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居民财产收入增长不靠谱 成一场泡沫游戏
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中,财产性收入增长11.2%,虽然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总比重仅2%左右,但耀眼的增速说明,财产性收入可能成为重要依托。此外,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惯性,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好于城市居民,其中财产性收入增长27%,工资性收入增长16.5%,转移性收入增长12.2%,家庭经营收入仅增长7.3%。上述增速均为未扣除通胀的名义增速。
如此高的财产性收入来自于何处?是居民存款增加,还是股市上涨,或者房价上涨所获得的增值收益?
居民存款确实在增加。根据央行发布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截至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9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去年底,个人存款总量高达41.555万亿元,其中储蓄存款达到40.37万亿元,人均存款为2.97万元,人均储蓄为2.88万元,毫无疑问,我国国民储蓄率全球最高。
存款意愿增加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居高不下,多地进入隐性的高利贷狂欢。企业融资意愿强烈,201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7万亿元。企业长期贷款的下降,说明企业并不看好未来的市场前景,3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530亿,占总贷款比重的23.7%,占企业贷款的37.1%,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去年以来的情况相似,短贷和票据融资依旧是信贷增长的主要动力,贷款周期下降。资金高利贷狂欢,企业却无法承受较高的利率,这注定是一场无法撤下酒杯的高风险狂欢。
股市收入不必提,从去年到今年的股市只能套住多数股民,无法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供帮助。
除了存款与理财外,财产性收入如此之高只能来自于房地产。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居民收入,都离不开这个巨无霸市场。
房地产的狂欢真实而疯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4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并不惊人,但其他数据却反映市场如火箭蹿升: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5.3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1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1.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992亿元,同比增长61.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1.3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14.6%;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9%。房地产价格上涨,无论是买房的、卖房的,全都享受到了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阳光雨露。按理,居民未出售的房产收入不应列入财产性收入范围,这只能证明交易量大增,以及房租上涨,给居民财产性收入带来的红利。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令人不解。许鹏在《广东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析》一文中,列举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广东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69.6%,人均313元,大大高于同期农村居民纯收入38.7%的增速。原因在于广东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依靠房屋出租、土地征用与集体经济项目,获得巨额的财产性收入。
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上升,大致可以说明征地的情况。
在财产性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有两颗地雷,一是不公平。不同的地区有级差地租,珠三角的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获得巨大红利,偏远地区的农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二是不长久。征地补偿是一次性收入,经济情况较好、地方官员大发慈悲时,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款较多,相反,农民得到的补偿就会下降。
居民的收入增长建筑在两座冰山之上,企业赢利赶不上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步伐,居民财产性收入要看房地产市场的眼色。这是左右手互搏的游戏,因为房租等成本上升,企业赢利、居民工资性收入受困。
财产性收入增长,不是得益于投资范围的扩大,不是得益于企业红利的上升,有可能成为一场泡沫游戏,其本质是拥有资产者获得高溢价。(每日经济新闻)
索罗斯的中国方法论
Q:你认为中国经济在2012年的表现怎么样?
A: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是全球经济前进的重要驱动力。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远不及美国,尤其就消费经济而言。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率相比以前下降了。我对中国的贡献评价很高。
Q: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主要的威胁是什么?
A:一些问题来源于外部环境,因为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国际市场不能持续吸收中国一直在增长的出口商品和服务。一些问题也源于中国内部,因为中国必须要改变增长模式,把经济增长源泉从出口和投资重新定位到国内消费。
这将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型,因为居民消费只占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出口与投资占到了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经济加速增长并不能弥补另外三分之二经济的增长放缓。因此,整体增长率将会比以往的明显下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并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率做一个预测,但官方的预测是7.5%。低于一直到现在都被看作神圣不可突破的8%的底线。事实上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8%。因此相比较而言,7.5%意味着比较低的增长率。
Q: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转型会怎么样?
A:我认为整体经济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这种现象不太可能会再次出现。这种高速增长的现象只会发生于经济转型的早期阶段,而中国现在正在进入的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所以高速增长一去不复返了。
Q:中国新的领导集体开始执政,你对新政府有什么期待?
