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机构密谋剁小票转身杀回捧蓝筹
肖钢庞氏骗局论再回首
水皮杂谈:美元摁住了人民币的命门(上)
桂浩明:下半年资金面相对偏紧
叶檀:6月钱荒的三大启示
姚树洁:谁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
胡祖六:国有控股银行的道德风险比雷曼更大
牛刀:楼市不仅是骗局还是一个赌场
谢百三:钱荒噩梦过去了吗?
李志林:转型中股市必经的阵痛
贺宛男:股市缺席陆家嘴
顾铭德:股市长期低迷实质是信心不足
谢国忠:现在我看到的人都比我负面
桂浩明:钱荒引发暴跌 后市维稳艰难
机构密谋剁“小票”转身杀回捧蓝筹
对于很多股票来说,这是一个水深火热的6月,但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演绎着“不死鸟”的神话。只是股市中的神话绝大多数会以笑话收场。
近日,一位在基金圈颇具号召力的研究员透露,2013年中排名过后,公募基金等机构就会抛售小盘股。因为6月28日一过,中期业绩即成定局,死杠小盘股对于粉饰投资业绩报表已无太多必要。而蓝筹股经过“钱荒”洗礼,估值已非常便宜。“抛弃小票,杀入蓝筹”,在半年节点处,机构思路再次聚拢。
“小票”至穷途
“最近几天,眼皮跳个不停,只怕我持有的股票要大调整了。”私募老梁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下意识地揉着眼睛。今年以来老梁战绩不凡,据他粗略估计,收益率超过200%。半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中小盘股上折腾。就在老梁准备继续给记者讲述他的投资策略时,他接到一个电话。撂下电话时老梁叹了口气说:果然要出事了。
给老梁打电话的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中小盘股研究员。这位研究员透露,2013年中排名过后,公募基金会抛售“小票”。原因很简单,这半年很多基金都把资金堆在了小盘股上,即使“钱荒”发生时,他们也没有大幅杀跌,这样做会使基金中报业绩很漂亮。但他们知道,很多成长股都是“山寨货”,中报业绩一出,就会被“证伪”。7月,大部分基金已经没有业绩压力,出掉手中筹码是必然。“比如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他们只要卖掉现在持有的小盘股,再买入一些跌幅很大的蓝筹股,下半年就可以过神仙般的日子。”他说。
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机构对于“小票”的偏好可能到此为止。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张明(化名)6月初以来持续降低仓位,临近基金合同规定的仓位底线,但他还在考虑减持“小票”。“创业板本周二(25日)大逆转,周三大反抽,我拿着的几只成长股表现还可以。不过,考虑到成长股相对估值已到历史高位,IPO可能重启,成长股可能陷入调整。成长股未来几年业绩增长比较确定,做点儿大波段也可以增厚收益。”张明说,依靠成功捕捉成长股,张明管理的基金业绩上半年已挤入排行榜前三分之一位置。
很多成长股都是“山寨货”,中报业绩一出,就会被“证伪”。7月,大部分基金已经没有业绩压力,出掉手中筹码是必然。“比如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他们只要卖掉现在持有的小盘股,再买入一些跌幅很大的蓝筹股,下半年就可以过神仙般的日子。”
金牛点牛
(300059)东方财富(300059):本周涨幅33.1%。得益于热钱对网络平台产业的高度追捧,公司股价近期大幅飙升。
(002520)日发精机(002520):本周涨幅26.3%。亮点在于业绩持继稳定。公司上市以来一直保持高现金分红比率。
(300053)欧比特(300053):本周涨幅26.19%。近期向狼旗网络增资1500万元,占其28%股权,由此进入市场热捧的网络游戏产业中。
(300299)富春通信(300299):本周涨幅23.68%。4G产业龙头。我国发放4G牌照呼声高,投资力度有所增强,公司业绩成长趋势相对确定。
(300052)中青宝(300052):本周涨幅21.53%。近期热钱对游戏产业股极度认同,驱动股价持续大涨。
(600871)S仪化:本周涨幅21.52%。股改预案推出大比例送股方案,市场预期此次股改有望顺利实施。
(600688)S上石化:本周涨幅21.33%。一度作为股改钉子户,此次推出较为丰厚的股改对价方案,立即引起市场追捧。
(002292)奥飞动漫(002292):本周涨幅19.10%。作为我国动漫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强,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有私募则从历史经验做出解读。深圳上善若水投资总监侯安扬指出,“创业板的大牛股都还在天上飘着,不来个腰斩再腰斩,实在不好意思说是身处大底中。见过2004年至2005年那种杀跌的人应该都有印象,看着股指低了,仍然会有好多股票再跌八九成。”
