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资管经理自学IT程序化对冲渐成主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期货资管经理自学IT程序化对冲渐成主流

加入日期:2013-4-25 3:07:47

  近日,沪上某期货公司资产管理部产品经理吴晶(化名)在互联网上购买了一本《LUA脚本语言入门》,并开始刻苦专研。在吴晶看来,此时恶补LUA语言等IT知识,是为即将设计的对冲产品做准备。

  “量化对冲需要用到程序来完成设计。”吴晶告诉记者“软件虽然都是界面可视化的,但要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设计,不懂LUA是不行的。”

  吴晶对LUA的学习,或许只是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日渐兴起时的一个侧面。纽交所数据显示,近年来纽交所程序化交易量所占比例维持在30%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不足5%。

  事实上,正是近年来股指期货的推出,才让程序化交易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所偏爱,并渐渐走入市场参与者的视线。

  设计需自写代码

  依靠程序来实现量化对冲交易,与其原理不无关联。

  “最开始股指期货和现货的价格差距较大,但是随着日期渐进,价格将会逐渐回归,而所有的量化对冲都是根据这样一个机理来设计的。”吴晶介绍称,“举个例子,比如股指期货到期清盘前,市场一旦出现下跌,期货下跌速度往往会超过现货,但大跌过后期货又会回归,这其中就有套利空间,而机会的捕捉和交易的实现,多需要程序设定来完成。”

  据悉,吴晶使用的是一家叫做龙软程序化交易平台(DTS)的软件。

  “不少做套利的机构都在用这类软件,现在一些期货公司IT技术人才也是从软件公司挖过来的,我不懂的时候也要问他们。”吴晶说,“除了期货公司,一些券商也在搞程序化交易,像前段时间方正就做了8个亿的规模。”

  在该软件的运用中,吴晶首先要计算好期指和ETF的关联度及平衡差等数值,然后根据收益和风险偏好来进行分类,并将相应参数以编码的形式写入软件中,进而让软件自行运作。

  “这一类软件都不是针对个人的,但机构也可以搭建好平台租给个人投资者使用。”吴晶说。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程序化的高频交易也绝非单纯的自动无风险套利,更不是将多个指标、指数输入系统后就可高枕无忧,资金成本同样是操盘者需要考虑的因素。

  “理论上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交易。”吴晶坦言,“不过套利要花很多钱,实际操作中要计算好资金成本,比如当期货与现货出现了一定的价差时,你还需要付出很大量的资金去把300只股票的标的物拿好,持有到交割时,再抛弃同样的股票,这期间会有一个资金成本,如何在节约资金成本的前提下赚取更高额的利润是个问题。”

  产品、设计呈多样化趋势

  “对产品进行结构化设计在程序化对冲交易中已很常见了。”吴晶说。

  据了解,为了满足同期产品中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要求,对冲套利类产品也会采用结构化设计。即使用一部分资金进行程序化、量化对冲无风险套利,作为优先级;而同时使用另一部分资金进行权益式投资,作为次级。

  “收益欲望强的就会增加对权益式投资的资金占比。”吴晶说。

  事实上,金融期货市场的变化也可能增加量化对冲交易的产品选择。

  坊间一度传闻,曾因“327事件”而被一度叫停的国债期货市场或许也将于今年重启,这意味着,程序化的量化对冲交易将迎来新的投资标的。

  但亦有期货人士对此不表认同。

  “量化对冲依靠的可能更多还是股指期货,今天和‘327事件’的年代不一样。”北京地区某期货人士称,“固收类产品对应的变化就是利率波动,而这上面的套利空间比较有限。”

  “我们公司也有专门的人在研究国债期货。”上述人士表示不解,“但是模拟盘波动太小了,我也不知道负责国债期货的同事每天都在对着屏幕研究些什么。”

  然而,在吴晶看来,由于已经运行3年,股指期货的套利空间也在慢慢收窄。“没办法,套利空间缩小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吴晶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