A:我相信他们意识到了做这种改变的必要性。因此,在未来十年执政的新领导集团必须开始这一改变,尤其是我认为前任领导集体在只剩一到两年执政时间时已经耽搁了这一改变,因此他们延长了旧体制存在的时间。这事实上给新领导集体增加额外的问题,因为这一延长使得这一年来一些严重的不平衡状况被恶化了。
影子银行
Q:中国有哪些不平衡现象?
A:通过刺激投资,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但是市场并没有相应扩大。于是,生产(不仅包括出口,还有投资自身)的利润率,都下降了。这就产生了金融问题--它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并且,政府开始限贷惜贷。因此,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公司不得不从准银行市场借钱。在投资的利润率降低的背景下,那种方式的借钱成本会高很多。当它要偿还这些贷款时,也许它会在筹集资金过程碰到一些困难。
准银行市场主要由国有银行控制,它们拥有财富管理补助。银行会有一个隐性的保证,当财富管理公司在回收贷款时碰到困难时,国有银行会补偿这一亏损。
在迄今为止发生的几起事件中,国有银行总是弥补了所有的损失。但是如果损失非常大,也许非国有银行中的一家不能履行它的义务,然后就可能出现挤兑。
这在某种程度上就类似与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它最终导致了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
现在,我认为当局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也有充足有效的资源来处理这个问题。他们也知道2008年美国发生了什么。所以我认为他们能够处理这一初现的泡沫,避免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新领导层当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金融管理
Q:你对中国2008-2009年的政策效果有何评价?它们很成功吗?
A:在2008年当出口出现了一个超过25%的突然下滑时,中国非常成功地刺激了整体经济。并且它们有刺激经济的资源。所以中国安全地度过了2008年的危机。
Q:你认为中国的金融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地运作?
A:我对中国的金融管理制度评价很高。我曾经接触并了解过中国的金融管理(官员)。我认为他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并且从西方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我认为中国的管理者对于银行内部的运作有更充分的了解和更详尽的知识。与此相比,西方管理者细节知识上的缺乏令人震惊。并且那就是过去悲剧发生的原因。
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Q:你怎么样看中国的股票市场?
A:股市并没有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上涨,这并不奇怪,因为那种增长事实上伴随着利润的缺乏。而股票市场总体来说是反映利润的增长,而非产出的增长。因为太多的产出都被用于投资和出口,这些利润率较低。事实上这甚至给银行带来了麻烦,也因为缺乏盈利给股市带来了问题。
在五到十年内,如果政府成功转变了增长模式,并且更多的产出被用于消费,而不是出口和投资,那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公司利润就会提高。尤其是那些能够创新并且满足消费者品位和需要的市场竞争赢家能够成为非常好的投资对象。
当然那将意味更大一部分的经济将会被私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控制,并且私营企业将更加独立于政府,也将不会为官僚主义付租金。那将是经济发展中一个重大的进步。
Q: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呢?你是否认为其中有泡沫?
A: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脆弱,因为它已成为了人们非常偏好的储蓄形式。人们购买不止一套房产,尤其是那些拥有贷款能力的政府职员(这使得他们有能力购买不止一套房产)。所以有大量积累的无人居住的公寓,它们就像以黄金或者银行存款形式的储蓄。
我认为至少将那些空的公寓卖掉或者对它们征税,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部分。我认为房地产现在是非常危险的投资项目。
我认为征收财产税将会非常有效,但是它必须渐渐地实施。正因为非常有效,就有可能导致市场崩溃。比如,如果一个政府职员有五套房产,其中四套是空的,他将为这五套房产缴税。他不能承受这些税收,他将会把房产卖掉。然后市场上将会充满待售的房产。这一政策必须慢慢地实施。迄今为止除了一些试点计划外,我并不认为这一措施已经付诸实施,但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细节。每年3%或5%的税收将会推动一些人去卖掉房子。
城市化和规划
Q:你怎样看待中国领导层的城市化政策?对于城市化继续拉动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的期待是否现实?