捧蓝筹意味长
其实,细看这两天的盘面,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上半周狂跌的蓝筹股在默默地撑指数,而中小盘股资金却在偷偷地溜走。直到28日下午,蓝筹股才彻底“霸气”了一回:14点35分,神秘资金迅速进场拉高工商银行和中石油,两只股票成交量迅速放大,至收盘时,工商银行在25分钟之内被拉升4%,中国石油被拉升近4.2%。
专业人士认为,如此强悍的资金显然不是一般性质的游资,国家队继续入场稳定市场的可能性极大。数据显示,近四日专业机构投资者净买入股票23亿元,28日180ETF成交金额27.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显示有大额资金增持并形成了带动效应。
已经触及仓位下限的张明若想继续卖出成长股,就必须买进其它股票。“我们的首选当然是低估值蓝筹股,具体行业无非就是金融、地产、汽车、白酒。相对而言,我们更看好房地产股,马上就到中报期,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情况不错,业绩会有保障。银行股估值很低,但处于去杠杆阶段,难言有大机会,国有四大行还不错,可以做稳健配置。”
不过,张明说,短期而言,资金面收紧是大概率事件,经济复苏力度仍会低于预期,蓝筹股估值低,或有一波估值修复行情,但上行空间不会大。“不可能出现去年底到今年初那样一波翻倍行情。我搞大票是为了小票,擒下大股票之后,便能从容地抛掉小股票。等小票便宜了,我还会杀回来,大机会终究会诞生在小票身上。”
目前公募基金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未来几年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成长股行情将延续,投资成长股是最好的策略。只是“小票”的故事讲了太长时间,现在到了休息的时候。等蓝筹股走不动了,再回头看看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
5%希望PK没希望
长期来看,新兴成长股的确代表着未来,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市值成长空间巨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给予新兴成长股高估值是一种长期理性和短期非理性的综合结果。之前,有业内人士说:“挖掘创业板有5%的希望成功,主板则是彻底没戏。同样的资产放在你面前,主板公司往往难以让你提起兴趣,而创业板的故事往往让人兴奋不已,听了就有买的冲动。”
但在不会破产的前提下,不到1倍PB(市净率)的银行股是否能穿越周期?已经盘整了相当长时间的医药和消费等非周期类板块是否更为坚挺?申银万国的研究员表示,代表未来的并非只有创业板,主板、中小板中也有不少业绩增长确定的优质公司,性价比同样高,下半年经典的消费(医药、大众消费品)机会可能要优于成长。与其削尖脑袋往高估值的创业板里钻,不如退一步,将视野打开,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成长性。从这一角度说,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恐慌过后,一些低估值蓝筹同样值得持有。
老梁则无所顾忌地说:“我宁愿在5%的希望里做波段,也不会去碰没有希望的东西,工行这种股票能涨到天上去?做投资不能太有猴性,只有把一个行业搞透了,才敢于持有。我就看好成长股,再做点期指,现在期指与现货比是贴水的,做多期指,做空ETF也是稳赚的策略。”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市场已经有了很多赚钱和对冲风险的方法。只要把规则搞清楚,投资风险就会小很多。股票不行,资金可以用来做逆回购;做多不行,可以做空对冲风险。在高手眼里,任何市况都能找到机会。(.中.国.证.券.报)
肖钢“庞氏骗局”论再回首
去年肖钢论点的反驳者现在如何看待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
去年10月,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肖钢抛出理财产品庞氏骗局论,引发很大波澜。媒体上两种声音:有的认为提醒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更多的则是批驳这种观点。
