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28日电(记者江毅、杨迪)6月18日,四川绵阳新晨动力公司的首批国产宝马N20发动机项目启动,这是德国宝马集团首次授权体系外生产宝马技术发动机。同一天,IBM公司大中华区的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也落户绵阳。
以科技创新闻名的绵阳,正在吸引全球高端产业目光。这座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2012年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8%,位居全国前列。经过13年建设发展,绵阳科技城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路者”。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再靠拼资源、拼环境,所以国家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形成全社会的创新氛围,需要地方切实转变职能,拿出办法。”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
2012年,绵阳市为鼓励科技创新成立的各类担保、补助资金达3.3亿元。“过去申请专利需要缴纳约4000元的费用,如果不成功,这笔钱就打了水漂。我们通过成立专项资金,解决申请人这种后顾之忧。今年1到5月,绵阳市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17%。”罗强告诉记者:“现在绵阳兴起了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潮,甚至不少公务员也辞职创办科技型企业。”
这种浓厚的创新氛围使得许多跨国企业将眼光投向了绵阳。6月中旬,IBM、文思海辉、长虹等三家公司签署协议,将在绵阳科技城共建IBM大中华区的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这一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智慧绵阳”建设和当地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力争逐步将服务能力拓展到整个西部乃至全国。
“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科技资源、创新能力是IBM非常看重的,也是我们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IBM全球副总裁、政府与公共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范宇说。
2000年9月,中央宣布正式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以此辐射、带动四川经济,推动西部地区的跨越发展。绵阳科技城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点,担负起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
“1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而今已成为绵阳科技城的重要园区,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专利在这里成功转化,走向市场。”望着科创园区内林立的研发楼和厂房,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颜超感慨万千。
经过13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院所、高校等多方积极参与的区域创新体系。这里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6位院士和859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城区人口仅为109万的绵阳市,科技人员多达21万。
据了解,绵阳科技城通过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转民科技园和科学新城、航空新城、空气动力新城“三新城”,目前军民融合型企业近200家,产业覆盖300多个专业领域,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对于绵阳这座巨大的科技宝库,已经转化的成果还只是一部分。我们正致力于创造环境,搭建平台,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罗强表示。
今年10月底,国家五部委将联合四川省政府在绵阳举办第三届科博会。本届科博会将沿着“军民融合、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主题,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助推行业领域和区域经济共赢发展,绵阳科技城也将迎来创新驱动的新契机。
作者:江毅 杨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