A:我认为这是非常符合现实的期待。不论政府是否规划,城市化仍然很可能会发生。并且领导层正在规划城市化,这使得当局能够合理地准备它。否则,你将不能为涌入或被吸引进入城市的人们提供服务,贫民窟会因此产生。这发生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世界到处都有快速发展的大城市。我认为这必然将会发生。并且我认为在这一方面,中国是规划城市化中的佼佼者。
Q:你认为中国政府经济规划能力怎么样?
A:也许太死板了。我参观过天津规划的新城市(开发区),有一个规划,展示个人住宅以及在未来20年内的作用。我认为没有人有足够的远见来预测未来20年内的市场需求。观察事实上的发展与原先的规划的接近程度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浦东曾有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计划,并且事实非常接近于原来的规划。但是我对下一个计划能否如此成功心存怀疑。
美国太倚重于私营经济,并且现在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在经济规划方面处于世界的前沿,也做得非常成功。但也许中国规划者对于自己设计未来的能力过于自信。有一种危险就是可能他们在规划方面做得过头了。
我认为开始的迹象非常鼓舞人心,但对于形成一个观点来说还是太早了。现存的模式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成果。政府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储备资源,比如说外汇储备。那使得他们有必要改正错误。
中国的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
Q:假设你现在仍是一个积极的投资者,你会怎样描述中国未来短期或长期的投资状况?
A:我也知道转型所带来的异常的困难。假如我还是一个投资者,我会在短期非常谨慎--未来一年左右,因为三分之二的经济将不得不降低增长速度,三分之一的经济不得不扩张。那使投资变得非常困难。更糟的是当有整体经济增速下滑时,居民的第一反应也许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储蓄的意愿会变得更强--他们会担心他们不再有稳定的工作,因此不会有足够的信心消费。然后经济的三大板块增长都会下降,那会导致硬着陆。
Q:过去很多情况下人们曾预测中国会出现硬着陆,但事实上这从来没有发生过。
A: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硬着陆事实上已经发生了,但是它并不是很严重。去年汽车销量下降,房地产市场增长也减缓。然后当局采取一系列很像过去的刺激措施,放松货币政策,于是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恢复。
很抱歉说了那些,但是最后结论还有待分晓。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
Q:那地方政府债务呢?会产生多大的威胁?
A:地方政府的商业模式依赖于把土地以不断上涨的价格卖掉。但那是不可持续的。如果需要把房价定在人们能支付得起的位置上,就需要社会保障性住房。而那并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他们所习惯的巨大收入。事实上,它还会给政府带来额外支出。所以,地方政府会处于巨大的压力下。
我认为不会有任何大规模的违约风险,因为地方政府会把负担转移到中央政府。可能这会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但是我无法想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破产视而不见。就像国有银行不太可能会让它们的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倒闭。破产的结果太过于严重了。
关于人民币
Q:你怎样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它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世界货币?
A:在未来某个时间段,是的。可政府希望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被使用,但是却不允许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我也赞同那项举措(不允许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因为它使中国免于给国家内部带来太多麻烦的外部冲击的干扰。这是一项明智的政策。但是国内市场必须要变得更加成熟,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必须被更好控制,变得更加稳定,在这之后人民币将会变成一种世界货币。
黄金
Q:你对黄金怎么看?
A: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本应该是最后的安全港,却让公众失望了。当去年欧元接近崩溃时,黄金价格下降。因为如果人们需要卖出东西时,他们能够卖黄金。于是他们卖了黄金,然后黄金就和所有的东西一样价格下跌。
黄金丧失了最后的安全港的地位,被证明是不安全的。这种失望情绪使大多数人们减少了黄金的持有量。但是各国央行会继续购买它们,所以我预期金价不会下跌。如果你预期未来会有一场危机,你可能会时常感到不安。所以黄金价格每一天都可能变化很大,从长期来讲没有明显的趋势。
中国与欧洲的金融危机
Q:你认为中国在欧债危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中国已经作出了援助塞浦路斯十亿欧元的表态。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表态,因为中国希望稳定欧元,使之作为美元之外的另一种外汇选择。中国持有大量的欧元,所以不希望这些储备贬值。这是一个自卫性的贡献。
关于慈善
Q: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富人,你会提供什么样的慈善方面的建议?
