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楼市不仅是骗局还是一个赌场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经济危机,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资本把钱都赚走,却留下一个未来的预期让投资人购买,只要这个预期一定是个骗局,而所有的骗局都有被市场识破的一天,这个时候危机就会爆发。这里所说的市场,包括国际资本市场。
先来说说中国的楼市,不仅只是一个骗局,也是一个赌场。如果在一个赌场里都是骗子,那这个赌场一定开不下去。我去过澳门,参观过几个赌场,尤其是葡京赌场,明白无误的告诉你,赌场就是一个资本嗜血的场所,你要赌可以,赌场的法则是铁定的,是不变的。愿赌服输,这也是赌场铁定的法则之一。2009年以前,中国的房地产基本是健康的,市场会自动消除泡沫,不用政府干涉。1999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开始在深圳试点,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同时探索中国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当时全国的土地专家云集深圳东部海边进行专业和学术性讨论,完全封闭式的,目的是将中国城市土地定价机制建立起来,我当时作为深圳媒体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这次研讨。遗憾的是,当时的很多资料已经遗失。我所能记住的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计价办法,在住宅用地上只能占房价的22%,在城市中心不能超过27%。而地价的评估,涉及对新增人口购买力的评估,立足于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最低不能低于1比5,最高不超过1比8。当时的深圳是经济发展很快的城市,这个房价收入比包括了对于以后经济发展的预期。对于商业用地的定价机制,也是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而工业用地不在此次研讨会的讨论之中。商业用地应该考虑五公里商圈,中心城区考虑十公里商圈,根据这些商圈的群体的消费力来确定地价。很多专家建立了数据模型对此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认定,用以指导土地交易中心花牌出让土地的起拍价。那是市场很理性,因为很多开发商拍地之前自己也会去测算政府起拍价的高低,太高了自然就会流拍。
2009年开始把这一切规则都打破了。也就是说,中国用强权建起赌场,却不去建立规则。我们再来看看当年的疯狂,央企一马当先争当地王,因为当时央企可以不用任何抵押就可以在银行拿到巨额贷款,并用以推高地价,致使有的土地溢价率达到486%还有人敢举牌。这种疯狂出现在电视上,和温相在电视上举起4根经典的手指有关。央行当时加印4万亿基础货币和13万亿无抵押贷款出笼,一直把中国楼市推向疯癫的状态,造成了现在的中国空城已经不少于100座,北京空置房381万套,上海空置房420万套,深圳至少有200万套是无人住的。这些房子已经和购买力无关,完全是印钞票引出来的。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M2到现在已经翻了一倍,累积的债务足以摧毁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所创走的财富,更何况未来中国已经开始大萧条大崩溃。原因在什么地方?资金最大的力量不在于数量的庞大,而在与流动起来赚钱。中国的资金都压在钢筋水泥上。市场有一种一种误解,只要央行不停的印钞房价就会上涨,那么,我们要来问问,在资金进去一批死一批的房地产市场,何来的流动性?要流动起来可以,把那些死城空城和无数的空置住宅流动起来,什么结果?房地产即刻崩溃。所以,开这个赌场的人不敢这样做,而且,开这个赌场的温相已经跑得疤子不见烟,这也就是住宅信息迟迟不敢联网的主要原因。不信,联网试试看。(.财.经.网)
谢百三:钱荒噩梦过去了吗?
犹如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在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严厉指示下,在银根突然收紧的“钱荒”打击下,中国股市从2100点的高度一泻千里,跌到1848点,创多年来当日最大跌幅。
央行一系列导致“钱荒”的严厉措施,矛头所向,直指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影子银行),希望对全国几百家商业银行起个警示作用,让它们对表外业务有所收敛,将资金压回“表内业务”,压回到商业银行正常的运作之中来。此外,把钱从“炒房”、“炒股票”等搞泡沫经济中压回到实体经济中来。显然,动机可以理解。但这件惊天动地的金融风暴到底会持续多久,过去了吗?这样做合适吗?
一、全世界都在搞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还搞紧缩?
