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建立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需建立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

加入日期:2013-4-23 7:04:07

  在距四川汶川地震灾害过去不足5年的时间,4月20日,四川雅安又遭遇了7级地震。截至4月22日,四川雅安地震遇难人数升至189人,12211人受伤,累计造成150余万人受灾,目前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达百亿。笔者认为,鉴于地震等巨灾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影响,借鉴国际经验,设立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对于应对巨灾风险,减轻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2年

  全球极端灾害影响大

  2012年,可以说是全球极端灾害年。从灾害特征来看,包括极端天气灾害和强震灾害等巨灾虽在全球发生的频率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但造成的损失却很大。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部主席中泽哲夫曾做过以下界定:严重偏离常态,并且接近或者超出已有天气变化极值的天气现象;在统计学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出现频率呈增多增强的趋势,由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总体亦呈增加趋势,如何应对极端天气成为各国当务之急。

  2012年全球灾害肆虐,各种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从2012年2月席卷欧亚多国的强寒天气,到年中6-8月份的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旱灾,再到年末的东欧寒流极端天气,多种几十年不遇、甚至是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频繁肆虐地球。就强震灾害而言,2012年5级以上地震在全球发生了135起,其中8级以上的强震发生在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从损失分布特征看,2012年全球每个月份都发生的大小不同程度的极端天气灾害和强震灾害等,多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根据有关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1万人因自然灾害而丧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1400亿美元,其中650亿美元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弥补。

  巨灾风险

  要有风险分担机制

  环视当今世界,通过建立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加强巨灾风险管理,已被证明是规避巨灾风险的一个有效办法,更是巨灾风险的重要分担机制。

  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源于美国能源行业的反垄断,它是一项针对天气巨灾风险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方式。1996年,美国能源公司创立了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即与天气巨灾风险管理相关的天气衍生品合约,这些工具可用来把企业的天气风险转移到有意愿和有能力处理风险的第三方,并以柜台交易市场(OTC)的方式运作起来。这种方式逐渐吸引了保险业、零售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基金管理业的参与。随着天气衍生品合约在OTC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期货交易所开始引入天气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1999年,天气衍生品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始交易,交易品种主要是天气指数期货和天气期货期权。由于天气巨灾风险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天气巨灾风险管理遂成为美国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天气巨灾风险管理协会2008年所做的调查,按合同的票面价值计算,从2000年到2007年,天气巨灾衍生品的交易额已从29亿美元上升到近580亿美元,上升了20倍。另据资料显示,2011年美国的天气衍生品市场交易额达120亿美元。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交易的降雪合约数就上升了55%,达到510件。

  尝试设立

  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

  “4·20”四川雅安地震发生的当天,保监会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三级响应程序,同时要求各有关保险公司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理赔服务工作中。虽然各家保险公司在震后积极履行保险赔偿和给付责任,但是商业保险在地震损失补偿方面的贡献依然甚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下一步,除了建立健全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来保证巨灾保险的参保率外,更重要的是,借鉴国际经验,尝试设立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

  目前,我国对巨灾金融衍生品及其作用的了解尚处于起步阶段,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变化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较大,又有多个地区处于环球地震带上,巨灾风险给许多行业和地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目共睹。如果我国能尽早开发巨灾金融衍生产品,将会有效地降低相关企业以及农业所面临的巨灾风险。因此,我国发展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国外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巨灾金融衍生品包括OTC交易和交易所交易两种。OTC市场的参与者主要以互换、期权的方式,在天气灾害方面针对温度、降雨(雪)等指数开展交易,合约标准化要求不高,形式比较灵活;而交易所交易制度比较完备,合约规格标准化,且具有更高的信用保障和流动性。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以为,先发展期货交易所交易形式似乎更为适宜,尤其是引入天气金融衍生品交易非常有必要。相关部门还应在培育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文化、加强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发和设计等方面做好准备。另外,鉴于我国的企业和个人缺乏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意识和工具,因此,在能源企业、旅游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以及农业生产者中,需要强化通过金融市场规避巨灾风险的意识,为我国巨灾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作者系高级培训师,经济学博士)

  作者:朝阳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