A:在中国富起来的人们对慈善业表示了真正的兴趣,这非常值得赞扬。因为对于那些受益很大的人们来说,他们应该把财富的一部分给那些不是那么幸运的人。我认为这将促进社会和谐。
我觉得人们的自然本能就是参与慈善。但那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慈善能把慈善受益者变成只依赖慈善而不靠自己生活的人。有一些人,比如说病人和老人,他们需要被照顾。但是尤其对于小孩和年轻人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给他们机会学习。奖学金远比慈善资助好得多。(理财国家周刊)
钮文新:中国经济最大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数字高低,也不是预期好坏,而是“愚昧”,是太多的经济主管官员和经济学家机械、教条地“把课本当圣经”,无视事实,无视经验,更不懂得正确的逻辑推导所必须的“条件判断”,甚至已经有人依据“正确的条件判断”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但由于结论与书本不符,最后否定正确结论,归依书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吗?这是科学旗帜下的愚昧。真正懂得科学的人,必须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懂得依据现实条件重新推导正确的结论,并坚信“逻辑正确”的重要性。
但我们这些年却坚信“眼见为实”,总是调研结论与书本判断大相径庭之时,才来个政策180度大转弯,然后再用书本理论毁掉转弯后的政策。这难道不是“折腾”?难道不是“愚昧”?难道还要继续?
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会上,他特别强调: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要增强预见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预见性”?
这说明,中国政府各部门过去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见性”非常低劣,这是总理在表达不满。但为什么预见性如此之差?
笔者认为,关键是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经济形势缺乏独立的研究、客观的判断,毫无主见,面对新变化用书本解释不通就说什么“复杂”、“不确定”,这不是应付差事吗?请问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什么时候简单过?什么时候确定过?
必须意识到:“愚昧”已经使中国经济深陷恶性循环,至今无法自拔,而且大量消耗了财政资源,消耗国力。之所以说是“消耗”,是因为每一次财政投入,都被错误的货币政策“对冲”,并使财政消耗无疾而终,甚至变成外国人口袋中的收益。
国际金融“热钱”来中国套取利差和汇差,中国不是把他们引向实业投资,而是把他们关进“池子”,结果是20多万亿的资金闲置,而每年为其白白支付400到600亿元的利息。
同时,如果人民币每年升值5%,那将意味着,中国16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力的损失,变成了“热钱”收益,这笔钱相当于1万多亿元的人民币。
这不算什么,更大的损失我们无从计算。紧缩的货币政策紧不掉政府项目,结果是什么?在总量(一定)控制的前提下,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民间经济越发虚弱,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越弱化,越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此恶性循环。
到头来,本土民营资本大量外逃,带走了他们在中国30年赚到的财富,使中国经济更加虚弱。这部分外逃资本到底带走了多少财富?到底给中国减少了多少就业和消费?
人们看不到统计数据,也不可能有统计数据,但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的一轮资本外逃却是事实,是让人想到便不寒而栗的事实。
这还不算,还有更大损失。即在用紧缩货币政策应对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事实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财富缩水,收入相对下降。
这笔钱哪去了?在笔者看,这笔钱就是外国人逼迫中国经济政策走向错误,然后通过这些错误的政策洗劫了中国老百姓。
他们大量印钞,让金融强势发挥最大效能,从大宗商品的涨跌中直接赚取收益。但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国的实体经济必然是资源价格被动的接受者。
企业被动接受了价格,必须向后端传导,就算市场需求再小,也必须传导,否则亏损。结果是什么?国际金融资本的收益,通过一系列地传导,转嫁给了中国老百姓。这是多大的损失?无可估量。
所以笔者一直在强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资源价格与国际水平日益接轨之后,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根本与本土货币政策无关,再紧缩物价一样上涨。
更残酷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严厉地压制了股市,中国老百姓财富相应缩水;紧缩的货币政策,严厉地压制了内需,压制了企业生产,使得老百姓收入增加无门。工资性收入增长无门,财产性收入增长无路,这等于彻底切断了老百姓对抗成本上升的路径。
周小川两会时已经透彻地揭示了中国M2达到100亿元的数据问题,但他们还要拿出来“炒”,为什么?难道是在帮助美国人逼迫人民币升值不成?
