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中国为何对非洲“魅力攻势”?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许一力:中国为何对非洲“魅力攻势”?

加入日期:2013-5-7 8:07:02

  在非洲问题上,笔者仔细研究过一段时间,非洲其实不是单单中国在那边投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投资热土,尤其最近几年。
  2005年前后,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为200亿美元,其后逐年增加。现在非洲吸引的FDI存量肯定已经超过其GDP的30%,非洲才是全球吸引外资水平最高的地区。
  过去10年,外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不断增加,新建项目数量翻倍。从2012年开始,全球对非投资项目开始进入又一轮强劲增长,预计到2015年投资额将增至1500亿美元,将给非洲带来35万个就业机会。
  一般意义上,国外对于非洲的投资,主要基于非洲落后的生产环境和巨量的资源储备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不断增资非洲,其用意就是在布局非洲的资源开采上。
  实际上大多数人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非洲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的令人乍舌,非洲不仅拥有我们常说的居世界首位的黄金和金刚石产量,稀有金属方面,铬、钴、钛、钽、锗、锂的储量更是占据世界总储量的绝大部分,白金、铀、铝土、铜、锡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很大。别忘了非洲有“世界原料库”之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区,却又同时是全球最贫困的达州,非洲庞大的资源储备和落后的开采技术甚至是地区的贫穷和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结局搭配出乎意料,大家正是认为非洲穷,才忽略了非洲丰富的资源储备这一面。非洲的这种困局恰恰与经济学上“资源劫难”的说法不谋而合。
  简单来说,丰富的资源储备,很可能成为抑制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这一说法看似矛盾,然而事实上,我们无法否认,当下全球主要的资源储备国,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拒绝大多数的“巧合”。
  按照上述理论,目前经济学界在自然资源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上有4种解释。不妨以石油为代表阐述这个问题。
  首先,以石油为例的自然资源的发现,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炙手可热的财富源泉。而通过这意外财富,政府可轻松获得暴利,创新和增长的动力也逐渐减弱,使国家最终在多方面失去国际竞争力。
  其次,石油出口换来大量外汇收人,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进口商品比本国生产商品成本低得多。
  于是这些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便更不愿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制造业发展则相应衰落,因此这些资源的开发对其他经济部门会产生挤出作用,从而导致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停滞,即我们常说的“荷兰病”。
  然后,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具有波动性,而对于这种波动性的管理又十分困难。经济活动因此比商品的价格具有更强的波动性,繁荣时期所获得的收益被紧接下来的经济衰退所抵消。
  因此,随着自然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资源国提供初级产品,获得的仅是低廉而且易受波动的价值,经济也难以持续高速增长。
  最后,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法制不健全,政府治理能力低下,产权的不安全和模糊等等制度幼稚病。
  这样会产生对经济持续增长极为有害的变量现象,例如资源开发收人分配极端不平等,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内乱频频爆发等等。而最后一点的情形在非洲表现得尤为突出。
  非洲绝对是世界上政局最为动荡的地区,早在50年代,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就出现了内战、兵变等,政局不稳。
  60年代后,一方面是一批又一批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另一方面在-些独立不久的国家中不时发生政变、兵变。打内战的国家也增多了,还出现了政治谋杀事件。
  非洲国家自1960年至1990年先后发生政变、兵变160次,自1990年至今,先后发生不下50场国内战争,很多现在仍在继续。
  乱世成为自国际资本低价购入非洲资源的契机,这不仅是非洲经济落后的根源,同样也是国际资金大规模介入非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就是这样进入非洲的,不过我想作为少数资助非洲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咱们中国的目的并非单纯的经济利益。
  去年,非洲成为中国海外第四大投资标的。然而,中国却并非国际舆论上唯资源是用的投资逻辑。中非投资合作近十年来不断加速的发展规模,恰恰体现了双方在资源、市场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巨大的互补性,也证明了合作是互利共赢、有助于双方经济发展的。
  就拿外界一直猜测的资源问题中,事实上,对非能矿领域投资仅占中国对非投资的25%,其余75%涉及金融、加工制造、商贸服务、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
  在利比里亚,中国花费数百万美元帮助建立太阳能交通枢纽灯,同时也资助当地一家疟疾防治中心。在莫桑比克,中国帮助兴建那里的视觉艺术项目。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帮助修建一座具有1400个座位的歌剧院等。
  套用一句外交用语,任何不负责任的猜测,都是有损于中非之间的关系的。中国投资非洲,的确无法排除经济利益的问题,非洲不仅拥有巨量的资源储备,更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甚至比国内劳动力低廉。
  而除了经济上的利益外,中国连续数十年支援非洲建设,更是一场政治上的外交互助。了解近代史的读者都明白,建国初,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一直得不到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认可。
  但是非洲国家力挺中国纷纷与中国建交,并在1971年10月25日,帮助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与非洲同属第三世界国家,如果不能互相扶持就只能沦落为西方国家的肥肉。中国运用资金来换取非洲国家在联合国议案上的支持,一方面,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互助外交,另一方面,同样体现的是非洲与中国的共同利益。
  所以尽管我们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全球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国家仍然将中国视为异己。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和近两年来中国周边领土纷争的再度白热化无不体现的是西方势力的蠢蠢欲动。
  恰恰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多地同盟力量来稳固自己的阵脚,至少是在联合国会议上拥有相当的票数支持,而非洲国家,恰恰是这样一个可以与之互助的团体。
  总的来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与投资是一场综合的“交易”,其中既有其自身经济利益的原因,也有施加其政治影响力,同时改善中国国际形象的综合考虑。而更重要的,是稳固弱肉强食的世界局势下,于己有利的阵营关系。(B.W.C.H.I.N.E.S.E.中.文.网 )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