美国伯南克虽然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一步步地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QE3),但这是他在反对党议员猛烈批评后,在奥巴马明确暗示他不会再留他连任时表的态。他既然是且战且退,一步步地退出,那说明他至今还没有退出,似也不太情愿退出。显然,他担心美国经济的复苏不扎实、不牢靠。
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就是搞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零利率,大发货币,硬要把20年的通缩搞到2%以上的通胀,日本股市从8000点涨到1.5万点,现在又回到1.2万点。现在,安倍并没有放弃原有的经济主张。
欧洲央行本月27日开会宣布,由于欧洲经济复苏的情况还很脆弱、不扎实,因此,欧洲离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有时日。而恰在同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却搞起了“打表外业务”运动,且是“铁血纠偏”,结果中短期利率大幅上升,3~7天的回购利率涨疯,达到8%~12%,真是匪夷所思。这也许是短期现象,但这种与世界各大国经济政策逆向行驶的做法合理吗?
二、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并非全是坏事,有它的合理、正当性。
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融资的形式存在。
2008年以来,其体系、规模迅速扩大,有人认为未来3~5年内,影子银行可能会对银行业的财务稳健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有相当些专家认为影子银行及表外业务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有相当的合理性,它对当前以垄断的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中的许多漏洞和不完善是一个补充,对整个经济发展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此外,中国影子银行业务量目前是GDP的70%左右,但与20国集团比,它们平均为GDP的110%。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其实不是太大,而且还有发展空间。
总之,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是有利有弊的,而现在还完全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低水平中。这次这样突袭,扔原子弹式的打击,虽然可能会使它的发展走得更稳健些;但也已使人心有余悸,其伤害不小。
三、中国实体经济正在缓缓地、明确地向下滑动,令人深为担忧和不安,这时搞“紧缩”有问题吗?
今日之中国,除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还在好销,还能挣点钱外,其他大多数行业都很差,可谓弱不禁风。看看,钢铁、水泥、石灰、玻璃、电解铝、铜、食品、服装,都很不景气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泱泱13.5亿人口的大国,竟然突然搞起了高利率的“紧缩政策”,搞出个“钱荒”来,符合中国国情吗?如果长期这样搞下去,全年GDP7.5%都是很难实现的。GDP大滑,一年700万学生毕业找工作怎么办?
四、“钱荒”能把资金压回“表内业务”去吗?能把钱压回实体经济去吗?
第一个目的可能会达到。商业银行今后会老实得多。
但第二个目的完全不可能达到。试想,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这么差,搞实业的没有什么收益,甚至会亏损,而把钱去投信托,投长期理财产品,搞一些安全的借贷,搞一些影子银行式的业务倒颇有收获。央行想通过“钱荒”将资金逼入到实体经济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逼也无用,必须在实体经济有明确好转,有挣钱效应之后,资金才会逐步流入。
五、泱泱大国,为什么搞突然袭击式的“钱荒”?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13.5亿人口的大国,对付表外业务——影子银行问题,应该稳妥解决之,让它们走得更稳些,以达到安全边际之内,应该有个打招呼(窗口指导)的警示期,让它们有个改变政策与做法的时间段。像这次这样,赶在6月30日之前,突然停止往常注入流动性的做法,通过信贷紧缩来“惩处”过多放宽并依靠短期回购协议来支撑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这和前年温州商业银行突然向实体经济的企业断贷,在形式上很相像。
六、“钱荒”还未完全过去,应尽快过去。
现在“钱荒”还未完全过去。有人估计,资金偏紧应持续到7月5日~15日,目前的回购利率还较高。
但从世界各大国的金融形势来看,中国是不能搞长期的紧缩政策及“钱荒”的,而且国内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也不允许这样乱棒治理的搞法的。
七、“钱荒”对股市伤害很大,股民痛不欲生!
此外,央行在大整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时,应该从方方面面考虑。比如商业银行怎么办?搞实业的企业怎么办?股市大跌几百点怎么办?这1.4亿户忙于工作、整天辛劳的股民大亏了怎么办?