这样做的结果实际非常坏,它实际是在绑架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迫使中国收紧货币,从而达到推高人民币币值的目的。这不是自掘坟墓?这种事,过去屡次发生,现在还在发生。(BWCHINESE中文网)
宋鸿兵:黄金12年牛市难言结束
经过了上周五暴风骤雨式下跌,黄金、白银价格本周一(4月15日)仍不改大跌走势,有市场人士甚至断言:此前持续12年的黄金牛市将就此终结。
然而,著名学者、《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认为,目前做出这一判断还尚早。
金价或短期受压
今年金价走势对多头来说可谓惨不忍睹,本周一金价创出自2011年7月以来的新低。昨日,针对黄金价格走势、美国经济是否确实已复苏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宋鸿兵。
对于目前流传的黄金、白银12年牛市结束的论调,宋鸿兵并不认同,他认为,因为12年以来大宗商品总体都在上涨,这是货币超发导致的问题,除非全球货币总量都回到12年前,否则黄金、白银的价格又怎么会回到12年前呢?他表示,短期来看,黄金价格受到了打压,想重新走出牛市反弹行情,短期而言较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牛市结束,因为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全球通胀而引发的利率上升,会使得资产价格面临崩溃危险。因此,各国似乎除了印钞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途径。换言之,只要经济复苏基础依然不巩固,那么接下来继续印钞可能就是唯一选择,因此金价上涨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
对于欧美经济是否出现实质性复苏的问题,宋鸿兵认为,目前欧美经济面临着三个主要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高负债的问题,从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大约5年时间,各国似乎根本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负债情况与2008年相比,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是加重了。在高负债情况下要想经济正常复苏,从历史经验来看,将非常困难。
其次,欧美国家面临婴儿潮和一个持续的老龄化过程,退休和老龄化将会降低消费 (支出),许多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这也是一个中长期过程。
第三,一些国家贫富分化问题仍值得关注。美国10%的高收入阶层占有了国民收入的50%,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这使得中下层收入群体丧失了真实消费能力,由于通胀效应,居民储蓄、养老金都面临缩水,而美国的中位收入自2008年以来下降约7%。
美元指数或升破85点
针对美元走势,宋鸿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美元指数仍可能向上突破85点,但突破后局面也很难维持。美国股市好转是因美元走弱,美元走弱导致出口增长、并使上市公司在海外投资企业所获利润换成美元后导致利润增高。若美元走强,那么汇率红利、出口红利都不复存在,届时上市公司的利润又靠什么来维持呢?
美国经济左右金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回顾过去五年,可以发现黄金价格涨跌往往与美国经济状况、美联储举措有着密切联系,自2008年11月推出QE1后,黄金价格从800美元/盎司附近逐步上涨,至2011年6月底亦即QE2结束以后,黄金价格已达到1499美元/盎司。
然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央行虽然仍然维持着大规模的货币刺激计划,但黄金近期走势却不理想,原因何在?