当时有反对的声音说这是无稽之谈,因为:一、银行理财产品不具备庞氏骗局特征,庞氏骗局的本质是资产不能覆盖全部债务,而中国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是专家论证过的,有切实可行的盈利能力;庞氏骗局会渲染投资诀窍的不可复制性,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法是公开透明的;庞氏骗局最后都会以资不抵债而崩塌,而中国的银行有国家做后盾。二、银行理财产品在本质上与短期定期储蓄没有区别,短期定期储蓄是安全的。
这种主流的反对声浪看起来颇有道理,其实不堪一击。
去年10月,肖钢在《中国日报》撰文说:“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详细解释说,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发行新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
可见,肖钢并非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本身,肖钢所指重点在于理财产品这种期限错配、发新偿旧的资金池滚动模式,其风险类似庞氏骗局。特别是这种资金池模式,不断发产品募集新资金、还资金,所以其安全程度可以被掩盖,也可以不按指定投资标的进行投资,而是作为补充资金流动性来使用。
再回到本月,“钱荒”命题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种信息上,令A股上证指数本周跌破前期低点1949点,最低探至1849点。这次“钱荒”即是肖钢观点的印证。这次银行间重大流动性危机,不在于真的缺乏流动性,而在于流动性错配,大量的短期拆借资金用于长期信贷,加上本月前期放贷速度有点快,当叠加半年考核期关口时,不少银行资金缺口一时难以补上。
说这个话题,不在于验证去年肖钢观点的正确性,而在于后市会有什么启发。流动性错配对很多行业有影响,除了大家注意到的金融行业本身,可以看看贷方,比如房地产按揭贷款期限多在15年以上,银行这么长期限的存款很少,所以这次期限错配会不会对房地产新增贷款做一些纠偏?这样还能配合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
那么,我在说房地产行业的利空?也不是。利空对包括地产股在内的很多行业缺乏意义。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什么公司会受益。
那些经营风格稳健、资金链断裂风险小、偿债能力强的公司,如果行业出现低谷,不但会生存下来,还会更加强大,这或许是周五万科A大涨带给大家的启示。(证.券.时.报)
水皮杂谈:美元摁住了人民币的命门(上)
由货币市场流动性问题造成的金融动荡正在慢慢化解,央行在这个过程中前后两次截然不同的表态耐人寻味。
第一次是在6月20日隔夜利率创下30%的历史记录之后。30%意味着什么,央行应该比谁都清楚,而市场监管正是他的职责所在,稳定金融市场正是央行的不二使命。对此,央行的回应是发出了一份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通知,而在操作上更是发出了一笔20亿的正回购,向外界传导的是雪上加霜的信用。
第二次是在6月24日A股百点暴跌之后。巴克莱银行针对民生和兴业两家股份制银行激进的市场操作风格提出警示直接引爆上市银行的跌停浪潮,资本市场风声鹤唳,恐慌蔓延,25日A股盘中更是刺破1849点。新闻联播报道央行答记者问,一是表示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充分,央行已经向一些银行注入资金,而大行也在释放资金平衡需求;二是针对货币市场出现的阶段性“钱荒”作出解释,内容相对翔实。股市的反应是最敏感的,也从来都打提前量,25日下午的盘面就是最好的证明,K线图上的那根长长针脚似乎在告诉我们,解铃还须系铃人,央行,只有央行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央行不作为则市场无宁日,央行起的是定海神针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看,对于央行“钱荒”的解释,高国庆就不以为然。这位券商的分析师有自己的逻辑判断,他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流动性不像央行解释的那么乐观,紧张就是紧张;二是对于商业银行的指责未必成立,如果钱真是只是在金融系统“空转”的话,那么同业拆借是不会缺钱的,银行间拆借不到钱,说明钱是实实在在流出了银行;三是相对金融系统,实体经济“钱荒”更严重,融资难已经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程度。三者相辅相成,证明流动性就是出现了问题。而最近各大银行相继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利率不断创新高也似乎在为此作证。
那么,流动性究竟有没有问题呢?
