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女老板 14岁当小时工一月只赚800元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SOHO中国女老板 14岁当小时工一月只赚800元

加入日期:2013-5-7 8:25:32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因为一幅画、一支曲子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张欣有感于莫泊桑的名言

  上个月,SOHO中国重磅力作—— —银河SOHO正式在北京亮相,这座造型新锐前卫的建筑遭到众多名人吐槽,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的反应十分淡定。“成天骂我们的人很多,骂得最厉害的就是宋丹丹。其实今天我特别想让宋丹丹来看看,可惜她没空。”她在庆祝仪式上开玩笑说。

  这个目的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女人,从投资业转型房地产,用17年的时间与丈夫潘石屹一起打造出庞大的SOHO帝国。所有关于她挫折的判断、失误的预测,到最后都被她用行动一一击破。

  至少,直到今天她还不曾倒下过。

  什么时候可以挣到1400元?

  张欣不是过分沉湎于回忆的人,与其怀念不如前行。北京不太可能像从前那样具有完整的城市肌理和“街道生活”了,与其让新的建筑去迎合周边的环境,不如创造新的可能。因此,她认同扎哈· 哈迪德的判断———轻视类似“环境互动”之类的词汇,而老实承认建筑师就是在设计一座座的“孤岛”。她想要保证的是,在孤岛上,人们可以尽可能享受头顶的天际线。

  银河SOHO是SOHO帝国最新也是最大规模的项目,张欣邀请著名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设计。它像中国南方的丘陵梯田一样轮廓柔和,没有直角,只有层层盘旋而上的弧线。站在银河SOHO最高层,张欣踌躇满志,没有什么比不断地重复更乏味了,银河SOHO对角线两边的角度不断变化,这样就有很多选择来完成张欣梦想中的空间革新,令建筑变得柔软、流动起来。张欣说,在银河SOHO,业主们可以透过“甜甜圈”透明外壳,看见北京月朗星稀的夜空。

  从过去到现在,张欣的人生都很传奇,冒险主导了她的生活,即便强调自己和普通女人一样热爱家庭生活,她依旧是镁光灯

  追逐的焦点。

  14岁,张欣随母亲从北京移居香港,当时香港人叫内地人“阿粲”,因为有个流行电视剧小人物叫“阿粲”。坐公交车,她

  不好意思讲话,怕人家嘲笑“阿粲”。14岁起她就在香港工厂流水线当计时工,一过就是五年,“很枯燥,只有靠听收音机娱乐,所以

  很快就学会讲广东话。”

  这是一段被张欣形容没有思想的机械式生活,她的理想极其简单,从每月八九百元工资挣到1000元是她的第一个目标。她对妈妈说:“什么时候我能赚到1400块钱一个月多好啊……”张欣至今对这个数记得特别清楚“1400块!”

  当真的挣到1400元时,张欣不满足了,她特别希望去别人称作写字楼的地方当个小白领,为了这个目标,无论多么辛苦,每天下班她都风雨无阻地去读夜校。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进了写字楼,成了一家贸易公司的秘书兼财务。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当时并没有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但不管不顾的张欣存了3 千英镑,就带着1 个炒菜锅,一本英汉字典,到英国去了。前往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学习经济学,随后又在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

  剑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张欣在华尔街投行高盛当一名年轻分析员,驻扎香港,公寓对着维多利亚港。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

  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和张欣在英国是同学,他介绍她回内地看看,并推荐了一家不错的房地产企业—万通。在这次被介绍的聚会上,张欣第一次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当时的万通经营者之一潘石屹。

  绝不允许自己失败,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

  张欣是这样回忆两人初识情景的:“万通的办公室在保利大厦。他穿了藕荷色西装,戴着大花领带、大眼镜,头发有点儿秃,弄在一边,巨瘦小的一个人。但是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很有原创性,跟一般人不太一样。我那时候在华尔街工作,大家说起话来都是一个套路的,原创性都特低。潘石屹思路跟别人不太一样。”

  张欣与潘石屹恋爱四天,潘石屹就向张欣求婚。两人从相互认识到决定结婚,前后不过两星期。张欣说:“我们都老大不小了,我那时候二十八九岁了,都不用像18岁那样,还得谈几年的恋爱。”

  张欣放弃了华尔街的工作,和潘石屹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她所有的朋友都认为张欣跳火坑了,放弃好好的华尔街精英不做,跟着一个天水农民的孩子去做房地产,这不是冒险简直是在自杀。

  张欣说:“我相信他,相信他身上有我所没有的那种特征。”1995年,婚后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就显现出来了。张欣回忆,1996和1997年是她生命中最艰难的两年:她和潘石屹每天吵架。

  1997年,他们准备做现代城项目。张欣的理想主义又来了,她认为要盖就该盖最好的房子,要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一定要和国际资本的大资金合作;而潘石屹认为只要能赚钱和谁合作没关系,盖什么样的房子也没关系,只要别人给钱就是合作伙伴。

