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总部“定向”大宗交易 业内疑变相融资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信证券总部“定向”大宗交易 业内疑变相融资

加入日期:2013-6-21 7:21:30

  频频亮相大宗交易平台,正在将中信证券总部置于聚光灯下。

  2013年6月17日-6月18日,中信证券总部累计11次登上大宗交易平台,陆续抛售上汽集团(600104.SH)、兴业银行(601166.SH)、中国平安(601318.SH)等11只蓝筹股套现9881.54万元,而接盘方无一例外均为安信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营业部。

  一位券商研究员指出,由于中信证券总部通过大宗交易打包抛售的11只股票中包括71.78万股中信证券(600030.SH),因此可以排除是中信证券自营盘在卖股票,估计“应该是一些大客户或者是资管专户在抛售”。

  上交所明文规定,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由买方和卖方在当日最高和最低成交价格之间确定,而中信证券总部本次抛售的11只股票的交易价格均为当日的股票成交均价,成交金额分别为433.74万元-1561.42万元不等。

  巧合的是,中信证券总部抛售的这11只股票均为清一色的沪市股票。除中华企业(600675.SH)和杨农化工(600486.SH)2只股票的市值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外,康美药业(600518.SH)、上汽集团(600104.SH)、万华化学(600309.SH)等9只股票的市值都在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以上。

  一些疑问旋即产生,鉴于这11只股票属于中盘股甚至大盘股,中信证券总部为何不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减持而非要取道大宗交易?为什么接盘方均锁定为安信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营业部?

  一位券商研究员指出,“中信证券总部借道大宗交易可能是为了锁定交易对象,目前市场资金面非常紧张,不排除它是在做变相融资,即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再由中信证券总部从安信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营业部手中买回这些股票。”

  除了中信证券总部,机构投资者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再现江湖。

  Wind资讯显示,2013年以来,沪深两市的大宗交易平台上共实现了4154笔交易,成交股份数量为92.61亿股,成交金额为1021亿元,单笔成交金额为2457.87万元。

  在上述4154笔大宗交易当中,有45笔大宗交易的买卖双方均为机构席位,但其中30笔大宗交易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而且溢折价幅度大多在-1%-1%之间。

  “沪深两市均规定大宗交易的金额底线是300万元,在溢折价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进行三四百万元的大宗交易,这应该是机构投资者们出于某些目的在进行倒仓。”上述券商人士说道。

  本报记者注意到,在2013年1-3月时,机构投资者们通过大宗交易倒仓频繁,倒仓的数量为14笔、8笔、10笔,但步入4月后,机构投资者们的倒仓行为突然绝迹,当月机构倒仓的笔数为0笔。直到6月7日的九州通(600998.SH)的大宗交易上,机构倒仓的情况才再次出现,而此后,在苏宁云商(002024.SZ)、格力电器(000651.SZ)等12只股票的大宗交易上陆续出现机构倒仓的情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以来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倒仓的45只股票当中,没有任何一只股票是创业板股票。

stock.sohu.com true http://stock.sohu.com/20130621/n379437396.shtml report 2916 频频亮相大宗交易平台,正在将中信证券总部置于聚光灯下。2013年6月17日-6月18日,中信证券总部累计11次登上大宗交易平台,陆续抛售上汽集团(600104.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