一些证券公司,很多大户很自信,纷纷来融资买股。当股市跌到1849点时,各证券公司给这些大户匆忙打电话,令他们追加保证金,否则要平仓,接电话者个个心情郁闷,不少人很害怕再跌,心情烦躁,无钱追加保证金者只好自己强行平仓,割肉割在1849点附近,真是痛不欲生!普通股民几乎都麻木了,看都不敢去看它了。
【本周经济与股市】
①下半年会进入加息周期吗?竟然有学者在陆家嘴金融研讨会上提出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②股市在反弹,但还是要小心。利空消息不断,在陆家嘴会议上又有人大唱开设“国际板”,这是何等之大利空,望不要成真。
③新股发行改革要搞“注册制”,这按理也是利空啊。注册制比核准制容易得多,壳资源就没什么意义了,上市公司一多,会好吗?不知道这个注册制与国外有何不同。
④经济总体情况依旧不好,投资者要小心,再小心!(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转型中股市必经的阵痛
本周在商业银行闹钱荒的恐怖气氛下,周一周二股市出现了断崖式暴跌,一口气将2100点、2000点、1900点三个整数关一举击穿。
而今,钱荒虽已经平息,但股市依然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积重难返。我以为,钱荒导致的股市暴跌的背后,实际上是转型中股市必然要经受的剧烈阵痛。
1.商业银行的阵痛源于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
照理说,M2高达107万亿,为GDP的200%,商业银行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应该闹钱荒。问题在于,商业银行多年来过分追求规模和资产的盲目扩张,追求抢占市场占有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在贷款和理财产品投入上,一是产业错配,即把大量资金主要投入到房地产、周期性产业、过剩产业上去,蕴藏着许多“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半吊子工程”,以及呆账坏账的风险,只能靠不断补充新资金来苟延残喘。二是时间错配,即银行对理财产品项目资金投入的长期化,与集中到期的短期理财产品的现金支付不匹配,遂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困境。
由于这次央行采取强硬手段去杠杆化,以便逼使商业银行的资金黑洞浮出水面,更加剧了钱荒的严重性,终于造成了本周银行和股市的“踩踏事件”。虽然央行最终作出妥协,一日三表态,适度补充了流动性,基本平息了钱荒,但日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去杠杆化,对贷款和理财产品的整顿,在资金面上贯彻政府的调结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改革不会停止,对金融股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将是长期的。
2.股市的阵痛源于“去产能化”。
党中央国务院的“调结构、转方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方针,已经提出了一两年。但是,股市中却被“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所误导,对抗、延误了调结构的进程,还一再有人叫唤市场风格转换到大盘股中来。
直到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不再过分追求GDP,将经济增长的容忍度下降到7%,并前所未有地坚定强调“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就对传统的、周期性的、产能过剩的大盘股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如钢铁、水泥、建材、基建、有色、煤炭、石化等。再加上商业银行的“去杠杆化”,将大大压缩银行股的利润空间。可以相信,假以时日,目前低市盈率的大盘股,将逐渐变成高市盈率股,会不断爆炸中国远洋式的“地雷”。本周,许多长期坚守大盘蓝筹股的机构和投资者终于因钱荒而愤然离场,致使上证指数、上证50和沪深300这几个大盘股指数,自去年12月4日以来的一波牛市行情彻底毁灭。虽然,这对大盘股的打击是非常残酷的,令人痛心的,但却是股市中的“去产能化”和调结构过程必须承受的苦难,目前还刚刚开始,将会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
3.转型期股市的最大得益者是升级版股票。
经过本周股市的“大地震”和“大海啸”,去年12月4日以来的各指数行情成果继续分化,创业板从585—1011点,暴涨72.8%。尤其是本周大暴跌中,上证指数跌7%,而创业板仅跌1%,更显英雄本色。
可见,股市中的转方式、打造的中国经济升级版,又如初升的太阳,喷薄欲出,它已经成为经济的晴雨表,代表了中国股市的希望。上半年的股市可谓“礼崩乐坏”,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股市中的一次重新洗牌,是一次财富再分配。
它告诫人们:今后要想在股市中战胜大盘,战胜指数,获取超额收益,就不能再沉浸在历史上的投资理念中,如“砸锅卖铁买银行股”,“五朵金花闪金光”,“煤飞色舞”,“房地产股永不落”,“放心喝酒壮体魄”。人们的投资理念必须转型到经济升级版的股票中去,如节能环保、医药、新一带信息技术、文化传媒等;对估值的容忍度应适当提高;尽量在社保基金进入前十大股东的公司中去精选个股;尽量选择在股权激励时已宣布在未来几年持续高增长的个股;尽量选择未来能成为大公司的高成长性小公司;对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中的“升级版”个股一视同仁,去伪存真,具体分析;尽量选择其中的20多倍市盈率的中小盘优质高成长股,进行波段操作。大跌时是调仓换股的最好时机。
4、1849点仍然是“奶妈底”。
然而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罕见暴跌后,从周一晚上至周二下午两点半之前,央行、证监会、国务院,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对暴跌作出解释,安抚市场,稳定人心,相反,早晨人民日报竟然发了“央行和证监会不是奶妈”、“救股市就是害股市”的时评文章,使大量的投资者陷于绝望,再度在114点的暴跌中恐慌割肉。
在我看来,“央行和证监会不是奶妈”的观点,是与“以民为本”、“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的主张背道而驰的。央行的职责就是稳定金融市场,保持流动性,而用“休克疗法”来测试市场、激化矛盾,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事实上,最终在国务院表态下,央行仍作出了妥协,向市场注入了资金,平息了钱荒。证监会也做出了承诺将采取综合措施,稳定了市场。可见,1849点绝不是“自然底”、“技术底”,而是“奶妈底”。