  最后,潘石屹向张欣投降。

  好不容易合同签完了,张欣的高兴劲儿还没过,1997年10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来袭,所有合同成了废纸。这对张欣和潘石屹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潘石屹和张欣大吵一顿,说再也不相信她的华尔街式投资方法了。争吵的最后是两人都拎着箱子离开了家,两个人都觉得这场婚姻是彻底完蛋了。

  分开后的某天早上,张欣在英国一座大庄园的树林里走着,早晨的太阳从树缝里照下来,她突然感到自己必须回国。“人为某件事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生了个气就选择分开。”她给他打了电话,两人谈了很久。她主动提出:“我辞职,你自己干。”而且,她说,她想要个孩子。张欣说,这是她一生中所做的最理性的决定,“这就好像我从背后狠狠地推了自己一把。”

  张欣曾如此阐述她那段时间的心境,“我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她回到北京,很快就怀了孕,那是她第一个儿子,后来又有了第二个。

  “人冲动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拉倒了,别跟他在一起了,所以就各自走了。但当你稍微冷静一点再想的话,我不跟他怎么办呢?我当时就觉得还得回去解决我们两个人的问题。”张欣平静地总结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现在更理解婚姻的状态,实际上婚姻从一开始就要把后路给断掉,不要说什么我们要分开、离婚。为什么很多婚姻会解散,都是因为太早把后路打开了,说我们离了吧,如果把这个封死,总是想着我能够通过这个考验的话,可能绝大部分婚姻都能走下去。”

  在扎哈·哈迪德身上看到自己

  在众人眼中,张欣颇像那位“穿Prada 的女王”:时髦、富有、有明显的文艺倾向,上流社会里的左派人物、实业家中的时尚偶像。生完孩子,她又回到了公司。这回他们将工作进行了分工,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由张欣负责,谈判、销售、政府关系和所有与钱有关的事则由潘石屹负责。潘石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耍猴人,先要有人敲锣,他就是那敲锣的。然后有人出来耍猴,这就是张欣,再出来拿着帽子收钱的又是他。

  从引入SOHO概念的建设方式开始,张欣与张永和等亚洲建筑设计师合作“长城脚下的公社”、请隈研吾在三里屯创造“摩天大楼的村庄”、邀请炙手可热的前卫设计师扎哈· 哈迪德设计银河SOHO。最早把国际顶级设计师带入中国的张欣,用艺术化和前卫的特色把SOHO中国变成了时尚的地产商,也把盖房子变成了卖生活方式、卖风格、卖梦想。2002年,她因为“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做了几年建筑后,无论工程还是一些枯燥专业问题,张欣都非常感兴趣,“好奇心让我获得的最大益处就是接触了建筑。”她看大量的书,抓住一切机会向所有她认为是专家的人请教。学经济学的她能滔滔不绝“钢结构房子在冬天的北方会产生冷凝水”;还能和建筑学界的精英一起讲建筑之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自然景观,等等……

  2004年,扎哈· 哈迪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女性建筑师。这一年的颁奖典礼在俄罗斯举行。张欣曾写到:由于天黑得太晚,嘉宾们等到午夜才看到礼花绽放。她没有写的是,正是在颁奖礼上,她邀请扎哈· 哈迪德为SOHO中国设计。

  《时代》杂志称扎哈· 哈迪德为“建筑界的Lady Gaga”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她三次与SOHO中国合作,设计了北京的银河SOHO、望京SOHO和上海的凌空SOHO。今年夏天,由她设计的伦敦奥运会游泳馆在世界面前惊艳亮相。

  哈迪德和张欣一样挑剔。在SOHO中国的办公区,散落着堆成一摞摞的图纸,因为她设计的建筑物,每一层、每一个户型、甚至每一块砖都不一样。张欣形容原来的施工单位画户型图,一本就够了,现在公司的产品户型图得用卡车装。为了避免在建造中出错,SOHO中国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在电脑上模拟建造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张欣说,“我们一般想到桌子就是正方的、长方的、圆的,扎哈让我们的想象力飞跃,桌子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就像自然界,形状是多么丰富。”

  在哈迪德身上,张欣看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有很多女性朋友,一旦有了家庭生了孩子,短暂的休息后就失去了联系。“刚成立公司的前几年,每次开例会我都很怕参加,因为满屋都是男人,我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看我估计也抓头。我是直到自己为人母亲了,才真正找到自信,才能够自如地在男人主控的场面表达自己。”现在SOHO 中国从董事会到高管,到一般员工的性别比例是:男女各占一半。

  在好莱坞大片《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中,有这样一幕:华尔街投资公司会议室里,银行家正在试图说服来自中国的王先生参与新能源项目。王先生不置可否,在他身边微笑不语的庄小姐突然问:“你们有更好的项目吗?我们可是专程而来的。”滔滔不绝的银行家顿时语塞。客串庄小姐的正是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有人评价:“这是她的本色表演。”

编辑: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