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与“亏损”、“圈钱”、“摘帽”等关键词如影随形的京东方(A股:000725;B股:200725),等来了好时候。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就是满产状态。”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方成立20年以来在液晶面板的积累,从2012年开始逐步产生回报,预计未来随着更多生产线的投建,京东方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份额将继续上升。
根据京东方财报,其2012年全年实现营收258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为2.5亿元,同比尽管减少约55%,但要考虑到,其2011年的5.6亿元净利润主要得益于转让煤矿项目股权获得的投资性收益。
这种经营性业绩不断改善的势头在今年一季度得到延续,京东方预计其一季度将实现2亿-2.5亿元的净利润据此,其今年一个单一季度的盈利与去年全年不相上下。
节能补贴的“红利”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奥维咨询(AVC)联合发布的数据,2013年1-3月内销彩电零售规模1238.6万台,同比上升42.8%,零售额416.3亿元,同比上升39.1%。奥维咨询的分析师认为,节能补贴带动的32英寸面板采购量增幅显著,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本土面板厂商盈利增加的关键。
随着家电下乡政策在去年年初彻底退出,国家有关部门在2012年6月推出的彩电节能补贴政策,成为刺激家电业内需的另一根接力棒。奥维咨询(AVC)的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彩电节能政策的实施,电视单价平均下降了115元,对终端的价格拉动贡献达到 5%。
根据国家公布的补贴政策,每台节能电视的补贴金额从200-400元不等,但是从各尺寸电视获得的补贴金额占其自身零售价格的比重看,32英寸是获益最大的尺寸。奥维咨询(AVC)称,今年一季度,32英寸彩电的市占率提升到了48.1%,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0%,成为市场销量最大的尺寸。
由于台湾和韩国的液晶世代线在切割尺寸策略的差异和成本的考量,国内电视市场的32英寸需求,主要是由华星光电和京东方等国内面板厂商来提供,这使得华星和京东方这两家本土面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从不足60%迅速爬坡到90%以上,相对应的企业财务状况也从2012年上半年的巨额亏损,迅速转变为持续盈利。除了京东方实现盈利,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2012年也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净利润3.2亿元。
据奥维咨询(AVC)的统计数据显示,自节能补贴政策实施之来,本土面板厂商在内需市场的市占率从2012年5月的16%已提升至2013年1月的22%。
张宇认为,除了LCD电视市场的需求因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出货量增加,也是推动京东方业绩向好的重要因素。京东方是目前本土面板企业中产品线最全的一家,既有8.5代线、6代线,也有4.5代线、5代线。
龙腾光电等三条拥有5代线的面板厂商被称为所谓的本土“液晶三巨头”。但由于全球性的产能过剩,液晶面板厂商此前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滑,并最终导致行业性的亏损。
“液晶面板也有长跑的心态。”张宇认为,京东方每年投入20亿元进行研发,折旧摊销也有将近50亿元,“2005年我们的专利才有十几项,去年仅新增的专利就有2600多项”。
当上广电、龙腾光电最终在液晶面板产业的低谷期遭遇重组的命运时,京东方仍然通过多种手段融资,在全国各地进行新生产线的布局。截至目前,京东方旗下拥有成都4.5代线、北京5代线、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等多条生产线。未来,京东方还将在鄂尔多斯建设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在合肥、重庆各建一条8.5代线。
按照张宇的预计,未来,中国内地面板的全球市占率会提高至15%-20%,京东方2014年全球市占率也会提升至10%-12%。
当然,在此过程中,京东方也长期陷入亏损的尴尬,并在股市增发、与地方政府合资共建等过程中,饱受圈钱的指责。
“京东方式”长跑
液晶面板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产能主要掌握在韩、日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手中,中国大陆市场的面板供应长期依赖进口,这是使得国家有关方面为改变“缺芯少屏”的局面,而将平板显示技术作为重点推进的产业之一的主要原因。
成立于1993年的京东方,在2005年实现首条5代TFT-LCD生产线的量产。此前,京东方与上广电、
抵御两大变数
张宇坦承,尽管到那时候,京东方的产能规模与全球第一阵营厂商相比仍有差距。而且,由于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此前一直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业界也在质疑:京东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盈利复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产能过剩是个悖论。”张宇对此的看法是,目前不管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用于液晶电视的面板都在呈现大尺寸化趋势,比如,智能手机已经从去年以3.5英寸屏为主体升级到以5英寸及以上屏为主体,液晶电视则从42英寸、46英寸进一步扩大到55英寸、65英寸。
在不计算出货量增加的情况下,仅终端尺寸的升级就能推动液晶面板需求的增大。除此之外则是替代性需求,四六线消费市场对CRT电视的替代,平板显示高清对原有标清的替代。与此同时,全球液晶面板的产能并不会大幅增加。
张宇说,2012年,在本土面板产能在全球份额占约10%的情况下,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仍高达503亿美元,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市场对面板的需求还在增加。张宇还主动提及外界的另一个质疑,即下一代AMOLED显示技术对京东方目前主力投资的TFT-LCD生产线的替代性。
“如果说从CRT到LCD是质变,从LCD到AMOLED最多只是量变。”张宇认为,LCD和AMOLED技术有70%以上是共通的,三星等厂商的AMOLED生产线就是从原LCD生产线改造而来。
“AMOLED的优势在于轻薄、省电,但分辨率不如LCD。”张宇说,在同样分辨率下,AMOLED的成本要高出10倍以上,且目前在大尺寸上还没有解决好良率问题,“目前韩国企业的良率都在20%上下,产业化很难,如果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话,AMOLED在10年之内都不会占明显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