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销22只新股8只业绩“变脸” 国信证券怎成“变脸大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承销22只新股8只业绩“变脸” 国信证券怎成“变脸大户”?

加入日期:2013-4-4 11:12:16

  新华网深圳4月4日电(记者 欧甸丘)国信证券2012年共承销22只IPO,领跑所有券商。然而,随着2012年上市公司业绩逐步公布,投资者发现国信证券保荐的22只新股中,8只新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4只新股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隆基股份更是巨亏5400万元。“保荐冠军”为何一年之间便成为“变脸大户”?

  “保荐冠军”成“变脸大户”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2年国信证券共承销22只新股,承销数量名列保荐人市场第一。然而,国信证券承销的22只新股中,如今8只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4只新股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覆盖4个不同的主营业务领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显示,2012年,主营光伏相关产业的隆基股份2012年净利润亏损5400万元左右;从事电子元器件制造的科恒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80.62%;主营IC产品设计和销售的中颖电子净利润同比下降62.13%;主营电脑针织机械的慈星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50.4%。

  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27日,有115家2012年挂牌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业绩预告,其中预计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34家,净利润下滑的上市公司占比约22%。

  除隆基股份受无锡尚德破产拖累而亏损外,其余三家上市公司对于利润下滑的解释大都是市场需求萎缩,营业收入减少。慈星股份说,下游针织行业市场需求下滑,从而影响了针织企业对电脑针织机械等生产设备的投资,营业收入下降较多,进而导致营业利润大大下滑。

  荐而不保两次受罚

  IPO资源的争夺和甄别是对券商实力的重要考验,每年的“保荐冠军”在业内都备受瞩目,然而像国信证券这样一年间便从“保荐冠军”变为“变脸大户”的现象并不多见。对此,监管部门开出了严厉的罚单,也引发了专家关于保荐人等中介机构对IPO项目“过度包装”的质疑。

  今年以来国信证券两次因为所保荐项目出现“业绩变脸”而被出示警示函。此外,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行证券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中国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保荐机构的保荐资格3个月,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国信证券仍有可能因隆基股份的亏损而再次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一些业内人士对业绩下滑上市公司做出的解释并不认可。“上市之前市场就在萎缩,未来的风险应有一定预见。业绩同比下滑超过50%或者出现亏损,这不是保荐人的水平问题,而是保荐人和企业在挑战风险底线和道德底线,一些保荐人对于IPO项目缺乏甄别,只管上市后收取巨额保荐费,企业上市只管圈钱,上市以后业绩下滑就寻找各种理由开脱责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同花顺数据显示,2012年,国信证券承销与保荐费总收入约8.6亿元,居所有券商之首,比第二名中信证券多出了近1.3亿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上市一年就出现业绩变脸与行业性产能过剩有关,也可能与保荐人等中介对企业的财务过度包装有关。

  国信证券是否勤勉尽责?

  从IPO项目的选择,到上市辅导,再到上市和上市后的持续督导,保荐人是公司上市的关键角色。国信证券是否已经勤勉尽责?国信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方便发表评论,也没有特别的解释。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为了保护投资者,减少投资者和IPO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005年我国开始引入强制保荐制度。保荐人的责任就是“担保加推荐”,要对公众尽勤勉义务。在法律制度的修订中,应逐步完善保荐人责任制,比如让保荐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对待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风险提供担保,并设立专项担保资金。

  董登新说,监管部门应当对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及其保荐人加强督查,发现财务造假从严处罚。出现业绩下滑的IPO企业如果占保荐人当年保荐新股的比例高出市场平均水平,则建议监管部门核查该保荐人近几年来保荐股票的财务情况,排查是否还存在较大比例的业绩下滑,财务资料是否涉嫌“注水”。

  “目前对于保荐人处罚多是出具警示函,或者暂停相关业务,这种处罚方式并不能让违法者付出与其获利对等的代价,处罚多流于形式。对参与IPO企业过度包装的保荐人等中介应当加大处罚力度,不要让资本市场这个企业成长平台变为部分企业的圈钱平台。”左小蕾说。

  作者:欧甸丘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