M2的扩张一直被认为是央行的“罪过”,2008年,M2的规模只有18万亿,而现在则是100万亿,5年时间,货币流通量扩张了5倍,钱想不毛都不行,但这并不等于市面上不缺钱。早些年,我的另一位朋友陈浩就发现,M2是在增加,而且利率挺陡,但是M1+也就是现金+单位的活期存款+居民的活期存款却并没有增加,本来金融词典中没有M1+这个概念,这是陈浩自己发明的一个符号,因为M0是现金,而M1则是现金+单位的活期存款,无论M0和M1都不足以概括现实中的流动性,所以才加上居民活期构成M1+。两年前的这个发现一来可以解释为什么M2大增却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二来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股市涨不起来。前者是因为决定CPI的不是M2而是M1+,即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值,而不是由银行发出又重回银行趴着躺着的那些资金,比如财政收入以及相当部分的定期存款;后者则表明增量资金进入股市是有限的,存量资金不足以推动指数创新高,这些观点在以前的水皮杂谈中都有过介绍,读者不会特别陌生。
这些都只是现象。
本质在于,M2体现出来的货币超发,是一种被动的结果,那就是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有数据表明2009年、2010年两年增加的25万亿M2中,20万亿源于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M2是基础货币投放量乘以货币流通乘数的结果,三万亿外汇储备,理论上对应的是18万亿-21万亿的人民币,如果乘数是3则在54万亿-60万亿左右,如果是热钱乘数恐怕要扩大到5才合理。央行自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除2009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外,其他时间习惯性从紧,但是从紧之后M2还是如此,就是因为央行控制不了外汇热钱,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来都是被动的,一旦热钱流出,大家只好裸泳。(华.夏.时.报)
桂浩明:下半年资金面相对偏紧
中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这次的钱荒,影响最大的就是A股市场。截止今天收盘,A股上半年交易结束,在这次全球股市的“期中考试”中,中国A股无疑又收到了一份“极烂”的成绩单。好在有更“烂”的巴西IBOVESPA指数,A股这次倒数第二。市场有着“向下看货币”的规律。进入“1”时代后,未来流动性的松紧变成了下半年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过去那些超发的货币肯定是要逐步收回来的,流动性会逐步回归稳健,以前那样的滥发是不可能再发生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下半年市场流动性肯定更加紧张?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申银万国[8.16%]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就此发表观点。
桂浩明:从这次央行的操作来看,它回收流动性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去杠杆,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从央行本意来说,还是不希望央行有太多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空转,在体外循环,要把这部分资金挤出来。反过来说,对于实体经济还是希望有足够的资金进入,所以要把资金引导进入到实体经济,所以有一句话叫: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所谓盘活存量也好,激活存量也好,要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我们现在总量上并不缺钱,而是结构性缺钱,有些钱用到了不该去的地方。我想如果在这方面压缩,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理财市场特别是资金池业务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实体经济应该还是能够获得资金保证的。如果这个执行政策执行得好,市场资金真的回流到实体经济的话,我们认为实体经济流动性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当然这是一种愿景,要实现这样一个愿景还要有一个过程,所以下半年整体的资金面相对偏紧基本毫无疑问,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下半年恐怕也要面临一个紧日子。
A股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在下半年是否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桂浩明认为,对中小散户来说,一个最主动的做法就是卖出股票离场,不过有的时候也不必太悲观。
