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金融市场的捕鼠行动,首先在债市刮起风暴。
据新华社报道,一场席卷固定收益圈的债市监管风暴正在持续发酵,继万家基金邹昱、中信证券杨辉、齐鲁银行徐大祝等被公安部门调查之后,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也被提起公诉。
这一场风暴在情理之中,债券市场未来的规模将在股票市场之上,不扫清债券市场的硕鼠,不建立债券市场相对公平透明的基础制度,股票市场的今天就是债券市场的明天,所谓发展债券衍生产品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债市硕鼠敛财的本质与股票市场相似,利用人脉进行利益输送。最典型的包括,利用关系得到好券卖给下家而后获得中间收益;通过代持获得最高达到10倍的杠杆;通过非公众公司的丙类账户向特定个人进行利益输送。
这些债券市场的大佬们有共同的特点,有巨大的人脉可以在一级市场得到好券,有巨大的能量可以游走于银行、券商之间,可以通过上下游轻易操纵部分价格,考虑到26万亿的债券市场规模,以行业潜规则而言,3年期以下品种平均浮动30个基点,3年期以上品种浮动150个基点,2012年2.66万亿的发行量,有250亿元进入个人腰包,灰色利益不容忽视。只要几十个基点几十亿规模,个人可以在几天时间内轻松笑纳上百万的真金白银。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行情好的时候,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人为利差可达1至2个百分点,意味着10亿元新发额度中有1000万至2000万元灰色利润,瞬间就分散到各利益群体手中”。
看来,笑傲财富江湖也不难。
债券市场之所以出现如此乱象,主因是定价不准确,过程不透明,硕鼠们把定价市场的差价当作了牟取私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形同虚设的信用控制体系,放大杠杆的同时也放大了收益。
我国的债券市场天然缺少信用控制体系,这为高风险、放大杠杆的做法提供了沃土,多数债券都是最高级,背后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真正违约的品种一个也没出现。如果持券者5倍的杠杆率,如果债券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20%以上,就会出现爆仓风险。
这样的风险在2011年城投债市场曾经出现,因为云南路投与云投债事件,拖累债券市场急速下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深圳多家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因较高的杠杆比例和收益率波动造成了较大亏损。亦有放大债券杠杆,导致国债欠库的情况,一度给机构带来了结算风险。当年,有公司固定收益部门一度造成亏损上亿元。幸亏腾挪有术,又有当地政府撑腰,此事安然而过,城投债在次年迎来了又一波高峰。经过几次有惊无险的遭遇,多数债券持有人胆子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最终坊间传出,易方达债券基金经理马喜德涉嫌在银行任职时和同伙挪用35亿元,被怀疑控制丙类账户获利4900万元,有没有胆子更大的硕鼠?很可能有。
发行过程的不公平不透明难辞其咎。
我国现阶段的债券发行,根据品种、规模等不同,一般会采用公开招标和簿记建档两种方式。前者是面对所有合格投资者,根据利率区间进行公开招标,透明程度更高,但易于出现流标等情况;后者是以主承销商为桥梁,在债券发行人与投资人之间进行询价和询量。一般可以实现足额发行,但招标过程和结果不公开,极易滋生寻租及利益输送。
簿记建档发行方式并不少见,《证券时报》称美国市场债券发行超过90%是采用簿记建档方式,通常公开招标方式适用于发行规模大、流动性强的利率品种,如国债、金融债等;融资占比更高的企业债等信用品种,多数均为簿记建档发行。
如果我国的债券市场有政府背书,违约率低流通性高,大可全部通过招标发行,而簿记发行专门针对风险较高的公司债等品种,以免低风险高收益债券被某几个大机构把持。
如果坚持使用簿记方式,也简单,政府避免为债券背书,风险由承销商与持有人共担,有高收益当然应该承担高风险。或者,学习美国抓偷漏税的方法,由被抓获的硕鼠们赔偿出隐含的所有灰色利益,如此一来,偷漏税将成为极个别现象。(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