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将转向谨慎只适宜回购操作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市场将转向谨慎只适宜回购操作

加入日期:2013-6-17 6:55:11

  端午节后第一周只有两个交易日,第一个交易日股市果然面临大考。其中,沪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首个交易日投资者直接用脚投票,在年线下方跳空开盘后直接下杀,在盘中一度低见2126点,随后略有企稳,但留下了2190—2205点处的日线和周线跳空缺口。上周五是第二个交易日,虽有反抽但幅度有限。

  但从盘口来看,这种调整仍然只表达为结构性的调整。仅从指数上来观察,创业板指数却处于“金刚不败”的格局。第一个交易日盘中虽然也是宽幅震荡,但后市就开始出现了强劲反抽,回收了绝大部分失地。上周五更是再度走强,当日上涨3.78%,已重回上升通道。

  从这两个市场不同的表现来看,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闯祸的是坏小子,但挨打的永远是那个老实的孩子。”“沪指弱者恒弱、创业板强者恒强”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市场资金在传统产业中撤离,但仍在新兴市场中寻求机会。

  很明显,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以及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的大跌,虽有外围新兴市场大跌和资金面偏紧的因素,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稿的冲击是最首要的因素。

  实际上,在中国,与民生最相关的两大领域就是房市与股市,而在调控和管理中至今均是失控和失败的。房市调控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永远针对交易环节,从不涉及存量环节。而股市管理的最大失控就在于:永远注重融资,从来不注重投资,也从没有执行有效的退市制度。

  如果算笔人头账,在排队的有600家新股,每家企业的职工即使平均为2000人,那么总共涉及的人数是120万人,相比1.3亿投资者而言,只有千分之九,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何况这些企业,仍可以通过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及新三板进行融资,并不是只有新股发行一条路!所以,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压在股市头上的今天,尽量地延后新股发行仍应是首选。

  虽然此番《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有可能无法一步到位,但也是有进步和有亮点的,主要集中在如下两处:

  1、“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这一点,笔者在多种场合,包括本栏和节目中均曾提及过,这一次终于被采纳。这样,上市公司大股东就会注重公司的合理定价、经营状况和维护股价。

  2、“证券交易所应进一步完善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格形成机制及新股上市初期交易机制,建立以新股发行价为比较基准的上市首日停牌机制,加强对炒新行为的约束”。用发行价替代开盘价做为上市首日停牌机制,是针对首日恶炒新股的有效方法。

  在市场宽幅震荡的时候,华安180ETF、华夏50ETF等蓝筹风格ETF最近连续两日场内交易放量,3只ETF上周共获得净申购达51.64亿份。无独有偶,光大银行新华保险14日晚公告,汇金公司分别增持了公司股份2204万股和206万股。由此可见,在市场低迷时,一些超级大机构也在行动。

  另根据最新央行数据,5月份外汇新增占款环比大降,央行选择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以化解流动性困境。暂停央票发行,及在6月9日央行就14天期逆回购进行了询量,是央行的新动作。在资金面相当紧张的背景下,应密切关注央行的进一步举动。

  虽然市场有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但就未来而言,由于供求关系将发生改变,故近期压力仍大于机会,市场将转向观望和谨慎,在6月底前只适宜积极参与回购操作,以及选择关注一些半年报业绩预告成长的低估品种。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