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保荐材料暂停受理?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平安证券保荐材料暂停受理?

加入日期:2013-5-9 14:15:53

  公司回应:尚未收到相关行政通知,近期没有上报新股发行材料

  昨日,记者从行业人士处获悉,中国证监会已暂停受理平安证券所提交的新股发行材料,并且已经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平安证券则表示尚未收到相关行政通知,近期公司没有上报的材料。

  暂停受理已两月有余

  昨日,关于平安证券被证监会暂停受理新股发行材料的消息在微博流传,记者第一时间向公司求证,平安证券方面表示,截至昨日,公司尚未收到证监会的正式通知,另外平安近期的确没有上报新股发行材料。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大家有这样的推测可能因为最近在每周公布的上报企业信息中,没有看到平安证券新的报会项目。

  不过,昨日有业内人士李先生对记者表示,其实证监会早在两三个月前就停止受理平安证券提交申请材料了,因为平安正处在被调查期。他说到,相关企业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函,保荐机构必定同时被调查,“递交的材料不被受理便是暂停了,这也不需要下发官方函件,在调查期结束之前,很多工作是不会开展的。”

  另有投行人士何先生说,即使暂停受理对平安证券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只是所报新材料不受审,而平安证券还有不少存量项目。同时,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考虑,IPO原本就暂停一段时间了,平安证券材料缓报几个月也没有太大差别,和其他券商还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此外,从报材料到受理再到核准,至少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不大。不过何先生也表示,财务核查对平安还是有影响的,因为平安投行主要做的就是中小板、创业板的公司。

  昔日冠军问题频现

  平安证券之所以受到证监会如此待遇,是因为其保荐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日前,平安保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海联讯(300277)因财务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在自查报告中承认,2011年公司实际净利润为3994.35万元,报告虚增2278.88万元,虚增57.05%。对此,海联讯表示,虚增利润的原因为会计差错。目前公司高管均已遭到处分。

  而平安保荐的万福生科(300268)则成了“创业板财务造假第一股”,公司被查出中报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同时隐瞒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因此万福生科被深交所二度公开谴责,若第三次遭到谴责,便将面临退市的窘境。

  此外平安保荐的胜景山河无疑成为最轰动的IPO造假案,该公司的财务造假甚至一度瞒过了证监会的法眼而顺利过会并完成股票发行,好在该公司在正式挂牌前夜突遭调查并在查实后全额退还募集资金,才未给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而包装胜景山河造假的就是当年ST德棉(002072)造假案的林辉,其为平安证券前保荐代表人。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平安证券保荐的项目合计127家,30家目前仍处于在审状态,已审核的97家公司中有82家顺利登陆交易所,上海来伊份等12家上市公司被否,江苏金源锻造和安徽铜都阀门被取消审核,浙江贝因美(002570)科工贸被暂缓表决。

  昨日,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平安证券因多起造假事件与农业挂钩,已经在内部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一是湖南的拟上市公司项目不做,二是农业项目不接触,因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净值调查最难,很难做到家家户户净调,因此干脆不做农业项目了。

  投行团队人数回升

  平安证券投行部曾经缔造了迅速发展的神话,在前任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平安证券短短数年内从一家中型券商跃入IPO保荐第一梯队,2010年、2011年两年蝉联IPO保荐冠军,只在2012年退居第三。平安证券的投行团队人数也从2004年的49人增至高峰时的350人,保荐代表人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85人。

  这几年,平安投行给公司带来丰厚的保荐费,2010年至2012年期间平安保荐了87家上市公司,预计募资金额约289亿元,实际募资金额共694亿元;累计为公司带来承销保荐费用42.3亿元。其中,创业板第一造假公司万福生科的保荐费高达2525万元。

  不过过快的发展导致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特征,使得平安陷入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IPO造假的漩涡,目前这批前投行团队已经离开平安证券,剩下平安为此前的野蛮生长“埋单”。不过昨日平安证券方面表示,上一次离职风波至今,投行团队人数已经逐步回升,保代恢复至60人左右,投行工作人员在280人左右。

  而上述李先生透露说,平安证券在集团内体量太小,且成本极高,投行出事却是影响整个公司的品牌,因此内部对证券有逐步收缩战线的计划。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案,他表示,只要限制发展、规范操作,自然而然就对结构进行了调整。

  另一位深圳券商投行部高管表示,其实出事后担责的就是签字保代,对其他人员没有直接影响,就是会对公司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因为金融行业要靠信誉来维护,出这么大的事儿几乎就是砸了公司的牌子。保荐团队可以集体跳槽,带着项目资源去下家继续从业,而公司很可能面临着人才流失和项目流失的双重窘境。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