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 岚
虽然2012年上市钢企普遍出现了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计提飙涨的情况,但反常的例子同样存在。譬如,作为钢铁行业龙头之一的*ST鞍钢去年应收账款同比大增19.5%,但与此同时,在去年钢贸危机频繁发生的情况下,*ST鞍钢却“勇敢”地对2012年末高达22.47亿元应收账款,不计提任何坏账准备。
对此,有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钢铁行业大环境不好,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这也是一些钢企亏无可亏的情况下的无奈作法,否则亏损将更为惨烈。事实上,除了*ST鞍钢的坏账准备“零计提”,还有一些钢企采取了存货跌价准备“零计提”的做法,至于调整折旧率,更是成为钢企增利的常规手段。
*ST鞍钢坏账“零计提”
被质疑“亏无可亏”
*ST鞍钢2012年财务数据显示,当年应收账款额为22.47亿元,相比上年的18.79亿元大幅增长了19.5%。但与其他钢企都对应收账款做了或多或少的坏账准备计提所不同的是,唯有*ST鞍钢的这一项数据为零。同时,本报记者查阅公司近5年来的财务报表,发现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零计提已是常规做法。
对于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ST鞍钢在年报中称,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对存在下列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计提坏账准备:分别是债务人发生严重的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其他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客观依据。
至于之所以“零计提”,公司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年末管理层认为应收账款主要款项可以收回,且债务人均有偿还能力,故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较低。
然而,虽然公司对收回下游欠款很有信心,但仍不可避免地招致质疑,尤其是在去年钢材销售乏力,钢贸商普遍出现资金链危机的情况下,坚持坏账准备“零计提”的做法更显激进,让人担心公司的财务风险释放不充分。
有市场人士认为,龙头钢企的销售政策以及下游客户并无明显区别,坏账准备计提不应该相差过大。
拿宝钢股份来说,其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宝钢股份1年以内(含1年)计提5%,1-2年(含2年)计提30%,2-3年(含3年)计提60%,3年以上计提100%,对2012年85.42亿元应收账款计提了3.67亿元坏账准备。
“公司应收账款回收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但能否百分之百杜绝应收账款风险那也不好说”,有马钢股份人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如此道,“我们的坏账准备计提是根据(应收账款的)时间还有客户以往的信用情况等多方面来考虑的,执行还是越来越严格的。”根据马钢股份年报,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划分为“单项金额重大”以及“其他不重大”两项,相应的计提比例分别大约为1%和7%。
按照相关会计政策,坏账准备通常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根据*ST鞍钢的2012年年年报,其一年以内应收款为22.3亿元,1年至2年应收账款为1500万元,3年以上应收账款为200万元,如果按照宝钢股份的计提比例,*ST鞍钢2012年将计提坏账准备1.18亿元。如果将此算上,*ST鞍钢2012年度的亏损额无疑会进一步放大。
钢企为生存
多手段调节利润
“很难说他们手里的客户都这么优质。”对于*ST鞍钢坚持对应收账款不做坏账准备计提,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行业分析师道,“计提也会影响到公司收益和现金流。现在公司本身已经亏得很厉害了,我估计计提也计提不出来了。”
不过,齐鲁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笃慧认为*ST鞍钢的这一作法尚可以理解:“今年钢贸行业的风险已经小很多了。而且从钢厂直接拿货的是一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出问题的比例相对是比较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主营业务经营惨淡,让越来越多钢企开始采用“会计魔法”来让自己的财报好看一点。为了降低资产减值损失,除了坏账准备一项,一些钢企则选择对存货跌价准备“零计提”。最典型的就是八一钢铁,其2012年年报显示,在去年钢材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公司却对高达26.4亿元存货没有计提任何跌价准备。
至于调整折旧,更是成为眼下钢企增利的常规做法。此前,新钢股份、三钢闽光、华菱钢铁、凌钢股份、武钢股份等多家上市钢企已先后公告调整折旧年限。事实上,*ST鞍钢也是其中之一,其在2008年、2011年就先后对固定资产折旧有过调整,。去年底公司再度进行折旧调整,其在年报中表示,新的调整后预计可以使公司2013年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增加9亿元,预计2013年将比2012年少提折旧费用12亿元。
“调整折旧政策,是最明显的调整利润的一种手段。这种做法对企业设备实质使用关系不大,但对报表数字影响比较大。现在整个市场大环境都不好,这也是为了生存,否则这么多钢企全要ST了。”前述不愿具名的钢铁行业分析师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