5、管理层应用大力改革解决股市的更严重钱荒。
近几年来,全球股市都创出金融危机以前的新高,唯独中国股市从6124点——1979点,至今熊冠全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股市规模扩张到25万亿、扩容大跃进持续不断、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巨大供给下,股市的钱荒日甚一日,以至于目前市场的保证余额只剩下5000多亿。而管理层除了批准几个QFII额度以外,根本没有把股市的扩资放到首位,只想着如何尽快地重启IPO。如果说,商业银行的钱荒之“罪”在商业银行自身的话,那么,股市的钱荒之“罪”,则在管理层的扩容大跃进,以及没完没了的大小非吸完了股民这个“奶妈”的奶,却不给她补充营养。
在我看来,解决股市的钱荒,比重启IPO更重要、更迫切。解决的出路在于真正改革,即彻底打破新股发行中的“一股独大”,控股不得超过30%,用优先股来杜绝没完没了的新的大小非产生。这样,4万亿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就可靠买优先股、获取比银行利息更高的稳定收益而安全进股市投资,大量的社会机构和个人的资金就会蜂拥而入,从而恢复股市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有效化解股市危机。
在证监会28日新闻发布会上,管理层终于再次表态:“证监会将积极探索优先股等股权融资形式。”这是继证监会5月底向国务院上报5家优先股试点方案后,管理层对推进优先股的又一次强调,但愿这不是忽悠。
人们热切期待肖钢主席此前透露的推行优先股的三步骤,即国务院发文件、各部委出规定、交易所出细则,能早日逐项问世,而不要让市场等待太久。希望证监会正视市场实际,告知市场:“只有在推行优先股制度后,才会重启IPO。”若此,市场是会以重大利好做出积极回应,为IPO重启创造条件。舍此,非但年内IPO休想重启,而且,不用多久,股市必会崩盘。(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股市缺席陆家嘴
正在举行的第五届陆家嘴金融论坛(6月27-29日),股市缺席成了引人瞩目的一幕。
首先是证监会主席肖钢缺席。“一行三会”掌门人出席一年一度的陆家嘴金融论坛,已成惯例。可今年,央行行长周小川来了,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来了,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来了,独独不见证监会主席肖钢的身影,只是由副主席庄心一代表肖钢出席并演讲。
在28日上午论坛首场主题大会上,周小川演讲一开始便强调,“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最核心的内容,它能够发挥引领和带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作用。”“发挥上海资本市场的核心作用,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国的现实选择,是成熟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继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客观要求。”谁都知道,股市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的核心,可周氏通篇演讲不提股票市场。
周的重点:一是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结算中心,包括投融资业务的双向开放,让合格的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境外市场,合格的私募人民币基金开展境外证券投资等。二是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鼓励符合条件的国际机构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三是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包括支持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等。以往陆家嘴论坛中屡屡提及的国际版更是销声匿迹。
就是庄心一代表肖钢所做的演讲,也难见“股市”二字。庄一面强调“资本市场是投融资双方直接互动的平台,用市场化方式引导资源合理流动、高效动态的进行配置组合,是资本市场的天然优势”;一面又说“发挥并实现这一优势绝非轻而易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付出长期努力”。面对股指节节下挫,他一再撇清关系,“证监会不是交易的当事人,更不是价格的调控者,证监会的工作重点、精力都应该集中在维护三公原则和维护投资者权益上”;“两个维护是否到位,是检验证监会工作的重要标准”。而且周小川和庄心一的演讲都是照本宣读,根本没有前几次演讲那样生动活泼,更妄谈互动。
就是在非主题会场的发言中,也少有人谈及股市,有的也只是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之类。相比去年陆家嘴论坛,郭树清大谈特谈“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今日股市角色之低调,之刻意回避和边缘化,发人深思。在笔者看来,股市缺席金融论坛,不被高层重视,其实是一件好事。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高层对股市之重视,股市之超常规发展,早已大大超越了市场本身的承受力。笔者不久前去了一次德国。都说中国直接融资比例低,间接融资比例高,一再说要大大提高股票融资的比例。可反观人家德国,作为人均GDP 4万多美元的最发达国家,其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不足40%,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而非股市,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本国投资者所占比例仅1/3,2/3为外国投资者,其中本国股民直接投资股票仅7%,德国的经济不也发展得好好的吗?而我国2007-2008年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一度高达120-130%,那时我们人均GDP不过4000多美元,只及人家德国的十分之一,这股市不是太受重视是什么?
