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4月29日电(记者王立武)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黄山风景区,坚持推进景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减法则”,初步实现景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法》明确规定“对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利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的要求”。黄山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说,黄山有两个“量身定做”的法规:一个是《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另一个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在黄山,凡是涉及旅游资源保护事项一律做“加法”,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
屹立在黄山玉屏楼景区的迎客松,是黄山标志性景观。从1983年起,黄山对迎客松实行特级单株专人全天候守护制度,30多年来,迎客松先后有19位专职“保姆”。如今,有1300多岁树龄的黄山迎客松依然长势旺盛,郁郁葱葱。
实行迎客松“专人守护”是黄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创举之一。据了解,黄山不仅对列入世界遗产的54株古树采取了“一树一策”“一树一册”措施,还首创对“疲劳”景区“封闭轮休”办法。黄山建成全国首家高山防火水网,全山已经连续33年无一起森林火灾。为严防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害侵入黄山,景区外围建成了环黄山1000亩的生物防火林带、40多个松材线虫监测检疫站。据统计,黄山目前有300余人组成的资源保护队伍和50多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近3年来,用于资源保护的刚性支出每年达4亿多元,占景区门票收入的七成以上。
黄山环保部门2012年底监测数据显示:黄山空气负氧离子瞬间峰值达到26.7万个,高出我国空气负氧离子保健浓度评价标准最高等级的127倍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267倍;黄山景区PM2.5年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最低日均浓度3微克/立方米。
2012年,黄山接待中外游客人数突破300万人次,但环境质量却在持续提升。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叶正军介绍,这得益于黄山多年来致力于减少污染、减轻旅游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黄山有一支近200人的环卫队伍,形成区域、路段责任制卫生清扫保洁网络,对悬崖、沟谷中的垃圾,配备专职放绳工攀崖拾捡;游道沿途、游人集散地设置垃圾回收池(箱)近1500个,实行全山垃圾袋装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景区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与此同时,全山污水实行“统治统管”,全部达标排放。
景区内所有新建、维修和拆除等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渣土除二次利用外一律运出景区处理。景区实现从烧柴、烧煤、烧油、烧气逐步过渡到以用电为主的燃料结构,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全山宾馆饭店、职工食堂全部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做到油烟达标排放。
2010年底,黄山风景区入选首批“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如今,景区营运车辆已再次更新换代,推广山上酒店自助餐,宾旅馆逐步取消“六小件”一次性用品。
作者:王立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