桂浩明:有的股票跌了很多,但是也有些没怎么跌,这当中也反映出市场的结构性仍然存在。此外,有些股票跌多了,有些可能确实过去的价格存在泡沫,但也有些是错杀的,很多错杀品种的价格很低,而本身的收益率、现金流量都很好,你买了即便股价被套了一点,但每年还是能够通过股息率取得稳定的收益。这些股票投资者也不必太紧张,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金融环境的好转,应该还是会有机会,而且这些好的机会应该从长远来看,也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倒未必一定会有太大的风险。(中广网)
叶檀:6月钱荒的三大启示
6月钱荒最终告一段落,也带来三大启示。
第一,潜藏的金融风险超过预期。
6月25号晚6点半,央行官网发表《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继续稳定信心,银行备付金充足,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无法解释的是,稳健的指标却抵挡不住区区两天的资金紧张,金融部门与企业部门负债之高,与银行稳健的数据难以匹配。银行钱荒迅速蔓延到债券与股票市场,巨量赎回与股灾接连出现。
此次实际压力测试让金融脆弱大白于天下,金融货币市场指望着央行的奶汁也大白于天下,让央行高额存款准备金率下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低效浮出水面。同时,再次明确了具有系统性、作为央行意志传声筒的几家银行,他们在关键时刻有资金大量投放到市场。
第二,所有的宏观调控都有边界,那就是不发生全局性、系统性危机。
金融市场哀鸿遍野、股灾发生时,指望央行按兵不动、心如止水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可控的短期的实际测试,如果测试不可控,是天底下最愚昧的事,相信没有一家理智的央行会这么做。虽然有人捶胸顿足希望央行铁面改革,严厉约束自己的顽劣之子,但面对股灾、债灾,央行回归求助之路,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央行由此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要向各方宣示自己改革的决心,维持货币的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不得不向已经形成宽货币经营模式的机构一再妥协,正像一个慈父举起了棍子却迟迟难以下手。
为了未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央行不可能大规模扩张货币规模;为了当下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央行不可能过于紧缩货币政策。
第三,在市场大起大落时,相信分析与逻辑的力量,不要被极端情绪传染。
中国金融市场是个庞大而虚弱的市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宏观调控手段,意味着建立高效的市场新机制,释放民资的活力,央行的货币手段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央行腾挪空间狭窄,无法拔着头发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所谓的铁血改革。(.成.都.商.报)
姚树洁:谁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
编者按:救市还是不救市,真的是二选一那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其实目前李克强正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调整结构的手段太激烈,不想当犯了投资饥渴症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可能会导致短期的经济危机。可是,如果李克强不加控制的当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将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危机。 此前,媒体转发微博,内容如下:6月7日,银行们开始互借高利贷,7日下午4时半,有两大股份制银行开始借钱。8日,隔夜拆借率飙至9.581%。端午过后逾演逾烈,20日达到高峰,拆借率逾13%。然后,传言纷纷:要奶,不给。砸盘,乖,妈妈喂妈妈这就喂,世界回归详和。
此外,财经网转发微博称: 【6月前10天银行信贷增加近万亿创历史增速最高】一份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纪要显示,6月前10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一万亿,这么快的增加历史上没有过。24家主要银行中有一半银行10天增加贷款比其6月的限额还多。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恒丰、浦发票据占比甚至超过94%。(问达:流动性为什么从年初的宽松变得骤然紧张,央行又为什么选择旁观?)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李克强掌管国务院100天。普遍认为他正在采取强硬的措施,严格控制投资和银行贷款规模,逼迫企业向高效率,低能耗,高就业(单位投资和GDP的就业量)方向发展,也就是经济结构转型。从而告别过去以高投资,高出口,低技术,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增长模式。
然而,市场对转型手段的反应是这样的:沪深两个股市狂泻,上证指数星期一下跌5.3%,击穿2000点,昨天和今天,还是处于微跌状态,26日收盘1951点。
与此同时,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继续上升,直逼高利贷的利息区间。
