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业务开闸倒计时中小券商猛发资管产品冲规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公募业务开闸倒计时中小券商猛发资管产品冲规模

加入日期:2013-4-24 11:15:22

  集合理财规模不足20亿元的国海证券(000750),4月份发行了6只产品,为上个月两倍

  6月1日,新修订的基金法即将正式执行。根据新基金法对公募产品的规定,券商的大集合理财业务将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与基金相同的公募产品。而进入4月以来,一些集合理财规模靠前的大券商放缓了产品发行节奏,集中力量筹备公募业务。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券商为了达标20亿元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门槛,正在加紧发行新产品。比如国海证券,该公司4月以来已发行6只产品,而上个月只有3只。

  大券商放缓发行节奏集中力量筹备公募业务

  4月以来,一些集合理财规模靠前的大券商放缓了产品发行节奏。比如国泰君安,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规模为245.87亿元,产品规模位居第一。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泰君安发行了8只产品,而4月份以来仅发行了3只。

  集合理财产品规模排名第十位的申银万国在今年3月份发行了10只产品,而在4月以来仅发行了2只产品。另外,海通证券(600837)3月份发行了12只产品,4月以来只发行了6只;恒泰证券3月份发行了11只,4月份以来仅发行了6只。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券商则在快节奏发行,如集合理财管理规模不足20亿元的国海证券4月以来已发行6只产品,其中,4月前10天发行就发行了4只产品,而国海证券在上个月只发行了3只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大券商放缓发行节奏,是为了集中力量筹备公募业务。今年2月份,证监会发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保险、私募及PE等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规定将从6月1日起执行。

  而20亿元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要求,也是目前一些中小券商密集发行新产品的原因。

  券商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去年券商资管的各项创新措施,给资管业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某资管规模排名靠前的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资管业务的发展趋势,是尝试和探索新的途径,加强主动管理业务,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在这方面的业务上做到与公募类似。”

  公募基金业务也成为各家券商资管业务下一步的火力集中点。

  好买基金的研究员武晓江指出,包括券商资管在内的私募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有三大机遇。首先来说,开展公募业务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大集合的门槛大多是5万元或10万元,小集合产品则是100万元为起点。这样的一种目标门槛,表明了包括券商资管在内的私募主要还是面对高净值的客户。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相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小了很多,目标人群也广了很多,中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对于发行公募基金来说,可以获取更多的客户,扩大自己的资产管理规模。其次,可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募集,在公开场合进行广告宣传,这样有利于私募基金公司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另外,开展公募业务也可以增加业务收入。目前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私募基金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提取。对于发行公募基金产品,虽然没有业绩报酬的提取,但是可以带来一定的管理费收入。在公募产品发行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给公司带来不错的收入。

  不过,券商资管开展公募业务同时也面临挑战。比如需要有较为完善的营销团队、相对规模较大的投研团队等等。另外,资产管理规模对于大部分券商来说还是一个槛。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最大的优势就是已经成型的规范运作体系。而券商的优势在于,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对股票产品的投研能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