宋鸿兵认为,原因有二:一方面,部分投资者觉得印钞能够带来真正的经济繁荣,认为美国经济开始了实质性复苏;另一方面,这部分投资者推断,既然美国经济已开始复苏,那么金融市场就没有太大问题了,避险需求也就会相应减弱。(每日经济新闻)
罗杰斯:我认为黄金会跌到1200美元
BI:罗杰斯说,黄金会跌到1200美元。他给出以下4点原因:
一、印度因素今年年初,印度将黄金进口税率上调50%至6%,这抑制了对黄金的需求。
二、行情分析师技术分析师已经警告黄金会继续下跌。
三、塞浦路斯罗杰斯说:“默克尔寻求连任,所以她告诉塞浦路斯和其他国家,它们需要卖一些黄金来偿还债务。德国人为救援外国人感到疲惫了,默克尔需要强硬起来。”四、比特币罗杰斯说:“比特币崩溃,因为他们大多数也持有黄金。”罗杰斯说他当时没有做避险操作。“我已经反反复复说(黄金)会到1200美元-1300美元,那是因为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上,这有30%-50%的正确性。然而我是一个绝望的市场交易者。”罗杰斯说他预料黄金在可见将来会下跌更多,但他预计10年期限上,黄金最终会上涨。(证.券.时.报.网)
牛 刀:美元指数近期走势分析
很多网友关心美元指数近期走势,那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短期的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4月30日至5月1日,美联储今年第二次议息,一个是5月6日至5月9日,美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
在议息的时间节点上,主要关注的是三个数据:失业率、非农和GDP,目前情况是,失业率是7.6%,非农人口8.8万,GDP是3%,那么,预期是多少呢?本人的预期是失业率7.4%,非农人口12万,GDP3.1%。这些数据对美联储议息产生的影响最大的是失业率,尽管伯南克表示要将失业率降到6.8%才考虑加息问题,但是,联储很多官员也同时表示只要失业率降到7.5%就要考虑加息,所以,这个数据会导致联储内部加息的呼声再次升高,会推动美元指数的上涨,但是,非农来袭可能抵消一部分上涨动能,而如果GDP突破3.1%,那么,同样会引起美元指数的上涨,因此,这个时间节点会引发美元指数站上83点。
在经济数据上,主要关注CPI,美国的CPI和中国不同,美国的CPI包括房价,而中国的CPI没有房价的权重,也就是说,成屋销售的前值是492万栋,一般认为,美国房地产已经开始复苏,成屋销售的上涨可能已经突破500万栋,这将引发房价的微幅上涨,也同时影响CPI。目前CPI的前值是2%,如果CPI涨幅超过2%,也是出现加息的信号,会导致美元指数的走强。
从非美货币的局势看,因为英镑与人民币开始有限度的互换,这个因素会导致英镑对美元的下跌,这如同去年5月26日日元和人民币签订互换协议后,导致日元对美元一直贬值一样的道理,不过,英镑不会像日元一样这么大的幅度。5月后,巴西的雷亚尔和俄罗斯的卢布对美元会走强,这个原因我在前面曾经讲过,不再赘述。对美元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欧元,而欧元有可能因为债务问题再次放出黑天鹅,推动美元指数的走强。
等日元、英镑、加元和瑞士法郎对美元都相继贬值后,就是人民币大跌的时候,现在人民币的上涨只是假象,也根本不可能导致热钱的流入,只是为官方的印钞找到借口。
皮海洲:IPO不是股市下跌替罪羊 是元凶
随着IPO专项财务检查自查阶段的结束,有关IPO重启的声音在市场上不绝入耳。不仅有消息称,证监会已决定IPO重启与新股发行新规改革配套方案同时推出,时间基本确定在5月底。而且官媒也接连为IPO重启造势,认为IPO成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重启发行势在必行。不过,笔者以为,IPO并不是股市下跌的替罪羊,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凶。
为什么要重启IPO?有一个振振有词的说法是,没有融资的市场是残缺的,一个正常的市场不能长期没有新股上市。没有融资的市场确实是残缺的,但A股市场从来就不缺少融资,融资功能是A股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哪怕就是股市低迷,IPO暂停发行,股市的融资功能并没有停顿过。有资料显示,在2012年11月~2013年2月IPO暂停发行的前4个月里,沪深两市股权融资额达1693亿元,环比此前4个月的数字增加约97亿元,IPO放缓后两市股权融资额不降反升。因此,在IPO暂停的情况下认为A股市场“没有融资”的说法是不符合现实的。
A股市场真正缺少的不是融资功能,而是投资功能。一直以来A股市场都缺少投资价值。A股市场也因此被称为是圈钱市。A股市场投资功能长期缺失却没有人认为“市场是残缺的”,IPO暂停几个月就说“没有融资的市场是残缺的”,这明显是A股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的表现。所以,IPO重启只会进一步突出A股圈钱市的定位,这很容易动摇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而没有了信心的股市只能是下跌。
而且IPO对股市的抽血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在投资者对股市缺少信心的情况下,IPO对股市的抽血只会使股市更加贫血。何况股市里以定向增发为主体的再融资即便是在IPO暂停的情况下也没有停顿下来,加上大小非源源不断地在股市里套现,同时IPO又给股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大小非,以致A股市场大小非的套现没完没了。面对三驾马车的抽血,A股想不下跌都很困难。