股票市场要好,关键还在实体经济。近两周股市大跌,其中以央企为主的“601军团”又成了风暴主角而联袂重挫,“601军团”正是中国制造的样本。中国制造从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到蝇头小利的代名词,到如今已成了“高能耗、高污染、反倾销”的代名词,“601军团”中跌幅最惨、屡屡创下新低的,如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国中冶、中煤能源,以及为它们服务的*ST远洋、中国集运等个股,不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吗?再反观人家,美国制造崇尚创新,法国制造追求时尚、德国制造追求完美,遍天下的“中国制造”又追求什么呢?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处外受制于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寄生型”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不转型,资本市场的兴旺发达又从何谈起?(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股市长期低迷实质是信心不足
股市长期低迷反映了广大投资者对管理层的信心问题,这是政府高层领导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这不仅是部分散户投资者投机心理问题,也不仅是经济状况不如意问题,也不能全部怪罪于发行制度、交易制度,这些都是局部、枝节问题。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股市涨跌取决于广大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当然是主流心理状态。如果社会主流心理状态对政策调控没有信心,对证监会没有信心,这个社会即使经济基本面尚可,比其它国家都好,股市也会长期低迷,甚至对社会稳定有潜在威胁。
其一,中国经济增长率、进出口总量、投资和消费综合经济数据比起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俄罗斯、越南等等,绝对属于中上游。问题在于,目前中国广大投资者对中国所有数据的解读,对比外国经济数据的解读,不知不觉已经陷入两重标准。如果中国的经济数据是好的,部分专家和主流媒体就怀疑是虚报,如果经济数据下滑,那就是经济危机。如果经济增长率向上,那就担心物价上涨,如果物价下滑,那一定经济增长出了问题。相反,对美国及其它国家经济数据的解读完全与中国不同。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1.8%,比前两个经济季度平均值要低,国际收支赤字、财政赤字还没有根本解决,房地产市场有所复苏,这样的经济充其量是弱复苏。但是,国际和国内主流媒体一片看好美国经济,看空中国经济。在两重标准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社会、对政府的信心不足,体现在股市上,就表现为看空媒体占上风,做空力量占上风,股市难以持续上涨。
其二,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资金面状况比起美国、欧洲、日本同口径指标绝对不应该差距如此大。近期资金面由于季节性因素,部分商业银行过度经营货币市场因素,及短期综合因素原因,出现短期紧缺状况,广大投资者心理反映中国银行业出大危机了。多数人不相信人民银行的解释。中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备付率极高,不良率极低。这样的银行怎么会破产倒闭?可是,大多数投资者把银行股的市场价已经抛成了亏损破产价格。这种状况充分显示,广大投资者的信心降到了极低点。
总之,中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状况,反映的不仅仅是股票市场上的问题,其背后,其实质是广大投资者的信心问题,对新一任证监会是否信任的疑问。为此,政府高层应当高度重视股票市场问题,重视股票市场反映的民众心理和信心问题。(金.融.投.资.报)
谢国忠:现在我看到的人都比我负面
2013陆家嘴论坛6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以金融改革开放新布局为主题。东方财富网对本届论坛进行全程直播。
6月29日上午,在专题会场二: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路线图上,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表示,现在搞存款保险似乎呼之欲出,但我有保留。我觉得没有做到激励相容。外面经常讲,为什么要搞存款保险?以前是隐性担保,所以要搞存款保险,这是矛盾的。隐性担保变成显性担保,道德风险更大而非更小。
