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季度盈利环比降逾三成 基金二季度看好医药电子传媒
首尝“完全对冲”策略公募基金踏入“对冲基金”门槛
总规模徘徊不前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大变脸”
贵州茅台让出7季基金头号重仓股宝座 增持最多的十只股票曝光
白酒股一季度遭基金大幅减持
基金羊群效应再现 一季度重点布局新兴产业
一季度盈利环比降逾三成 基金二季度看好医药电子传媒 增持前5大个股
基金一季报今日披露完毕,天相投顾统计的70家基金公司旗下1411只基金(A/B/C分开统计,建信优势封转开合并计算,国泰估值和国泰优先合并计算)一季度共实现盈利696.95亿元,同比增长83.16%,但较去年四季度下降33.4%。纳入统计的开放式基金一季度遭遇净赎回3017.74亿份,净赎回比例为10%。
今年一季度积极偏股型基金重点增持了医药股和消费股,增持前5大个股分别为伊利股份(600887)、双汇发展(000895)、康美药业(600518)、东阿阿胶(000423)和广汇能源(600256),这些股票一季度表现较好,涨幅达30%左右;白酒股和金融、地产股则被多数基金减持,减持前5大股票依次为贵州茅台(600519)、保利地产(600048)、中国平安(601318)、招商地产(000024)和泸州老窖(000568),这些股票一季度表现不佳,跌幅较大。
基金经理在二季度行业配置上钟情于医药、电子、传媒等行业,并强调对优质个股的挖掘和跟踪。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经理表示,未来主要关注三方面的投资机会:符合中国经济转型方向且具备较强技术能力及壁垒,同时具备较大发展空间的行业或公司;医药等大消费行业中管理层优秀且资产负债表结构优秀的公司;拥有核心竞争力、估值低且具备一定盈利增长能力的价值型公司。华夏复兴基金经理指出,医药行业尽管涨幅较大、整体估值稍高,但股票众多、为自下而上选股提供充足的空间,仍可以在细分子行业内发掘到低估值的个股;TMT行业内则看好推出触控显示新技术的企业,杀手级产品供应链企业,平台型、入口型的互联网企业。尽管金融股作为大蓝筹依然为基金重仓板块,不过基金经理认为,考虑到更长期的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周期和金融板块的空间和弹性将会受到压制。 (.中.国.证.券.报 .曹.淑.彦)
首尝“完全对冲”策略公募基金踏入“对冲基金”门槛
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
聚焦基金一季报
公募基金终于开始在股指期货上大显身手。
今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六家基金参与股指期货
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报,业内至少有六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泰保本混合基金,截至3月末,该基金持有股指期货IF1304空头合约207张,合约市值超过1.55亿元,几乎相当于期末该基金同期股票持股市值2.26亿的70%,这已经是“全面对冲”策略的对冲比例了。
一季报还显示,国泰保本在IF1304合约的空头交易中公允价值变动为583万元,明显小于同期期货价值变动,这意味着该基金在投资中很可能采用了“动态对冲策略”。
除了国泰保本以外,博时行业基金持有IF1306合约30张,期末市值2200万元左右,相当于同期股票市值的5%,南方成长基金持有空头合约期货30张,对冲期末股票市值约3%。信诚500基金、信诚300基金,华夏300ETF在内的指数产品亦在期末持有3至69张不等的期货合约,相当于股票市值0.6%至0.3%。上述基金显然也在积极尝试局部对冲或流动性管理策略。
“对冲策略”提升绝对收益
上述基金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泰保本混合基金。这不仅是因为它投资股指期货的规模在业内最大,更因为其对冲比例接近持股市值的70%,已足够改变其产品的收益特征。
该基金一季报也显示,国泰保本基金在一季度内盈利4.17%,居业内第二,但波动率只有0.19%。与同类产品相比,波动率约低一半左右。以基金回撤幅度和波动水平看,该保本基金的近一季度的净值变动风格已很接近一只绝对收益产品。
国泰保本基金经理沙骎向记者证实,国泰保本基金确实是有意识的增加了股指期货的对冲应用。
“大规模使用股指期货是2012年年中的事情,此后逐步加大投资比例,在过去4个月中,国泰保本的最高对冲比例达到100%,最低比例则低于30%。”据悉,通过动态的调整对冲比例,国泰保本基金在去年12月初及时增大攻击杠杆,又在今年3月初降低指数风险暴露,在完成保本的前提下,增加了获取绝对收益的能力。
“总体感觉,对冲策略的使用有三个好处:第一,使保本基金在成立初始期,明显的提升投资进攻性;第二、在市场行情趋势性变化时,可以大大降低交易冲击成本,提升投资灵活性;第三是在行情趋势不明时,降低系统风险,专注选股的绝对收益。”沙骎说。
而这个策略也是海外机构大规模投资所经常采用的策略,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香港市场上的国际大型机构如花旗、摩根大通等机构,通常都会采用类似“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的投资策略,更好优化其长期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配比。
投资股指期货考验和限制仍多
