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抽查券商资管敲山震虎沪券商遭10亿骗局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抽查券商资管敲山震虎沪券商遭10亿骗局

加入日期:2013-6-19 11:05:29

  针对券商资管创新,监管部门的政策是否会进一步收紧?答案或许可以从近期监管部门的动作中探寻出蛛丝马迹。

  昨日证券时报称,上海一家券商资管部门陷入一场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的骗局。令人玩味的是,这则消息是监管部门在抽查券商资管业务时主动通告的。接到通告的上海券商资管部门相关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监管部门此举警示意味强烈,留给券商灵活运用小集合和定向计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新的政策可能即将落地。

  抽查人员主动提及

  证券时报称,上海一家券商资管部门遭遇一场金额高达10亿元的骗局。据了解,这家券商因为过度追求通道业务规模增长,未对相关项目信息以及投资人背景做翔实调查,轻信了项目介绍人,将10亿元汇入介绍人所设的银行账户。幸运的是,随后相关部门发现了异常,银行及时冻结了这笔资金,未对该券商造成损失。

  该消息并未提及到底是哪家券商,也未细致介绍骗局的具体情况,引发众多市场人士猜想。昨日,《金证券》记者采访多位券商资管人士后发现,更让人关注的是消息的来源方。

  据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介绍,这则消息是监管部门主动通报的。该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近期证监会对资管业务增长比较快的12家券商进行了抽查,抽查过程中抽查人员对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讲到了这一情况,后来小范围座谈的时候抽查人员又提到了这个事情,相当于口头通报,没有点名。”

  在他看来,监管部门此举无疑是敲山震虎。因为自2012年5月份券商创新大会召开之后,券商资管业务就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目前的114家证券公司中,有85家开展了资管业务,截至2012年年底,整体规模已达到了1.89万亿元。

  连线两家疑似券商

  “监管部门的忠告是好的,但也有夸大的意味,实际金额并没有那么多,对券商影响也不大。”上述上海资深券商资管人士说。据了解,在该骗局中,项目介绍人通过伪造虚假身份,假借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吸引该券商入局,券商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即进行了打款行为。

  《金证券》记者从券商业内获悉,遭遇骗局的券商总部就在上海,其旗下资管产品中有一个1号产品常年净值在4-5毛钱。根据提供的券商资管产品业绩表现数据,符合条件的只有海通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和上海证券。

  昨日,记者致电上海证券进行求证,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蔡钧毅连忙否认,直言公司资管规模并不大,发展也不快,10亿元的资金骗局如果是上海证券的话,资管部门可能就要“爆仓”了。

  随后,记者又连线海通证券海通证券对外公关人员的办公电话无人接听。后记者再次与海通证券两位研究员进行了沟通,其均表示“不清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海通证券资管产品数量为156只,仅次于国泰君安。海通证券资管产品规模合计314.68亿元,自去年以来增长迅速。

  通道创新空间在缩小

  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蔡钧毅称,10亿规模骗局只可能发生在资管规模比较大、发展又比较激进的券商身上。重要的不是谁是骗局中的主角,而是监管部门主动公布这一案例的态度。

  “让我感觉特别明显的是,券商资管创新及其他金融创新的风控在收紧。从长期看这对券商资管创新是有好处的,短期可能要面临新一轮的转型。” 蔡钧毅对《金证券》说。

  据了解,2013年初,券商资管产品规模一举突破2万亿元。不过,今年3月份之后,券业资管产品规模的增速开始放缓,月度新增规模已由此前的5000亿元降至3000亿元。

  来自北京的券商人士表示,券商最初的想法就是铺摊子,虽然资管业务不赚钱,但要先把规模做上去,“证监会是鼓励创新的,但并不希望是单一通道业务的创新,而是拥有核心业务的创新”,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券商在资管业务创新上的空间会被缩小,关于券商创新的新政策可能会出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