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棉:中国奶粉东山再起不能靠狠话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王丁棉:中国奶粉东山再起不能靠狠话

加入日期:2013-6-14 14:15:10

访谈者:秦淮川

访谈者:秦淮川

  受访者:王丁棉 著名乳业专家

  创造条件让全民监管奶粉

  青评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今后将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这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王丁棉:两个信号。一个是奶粉这块的信誉度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中央已经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了,因为到了非严管不行的地步了,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不仅是行业的信用危机,连政府的信任危机都出现了。也就是说,要用药品管理办法这种比较严格、高级的监管手段,来套用到婴幼儿奶粉质量监管中。第二个信号是释放了一种期望,说明我们政府有决心抓食品安全。三聚氰胺问题到现在已经5年了,其间政府都没有表态,消费者也一直在观望中。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决定,就是在提振消费者信心看,我们对婴幼儿奶粉质量真的要严抓了!给予消费者一点信心,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

  青评论:婴幼儿奶粉“享受”药品标准的监管,这是好事,但怎么才能做到“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

  王丁棉: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主要是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出了问题之后,可以方便快捷地查到这是哪一家的,该谁负责任。

  青评论:药品行业实行了追溯制,不还是有假药吗?

  王丁棉:对!仅仅用技术手段,是解决不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危机的。

  关键在两点,一是发动全民参与;二是在整个社会转型期,有的人就是充当了老鼠屎,将一锅粥搅坏了。我主张,在现有的条形码基础上,更上一级采取全民监管。从政府单方面监管,扩大到每一位消费者。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在条形码基础上,让每一个消费者,用自己的手机照相功能,对着条形码扫描。一扫描,与这个产品相关保障的咨询,都在手机的屏幕上显示出来,跟终端信息对上号了,产品的所有食品安全信息,像产地、奶源、出产日期、生产厂商等信息都在手机上显示出来,那这就是正品货,否则,就是山寨产品。这样的监管就不是单纯依靠政府去监管,而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参与其中,连同政府一起监管,达到全民监管。

  食品安全不能依赖说狠话

  青评论:前不久,谈到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员称,让那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您如何看这种狠话?

  王丁棉:“人头落地”说明严惩的决心,但我们现在是只听雷响,没见下雨。老是喊要重拳严惩,我们始终没看到这一点,消费者信心不足也是缘于此。

  好多大的企业,接连犯错,政府被人家一公关,就被拿下来了。一方面,说要严惩,另一方面还在替大型奶企的负面新闻灭火。而有些没良心的专家,宣扬吃多少多少克才会死人……很明显,是在迁就犯错,犯错成本太低。

中国奶粉东山再起不能靠狠话
  青评论:怎么办呢?

  王丁棉:如果你犯错,就罚你,打进黑名单,立即公告,甚至让你从此退出食品行业,看谁还敢冒险?不仅是坐牢的问题,倾家荡产是最起码的一条了。当然,说“人头落地”只是形容处罚严厉,但目前因为做食品出了事而人头落地的,我还没听到过。

  青评论:说到底还是落实不够。

  王丁棉:所以我就说,这涉及政府的管理手段和观念。我们现在搞食品监督,往往搞成一阵风似的,运动式的,而缺落实,缺将细节抓起来。对厂方来说,经常是应付检查部门,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将整个生产线都控制起来。

  青评论:落实不到位,主要是监管部门的原因还是企业的原因呢?

  王丁棉:举个例子。中央派下来的检查团,往往检查不出什么东西。花十分钟,走马观花似的看完,就走了。看五分钟十分钟能看出什么问题?而检查团中那些所谓的专家,没有几个是真正的专家,很多人都是外行搞行政的。如果监管方面一直是这样的,那很容易出问题。

  还有,宣传航天员喝的牛奶是有机奶,都是骗人的,现在报纸都揭穿了。这些虚假广告,为何一直让它存在,欺骗大家?很多事情、事故发生在企业,但是责任却在地方政府,甚至在中央政府,我是这样认为的。

  乳业标准不能自欺欺人

  青评论: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道,“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标准体系。”我国婴幼儿奶粉的现有标准体系怎么样?

  王丁棉:很明显,与国际标准相差一截。2010年6月施行的新国标(即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这是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的标准,全世界最低最差,人家是20万的细菌总数,我们是100万,差5倍啊,哪个高哪个低,相信连三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新的低标准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一个字都没改。

  青评论:记得您说过生乳国家新标准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牛奶中“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那还不如喝开水”。标准这么低,都三年了为何现在还在执行呢?

  王丁棉:我认为,这是因为中央被大企业所误导所致。包括我们说要搞大规模、大企业,搞资源整合,发展又强又大的奶业都是误导了中央。其实,奶业的发展,还是要均衡合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当地加工,在当地快速消费。没有必要从内蒙古拉到广东,这一路要消耗多少能量,产生多少废气,搭进去多少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要消费者买单,不如在当地生产,这才是合理的。

  青评论:有专家称,“我国婴幼乳粉标准系世界最严标准之一”,您认为呢?