如果股市继续下跌,如果银行间的拆借利息不降,许多企业将要濒临破产,实体经济将受到打击。
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还算保守,只有7.5%。往年定的指标,一般都能超过,这样在政治上比较好交代,政府年终的工作报告才可以这样写:尽管今年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和国内的严峻形势,在党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地政府的艰苦努力下,我国还是超越了国务院规定的增长目标。
为了保证实体经济不大幅度下滑,国务院又必要作出妥协。所以,这两天,央行开始松动,不能说是大面积的放水,却可以说是允许银行有更多的自主权开始放松贷款的条件。
《人民日报》评论员前天还在为国务院的强硬态度作了专家的解释:政府不是奶妈。不能一没有钱就找政府。股票下跌,更不能找政府。
这样的解释,完全符合经济逻辑,更符合政治逻辑。
但是,政府本身却害怕这种逻辑。因为,如果经济增长滑坡,人民最多就再倒一点霉,而政府的名声却要受到很大的损失。GDP增速下滑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解决1000多万的新增就业岗位?如何解决700万新增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经济滑坡太厉害,假设下滑到了6%以下,中国就无法解决上面的就业问题。
这样大的就业压力,可能让新政府原来出于好心的结构性调节,成为老百姓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政策。
照道理,6%, 甚至5%的GDP增长率还是很好的。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增长率,必须建立在一个非常合理的经济结构上面,才可以满足中国目前巨大的就业需求。
目前中国的投资结构,经济结构,无法在这样低的发展速度下,解决就业问题,解决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问题。
可是,调整结构,需要时间,更需要技术的同步发展。如果现在就采取强硬的手段,卡住以往的投资项目,就可能欲速而不达。(看点:央行表态提供流动性支持 铁腕态度为何软化)
因此,李克强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调整结构的手段太激烈,不想当犯了投资饥渴症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可能会导致短期的经济危机。可是,如果李克强不加控制的当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将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危机。
所谓稳发展,就是为了避免短期经济危机。所谓调结构,就是为了不产生长期的经济危机。
李克强为了稳增长,已经被迫当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奶妈。
但是,他没有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这种奶妈的角色,是无可奈何的,是短期的。
长期的目标,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希望中国今后6%的GDP增长速度,就能解决1000万人的就业,能够做到节能减排,把经济发展引导到适度增长,可持续,高就业,高能效,低污染,收入分配日趋均衡的健康轨道上来。(.财.经.网)
胡祖六:国有控股银行的道德风险比雷曼更大
2013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于6月27日-29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改革开放新布局。胡祖六表示国有参股控股的银行的道德风险,跟美国雷曼等金融机构来比,是小巫见大巫。这种政府的机构,倒闭时谁来负责?哪个股东负责?只有在座的老百姓、纳税者买单,没有人负责。
以下是胡祖六发言实录:
[胡祖六] 归根到底,金融业和别的工商企业其实是一样的。一是要有产权,二是要公平竞争。如果政府参股的企业,最终一定是低效率的。对金融业来说,雷曼公司的破产,雷曼的股东都损失,雷曼的高管都丢掉饭碗,损失很大。而我们国有参股控股的银行的道德风险,跟美国雷曼等金融机构来比,是小巫见大巫。这种政府的机构,倒闭时谁来负责?哪个股东负责?只有在座的老百姓、纳税者买单,没有人负责。
基于这一点,如果我们真的要进行深化金融改革,真正要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真正要促进就业要实现经济转型,没有理由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是一如既往由政府控股的。民营资本参与,我觉得基本是一个不应有的话题,这是天经地义的。这和邓小平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金融体系正好扮演一个分配资源、取代以前政府行政管理,特别像计委、发改委这种行政性的配置资源的功能。最好就是私人企业、私人金融机构,这是最有效率的。能够真正带来竞争,为社会上得不到应有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胡祖六] 新一代的领导班子我们相信是大胆、愿意改革的领导班子,但是金融体系是否可以变成多元化的、高度竞争的、完全对民营资本一视同仁开放的体系?这是我们改革最终是否可以兑现的试金石,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