[谢国忠] 从理论上来说,最佳次序是先利率市场化,再汇率市场化,再是资本账户开放。中国政府像乔依德刚才说的,在慢慢朝前走。我觉得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改革,金融的改革不会成功。现在不少人提出的观点,通过金融改革来逼实体经济的改革,我觉得不太可能。资本账户的开放我觉得是很遥远的事,短期走回头路的可能性很大。政府如果要做一件事把利率压下来,很可能通过控制资本外流来做的。再加一句,中国现在什么都是负面的,原来大家都说我是负面的,现在我看到的人都比我负面。国外的人原来还正面,现在也很负面了。我觉得,大家都很负面会恶性循环,中国的国家力量有很多,中国老百姓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全球化对中国非常有利。如果中国现在光是看问题去改革,很危险。中国通过改革要创造亮点,让大家有信心,要乐观。所以我们一是自由贸易区上要做,二是让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市场可以进行投资,这也是可以做的事。现在中国要做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让实体经济有朝上走的力量。有了这个力量,你再去搞金融改革就比较合适了,崩盘的风险会低很多。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改革要配套,要重视实体经济,金融方面要小心。
桂浩明:钱荒引发暴跌 后市维稳艰难
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周,股市走得惊心动魄。周一以及周二上午的连续下跌,令股指最低下探到了1849点,不但击破了所谓的钻石底,而且那个被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解放底也无声而破,大盘创下了2009年1月以来的新低。行情如此惨烈,超出了几乎所有市场人士的想象。不过,也应了物极必反这句老话,在行情暴跌400多点后,市场上出现了抄底盘,以至周二下午股指反弹,直线上升了百余点,到收盘时基本收复当天的失地。此后,行情开始窄幅震荡,股指基本稳定在1950点附近。到了周五,受到房地产行业朦胧利好的影响,大盘还回升到了1980点附近。当然就一周的市场而言,还是拉了一条长阴线,股指俯冲向下,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上周,股市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下跌。其原因大家也是清楚的,就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利率飙升,从而大大抬高了市场的无风险收益水平,使得股市资金不断外流。而紧张的资金供应格局,也令人对实体经济的走势产生担忧,在这双重压力下,行情节节回落。只是,在上周人们还是幻想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在本周初就会得到缓解,但周一预期落空,于是在拆借利率飙升的同时,股市大跌。特别是一些通过融资买入股票的客户,这个时候不但信心受到打击,而且也面临不追加保证金就可能爆仓的压力,结果盘中出现了大量的平仓盘,行情也因此而跌得更惨了。
好在,从周二下午就传出流动性开始好转的消息,这以后的几个交易日,回购利率的确慢慢回落,尽管总体水平还是要比正常值高出不少,但至少避免了人们最为担心的6月底时资金面崩盘的现象发生。只是,在目睹了行情如此大幅度波动以后,如今投资者还是惊魂未定,因为毕竟流动性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大家对后市很难形成稳定的预期。
马上就要进入7月份了,现在恐怕很少有投资者对这个月的股市走势感到乐观。原因很简单,实体经济的景气度仍然不高,GDP的增速还在下降,有效需求也明显不足,企业效益则毫无悬念地回落。在这种背景下,股市自然形成不了上涨的基础。本来,依靠流动性的相对宽松,还能有一些结构性行情,在部分中小市值品种上做些文章。并且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能够推动大盘有所上行。
但现在的情况是,流动性收紧已经成为大趋势,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去杠杆化存在,必然会影响到股市的资金供应。而IPO的开闸又是必然的,这样市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的供求失衡。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市值股票即便还有很多上涨理由,但其行情也不可能像5月份那样凌厉了。于是,更多的股票需要向下去寻求支撑,而具有上涨理由的品种则变得更加缺乏。这样一来,股市走势就很被动。一般来说,2000点左右将成为近期市场的一个重要阻力位。尽管时下似乎也没有马上再跌破1849点的可能,但行情在一个不大的区间波动,一步步地损耗着投资者的操作热情,成交量的不断萎缩与个股行情的匮乏,将令股市变得更加缺乏吸引力,而这正是资本市场现在所遇到的最大风险失去投资者的风险。
当然,如果二季度的实体经济状况比预期的好,同时各项改革得以推进,商业银行去杠杆化后资金能够回落实体经济,那么后市也有值得期待之处。而传闻中的房地产方面利好如果能够兑现,那么市场还是会呈现出一定的机会。只是,现在大家对此还看得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应该是尽可能地降低仓位,尤其是要放弃融资之类的杠杆操作,谨慎观望,不轻易抄底。(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市场分析师)(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