  王丁棉:这个提法,我觉得是在骗人。我们的奶源、标准,什么好过人家?全世界都懂得,只有用最好的奶源才能做出最好的产品,用不好的奶源,怎么会生产出最好的产品?

  青评论:您提到奶源有问题,怎样监管奶源?

  王丁棉:奶源有问题。为什么蛋白质含量上不去?关键是奶牛的营养跟不上。为什么营养跟不上?是因为农民没有钱来买草,吃不饱还怎么能让牛多产奶呢?产下的质量肯定低啊。

  其实,我们并不缺做好奶业的技术,缺的是观念。为什么人家国外做得到,你做不到。这需要很高技术吗?不见得啊。

  监管奶源,不能认为企业大了就不出问题。2010年制定新标准的时候砍掉了一批企业;2011年同样如此,砍掉企业,依据什么标准,无非是规模大小。如果是这样,就太官僚,太不懂行了。企业不是越大越不出问题,而是越大越容易出问题,危害性也更大。

  青评论:大企业照样出问题?

  王丁棉:做企业,不是越大越信得过,企业大小与质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越大的企业,可能冒险、涉险的机会越多,不合格的产品越多、不守信用的地方越多。

  而小企业,由于生存很困难,它会特别小心。把大企业犯的错误,转移到中小企业身上,让他们背起来,这不公平。

  发展家庭牧场是条出路

  青评论:今年正好是“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十周年,记者回访发现,在当地,人们喂养孩子要么是母乳,要么是购买进口奶粉。买进口奶粉不仅贵而且难,对这些生活在小城镇、并不富裕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他们该怎么办?

  王丁棉: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整个国家的小孩,将奶粉全部寄托在进口上,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外面的奶粉真的就全部合格吗?进口奶粉可是曾经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的。所以,国外的奶粉,也不是百分之百靠谱的,也一样会犯错。

  如果是我们自己把奶业搞砸了,中国人做的奶粉中国人都不吃了,农民也不养牛了,完全依靠进口,到时候,那就不是300块钱一罐奶粉了,就是500块钱一罐也要买呀。人家垄断你了,你就只有主动交钱了。

  现在我们中粮、蒙牛,把股份卖给外国企业,人家已经从资本上开始控制我们的市场了。实际上,我很反对这样的做法。你干不了那就关门,不要把股份卖给外国企业。在生产奶制品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卖股票就属于卖国行为。最大的企业如果都被外资控制了,这就像一个人的心脏都被人家控制了,我们还有什么主动权呢?不要轻易说,中国奶业要国际化,做成大企业。人家主要还是看上了中国13亿人的大市场。你把最金贵、最值钱的东西拱手让给人家,这不就完蛋了吗。一来,导致大企业人家控股;二来,农民养牛赚不到钱,退出市场只能外出打工,永远不能致富。所以,这对三农致富也没啥好处。

  青评论:您觉得中国奶业的出路在哪里?

  王丁棉:第一,现在养牛的人要稳住,要有信心。不要被现在这种局面所吓倒,要守得住。第二,在产业结构上要调整与理顺。中国最适宜走家庭牧场路线。家庭牧场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在200至500头牛之间,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达到2000头左右这部分要占到70%,剩下的30%由企业或者专业化的奶牛场接手。所谓专业化奶牛场,像为航天员提供奶制品的牧场,这就算是专业化的团队,生产牛奶卖给乳品厂,这样专业化的奶牛场可以占到20%。而自办牧场只能占10%。这样的结构就很合理。

  但是,像现在这样一边倒,一个企业既要做乳品加工做市场,又要养牛,这么多钱哪里来?管理经验又从哪儿来?懂得做牛奶,未必懂得养牛。什么都要一

  肩挑,却往往导致顾得了这头却顾不了那头。

  你自己养牛,那农民养牛产奶卖给谁。牛都是你们自己来养,农民的牛产奶又没人收购。而规模越大,对植被环保也会带来很大风险。

  青评论:但是,家庭牧场规模小,资金少,一旦推广开来,抗风险能力怎样?会不会有很大的经营风险?

  王丁棉:我最近提出,国家的扶持资金都去了哪儿?国家的扶持资金十几个亿下去了,怎么扶来扶去,农民还是只养两三头,没有变成三五十头、三百头?那个钱是要直接扶到农民手上的,不要给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扶持大企业,这样的产业支持政策是错误的。

  越扶持大企业,问题越大,等于把市场资源都抢去交给他们。这些大企业会越做越大,并最终走向寡头,走向垄断。而一旦做不下去了,就会把企业卖给外国人。

  青评论:怎么发展家庭牧场?

  王丁棉:主要分两步走,不能期望一步到位。从现在的十头八头,过渡到五六十头。再过一年两年,做到一百头。五六年发展下去,只要有政府的支持,发展到二三百头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有了二三百头牛之后,造假的风险成本也会增加。比方说,以前你养两三头牛,造假、掺水,一旦被发现,大不了把牛卖掉。现在你有二三百头牛,造假、掺水被发现问题之后,再也没人来买你的产品,岂不是损失很大?这二三百头牛怎么处理?这其实也就逼迫养牛户诚实守法。文/秦淮川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