进一步动摇投资者信心的是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因为在IPO过程中包装上市盛行,导致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现象普遍,投资者因此蒙受原本不应该发生的投资损失。而面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所带来的投资损失,基本上都是由投资者自己来承担,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不应有的保护。而且就是这样一些包装上市,甚至是欺诈上市的公司,A股市场的法律法规都不能勒令其退市。这对于那些造假上市的公司来说无异于是一种鼓励与纵容。因此,面对这种背景下的IPO,投资者惟恐避之不及。一旦IPO开闸,带给市场的冲击自然是很大的。从中长期的走势看,股指难逃下跌的命运。因此,IPO不是股市下跌的替罪羊,而是实实在在的元凶。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境外成熟的市场并不惧怕IPO。比如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时表示,香港市场从来都没有说过停止IPO。而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人家的IPO是处于一种健康状态,人家的IPO制度是完善的。而A股市场的IPO却携带着大量的病毒,二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只要A股市场能如香港市场那样拥有一套完善的IPO制度,A股市场同样可以告别为IPO所累的岁月。
时寒冰:华尔街将如何洗劫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其中,M2增长高于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年13%增长目标。这引起了经济学家对货币超发的担忧。
数据显示,2.76万亿元的新增量较去年一季度的2.46万亿元多出近3000亿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保障性住房建设、制造业投资又是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力。
他分析,受两会影响,投资规划方面的实施成为新增贷款走高的因素之一。另外,内需需求也成为本次人民币新增贷款走高的又一因素。
令学者担忧的是,近年来,中国M2存量呈现加速度上涨态势。与此同时,M2占GDP之比也逐渐攀升增长到目前的近190%,引发市场关于货币超发、物价上涨的热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微.博上评论称,3月新增贷款和M2都放出天量。这意味着新一轮投资又再靠新增货币支撑了!这是M2/GDP上升的根源之一!当然,楼市调控、影子银行监管、外汇占款等原因,也加快了资金回流银行的速度,满足了城镇化对资金的渴求。但银行风控意识会因此降低。接下来的问题:如何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否则后患无穷。
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货币存量的快速增长是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M2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经济投资效率降低、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
惠誉上周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稳定,其理由是中国过去依靠投资和信贷驱动经济,导致了金融和债务风险的累积。
事实上,今年以来,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征愈发突出。数据显示,1至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3.3%,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9.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5.6个百分点。
在过去三十几年中,基建投资增速比较高的年份往往都发生在换届年之后,投资的周期性和政府换届的周期性非常吻合。
而2013年是换届的转折年,又是“十二五”中期,基建投资加速已成必然。此外,相关测算显示,“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催生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将达30万亿元,为了保障投资落地,信贷和货币扩张还会继续。
那么,未来股市、大宗商品或资源的趋势到底会怎样?
著名经济评论人时寒冰撰文称,关键一点是看中国的政策选择!
