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永明/文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不得不跟忠实的读者说再见了。
时间过得很快,这个专栏已经写5个多月了。内容无非是以一个记者旁观的视角,讲些在日常报道之中所学、所思的不太成熟甚至很偏颇的想法。让我大出意外的是,专栏推出后,吸引了不少读者,包括专业的基金经理和公司高管,很多人也给我发短信给予鼓励。说老实话,每一篇文章都是战战兢兢地写出来的。在此,我要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和包容。
最后一篇专栏的内容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写这样一个有关王亚伟粉丝的话题。原因有二:其一,我见过王亚伟的粉丝是如何轻率地作出投资决策的;其二,在王亚伟离职的媒体谈话会上,他很严肃并不乏内疚地说,很不希望许多人跟着自己炒股,因为风险承受能力相差太大。
也许你跟着王亚伟赚了钱,我说,那一定是勇气,因为你压根不知道赚的是什么钱,也不知道是如何赚到的。这些,只有王亚伟才有清晰的认识。
近日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王亚伟管理的私募产品出现在2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该名单一经曝光,连天天泡在股票里的基金经理也惊叹:大都是自己不熟悉的股票。
也难怪。据《证券日报》统计,王亚伟持有的这些股票每股收益超过一毛钱的仅有3只,其余均以分计算。
没有业绩,只有重组预期或者概念,让人感觉王亚伟是在裸泳,而王亚伟的粉丝(以下简称“王粉”)需要明白:跟着王亚伟裸泳,是很危险的。
跟王亚伟裸泳的风险
笔者多次参加过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营业部以及第三方销售机构组织的产品推介会。在那些经常去参加各种推荐会的年龄偏大的投资者中,就有不少“王粉”。
王亚伟在公募时,由于其管理的产品长期封闭,这些粉丝没法买到其管理的产品;王亚伟到私募后,他们又没有资金实力买到其管理的私募产品。因此,很多人就跟着王亚伟买股票。他们获取王亚伟动向的唯一渠道便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借此,读者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王亚伟进驻的上市公司发报告当天,股价大都会上涨的原因了。
从一季报王亚伟持股的名单可见,辗转到私募之后,王亚伟延续了其在公募的投资风格:青睐冷门绩差股和重组概念股。
对此,“王粉”需要明白,虽然王亚伟最崇拜彼得?林奇,但与巴菲特、林奇投资沃尔玛、可口可乐、IBM、富国银行等普遍熟知的股票不同,王亚伟持有的都是些机构不太关注的冷门股票。
这意味着,对于“王粉”而言,首先‖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裸泳;其次,你并没有找到自己持股的逻辑,甚至没有任何判断;再次,更为关键的是,你有多大的风险承受能力?
管理20亿元资产的王亚伟和拥有20万元资产的投资者,二者的风险以及优先考虑事项完全不一样。
假设,王亚伟持有10只重组概念股,只要有5只以上重组成功,那赚钱就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其中任一两只重组股失败,都不会影响其基金产品的业绩。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则完全不一样。其危险性不仅表现在一两只股票的重组成功与否上,更重要是重组受诸多环节影响,普通投资者无法判断重组所需要的时间,也即‖在样本不够多的情况下,你无法冲抵昂贵的时间成本。
不知道为什么买,不知道合理的买入点,更不知道合理的卖出点。看起来‖这更像与饥饿的老虎跳舞。
王亚伟如何运用概率
王亚伟并非没有可供普通投资人学习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概率。
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人士曾在评论王亚伟的成功时说:王亚伟只不过是学会了概率。在笔者看来‖这很中肯,也极为贴切。
你会经常听到很多专业投资经理说,投资是做大概率事件,但王亚伟把概率的妙处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有两点最能说明问题。
其一,关于重组股。由于A股没有退出机制,壳资源极为稀缺,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从有重组预期的股票中精选出一篮子与热点密切结合的股票,比如涉矿、涉高科技的公司,成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当然,一旦将来推出退出机制,从概率上看‖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其二,关于冷门股。对大多数人(不仅仅包括散户,还有机构)来说,都习惯于或者热衷于买进人气最旺的股票,因为在人气的烘托下,所有利好因素都更容易被计入股价之中。但从概率上来看‖在这种博傻的赚钱方式中,大多数人最终都要赔钱。
相反‖正如《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所言:最安全、获利潜力最大的投资,是在投资对象不受人喜欢的时候进入,假以时日,一旦受到欢迎,那么它的价值只可能向一个方向变化——上涨。正如王亚伟的前上司范勇宏所说,王亚伟甚至刻意回避机构重仓股,道理就在于此。
从冷门股中选股,这正是王亚伟用概率制胜的第二个法门。
作为资产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亚伟从既与其选股思路吻合,又尚未进入机构股票池的标的中选出一篮子股票,一旦其中某些公司经营好转,其股价弹性大于白马股就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笔者还要告诉“王粉”的是,这些方法也不是万能的,个人的性格、洞察力、专业性、认真程度、资产组合艺术等都会影响最后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