当然,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目前还有不少的考验和限制。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必须申请套期保值资格,公募基金在申请流程和资格上通常比较严格,周期也比较长。另外,交易所对于套保者的最大持仓规模和交易手数都有限制,因此,在市场变化剧烈时,也偶有应用受限之感。
当然,能否适应期货市场的交易风格和特征对于公募基金经理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沙骎也承认这是一大考验:“公募产品总体上是个多头和长期投资的思维,但是股指期货则是杠杆产品,这其中有交易思想和市场特征和公募产品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但无论如何,通过引入股指期货,分离绝对收益的方向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有了先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进展。从海外产品进程看,把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分离,各自发展是最近十年的投资方向,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冲基金的兴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2013年一季度始,中国的公募基金已踏入了对冲基金的门槛。(.上.证 .周.宏)
总规模徘徊不前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大变脸”
火热的新基金发行,并没有抵挡住基金总规模的缩水。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1561只基金(不包含ETF联接基金)总资产规模为2.76万亿元,相比于去年末下降了204.64亿元。经历了规模的此消彼长过后,基金公司“座次”重新划定。
首季基金总规模略降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首季指数型基金大幅缩水,其规模下降了266.15亿元,缩水比例达到了7.6%,主要原因在于多数投资者预判市场缺乏系统性行情,导致指数基金“获利了结”赎回放量。
虽然一季度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结构性上却是亮点十足,在此背景之下,部分主动投资的权益类基金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收益。即便是份额遭遇净赎回,但在净值提升的背景下,其规模也出现了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主动投资股票型基金一季度规模增长了169.94亿元,其规模由期初的7269.31亿元上升至7439.25亿元,规模增长了逾2.3%。此外,混合型基金规模亦有所增长,其规模小幅上行了34.87亿元,由5014.69亿元增长至5049.57亿元。
从债券型基金来看,一季度债券市场依然延续着去年以来的牛市格局,债券基金净值亦“水涨船高”,纯债型、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由于投资短期理财类债基的热情“降温”,其规模出现了大规模缩水。
具体来看,纯债型基金首季规模增长了296.49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5.77%,一级债基增长了280.84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3.94%,二级债基亦有所增长,首季增长为98.69亿元,增长了11.83%。
与上述债基规模大幅增长截然不同的是,短期理财类债基骤然降温,其规模大幅缩水。短短一个季度内,缩水了近238.38亿元,占比近17.6%。而货币型基金亦延续着首季规模萎缩的规律,其规模下降了543.74亿元,缩水近9.5%。
基金公司规模排名生变
随着短期理财债基、货币基金等规模的缩水,部分基金公司规模急剧下降,而另一部分基金却因为整体业绩突出等原因,规模上行较快。“一升一降”之间,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出现了“大变脸”。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不包括ETF联接基金),有38家基金公司在过去一个季度内规模实现了增长,另有32只基金公司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
从绝对数额来看,有5家基金公司规模上升超过了100亿元,其中,华夏基金规模增长了238.34亿元,成为规模增长最大的基金公司。此外,嘉实基金规模增长了162.67亿元,汇添富、上投摩根规模分别增长148.68亿元、140.68亿元,而工银瑞信规模也增长了114.88亿元。
此外,还有万家、农银汇理、鹏华以及广发等4家基金公司规模增幅较大,首季规模增长均超过了50亿元。
在规模增长之后,嘉实基金的排名由此前的第三位上行至第二位,工银瑞信排名由第七位上升一位至第六位,富国基金则一举进入前十。
规模缩水超过50亿元的基金公司也达到了9家,其中,银行系基金公司建信基金源于旗下债券型基金尤其是短期理财债基遭遇大比例赎回,该公司规模在短短一个季度内下滑了387.61亿元,导致该基金公司规模排名跌出前十,滑落至第16位。此外,而大成基金规模亦缩水了276.04亿元,其规模排名亦跌出前十。
2013年一季度基金资产规模
(.上.证.吴.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