趋势形态一:如果中国继续超发货币走投资拉动路线,资源马上就会上涨,华尔街会助推一把往上拉,实现泡沫对接,然后等着捅破泡沫,等资源暴跌后展开大收购,而中国也将从此陷入经济大萧条。
城镇化被普遍认为是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升级版。但是1月31日,媒体突然报道了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表态:城镇化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的,要始终贯彻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方针,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民利益为代价。
这意味着,高层在对城镇化的定位、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着严重分歧。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3年1月31日的报道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警告称,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来推进城镇化。这表明本届政府与即将上台的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可能存在分歧。
支撑大宗商品和股市的一股力量突然坍塌。
2月1日后,伦敦铜步入下跌轨道。
2月6日后,中国股市结束涨势步入调整。
趋势形态二:如果中国直接打压房地产挤压泡沫,华尔街就会直接往下打压大宗商品价格,中国过剩的钢铁等就会暴跌,并带动煤炭等相关资源品暴跌,同时,他们还会在股指、海外中国股市的衍生品种上全面做空,使中国经济直接呈现出大萧条的特征。
因此,在美国股市持续创出历史新高的阶段,中国股市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却在下跌,尤其钢铁品种,即使在美国股市也被压得死死的。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的股票在2008年6月24日达到过196美元的天价,今年4月12日的收盘价为16.45美元。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觉得很反常,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美国一枝独秀,无法支撑起过剩的钢铁价格。
问题在于,中国直接打压房地产,华尔街再顺势往下打,中国过剩的钢铁等行业将步入萧条,中国是否承受得了?
趋势形态三:于是,就会从第二种形态,衍生出一种对外资更有利的趋势形态:中国要打压房地产挤压泡沫,又要维持经济增长,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做投资。因此,前两年调控房地产的同时,才要大力发展高铁,发展高铁的另一个原因是维稳的需要铁道部主营业务收入的80%来自国土开发和公益性服务!
问题是,如果中国要在其他方面(不会偏离“基建”二字)做大的投资,首先就需要筹钱,就需要扩大货币供给和股市融资(圈钱),而要使股市融资(圈钱)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拉升股价,使广大股民丧失对IPO的痛感,为圈钱行为保驾护航。这个时候,外资会助推一把向上拉外资当然更倾向于这种趋势形态,所以,他们才愿意进来。
假如中国再扩大投资,钢铁等行业的过剩局面和过剩风险会被忽视,进一步过剩的风险会更快地累积。因此,即使股市起来,这类行业的产品价格也难以跟随股市同步上涨涨幅会落后于股市,从而,形成资源与股市的某种程度的背离。
也因此,资源仅仅是一个大的概念,资源中有稀缺性支撑的资源才是真正值得考虑适量配置的品种。
等股市起来,泡沫对接,外资撤离,华尔街再全面做空中国,把中国引入空前的大萧条之中中国错误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为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资源暴跌后,外资再展开大收购。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陷入大萧条。
中国要做的,是居安思危,避免被洗劫!
时寒冰曾特别强调:从2011年起,美国和欧洲必然更强硬地逼迫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以便在中国原有的泡沫基础上再添加一把火,为以后更快地捅破泡沫,趁机获取巨额暴利和收购中国优质资产创造条件。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建立在货币超发基础上的泡沫将成为横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把日益锋利的刀。
欧、美、日对中国出口的打压,正在帮助中国制造并放大隐患。
钓鱼岛事件后,很多人集体做空日元获取了丰厚的收益。因为这一事件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人民币能够逃过日元的结局吗与昔日的卢布相比这个结局或许还不算是最坏的。
在英镑、日元、欧元、人民币的影响力被摧毁以后,对于美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遗憾的是,中国的货币供应依然在膨胀:2013年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99.86万亿元,折合16.06万亿美元,美国M2为10.4116万亿美元,中国净超过美国54.25%。
根据最新的数据:美联储公布的3月份seasonally adjusted的数据,M2为10.4464万亿美元。
此外,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这样,截至2013年3月,中国的广义货币M2超出美国59.96%!
中国处在这样一个万分尴尬和痛苦的节点上:扩大投资,货币超发将更加严重,房地产泡沫不仅难以挤压还可能继续膨胀;如果不再扩大投资,直接挤压房地产泡沫,中国经济缺少创新、内需等力量的支撑,华尔街联手国内的势力乘机做空,股市和房地产崩盘,就会哀鸿一片这是不走富民路线而坚持走投资拉动路线的必然结局。(文章来源:BWCHINESE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