你们外界看问题有点偏激,其实各有各的原因,张雷和童雪兮都是股东复星方面指派的,而童也是60多岁返聘的,曹晶明是身体原因,已经55岁了,是我们子公司汇海的总经理,辞去汇海的职务所以就不担任我们这边高管了。而李湛江博士是后来加入的外籍华人,主要是研究心脑血管的,他的离开并不影响我们大的方向。离职的四个人只有曹晶明有15万股公司股份,只要公司的核心团队在,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技术总监董秘这帮人还在,公司实际上并不受影响,董监高一二十个人,有几个人变动太正常了。”
  伤不起的董秘江湖
  而在诸多离职变更公告当中,有一个身影出现在两家上市公司当中颇为引人注目:5月31日,中小板石基信息(002153)证券事务代表王雯娟宣布辞职,而在6月4日,王雯娟又出现在深市主板四海股份董秘一职,与她同时变更的还有四海的董事长马雅,而这家四海股份刚刚因为一壳两卖股东大会被讨债而备受关注。
  王雯娟究竟为何离开,而又闪电任职一家争议公司?从简历来看,她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学士,具有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任职于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与投资者关系管理部,2008年9月起就职于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担任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石基信息董秘罗芳告诉记者:“她在公司也工作了五年的时间,应该是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吧,毕竟做董秘的层次和之前做证代也不一样了,并不是说我们公司有什么问题才走的。”
  6月3日下午1:30,四海股份股东大会门外聚集了许多自称是北京大河之洲集团的职工,他们聚集在门口,拉着讨债横幅大喊“还钱”,此后警方介入将相关人员带走。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事件是由四海股份大股东浙江众禾投资公司“卖壳”引发的争议,浙江众禾原计划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北京大河,后将股份转让给了第三方合慧伟业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而据四海股份的公告披露,浙江众禾与合慧伟业签订协议,将其持有的4000万上市公司股份以5元/股转让给后者,后者则以现金或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2亿元对价。此番股权转让完成后,合慧伟业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占总股本12.43%,控股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浙江众禾则继续持有四海股份1000万股,占总股本3.11%。
  新走马上任的王雯娟即遭遇媒体危机,然而刚刚由证代转型为董秘的她声音还带着几分学生气,王雯娟表示:“离开原公司完全是自己职业规划的需要,刚刚好有这么一个企业重组的机会进来,你也可以看到我们原来的公司是从浙江迁到了北京,自己也需要对公司的历史、业务各方面做一定了解,至于现在面临的事件主要是企业之前的问题,对现在不会产生影响。”(.华.夏.时.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