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投“基”者的三条军规_实战技巧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战技巧 >> 文章正文

一位投“基”者的三条军规

加入日期:2013-3-4 11:19:30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
    曾经有一个关于基金定投的经典言论是这样的——如果你坚持从30岁开始每月投入两千元基金定投,坚持投、利滚利,如果年收益率达到GDP增长率,那么到60岁退休时可以拿到超过千万元资金,基金定投可以成就千万富翁。

  “不对,这在A股市场上不靠谱。”对于已经有五年投“基”经验的刘斌(化名)来说,这个千万富翁的神话并不那么可信。“我的定投早就取出了,从2009年开始,只申购新基金,而且根据对大盘趋势的判断进出,不会一直死抱,该出的时候一定出。”本报记者卜盎 长沙报道

  军规1 碰到抢购潮赶紧抽身

  与不少基民一样,刘斌的基金投资也始于“那个疯狂的年份”——2007年。那一年,A股延续此前一年的牛市,沪指从2600多点一路冲高6124点。

  “我是财院(湖南财经学院)毕业的,很多同学都在股票上赚了钱。但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时间炒股,看到指数涨了那么多,我也动了买股票买基金的念头。”当年9月,基金一哥王亚伟所在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推出华夏复兴(爱基,净值,资讯)股票型基金。受到王亚伟名号的吸引,刘斌到银行开通了基金认购账户。“太火了,那天买基金的人,跟不要钱一样。”

  事实上,由于认购量太大,最终华夏复兴基金采取的是配售办法进行发行。刘斌的5万元基金“处女购”,最终只申购到了不足5000元。

  “当时我就后悔了,因为直觉告诉我,众人疯狂往往意味着风险的积聚。”在华夏复兴打开申购不久,刘斌随即在单位净值1.03元左右选择了赎回。

  此后不久,沪指见顶6124点后直线回落,2008年,A股更是进入到几近崩溃的熊市之中,刘斌的直觉让他躲过一劫。2008年11月,华夏复兴单位净值竟然只剩下0.54元。

  军规2 研究指数,投“基”也得抄底

  正是因为首次投基的经历,让刘斌多了一分研究基金的兴趣。此后,刘斌每天下班后,便会花不少时间学习基金投资知识。

  结果刘斌发现,股票型基金的表现与大盘的走势高度相关,如果按照专家建议,死抱着基金不撒手,那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较好的正收益,这并不是他想要得到的投资效果。“基金不能不折腾,但也不能太折腾,在一些可能的牛熊拐点上,还是应该出手。”

  “2008年,跌到3000点的时候,我又申购了南方隆元(爱基,净值,资讯)基金。当然事实证明我错了,大盘不但没见底,还加速下跌。在单位净值剩下0.95元时,我选择了赎回,因为量不大,所以没亏多少。”刘斌认为,基金业绩表现与指数相关的情况下,买基金之前需要对指数趋势进行判断,而且,该止损时就得果断“割肉”,及时认输出常

  一年之后,刘斌终于在基金投资上获得了良好的正收益。“1664点的时候,许多人开始觉得A股见底,我自己觉得,大盘跌幅也确实够大,决定拿点钱再试一次。”

  2009年的1月,汇添富价值精选(爱基,净值,资讯)基金发行,刘斌拿出10万元钱申购。“与2007年时完全不同,根本没什么人买,也没有搞什么配售,很顺利买到了。”在2009年的大盘反弹中,刘斌很轻松地获得了三成左右的收益后选择赎回。

  军规3 不追求暴利,干脆买指基

  经过两三年的基金投资之后,从2010年开始,刘斌大幅减轻了对基金的投资比例,而且不像以前一样买股票型基金了。

  “我现在只买指数基金,因为价值投资已逝。”刘斌认为,从2005年至2007年是中国基金业的高速发展期,依靠的是“价值投资”的大旗。但经过2008年至今的大熊市之后,他却发现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很难成为现实。“最近几年,连以王亚伟为代表的一大批基金精英都离开这个行业,未来公募基金的神话很难延续了。”

  “我不追求暴利,只希望有个略超过于通胀水平的收益就行了。既然我认为,主动投资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戏,那么不如干脆选择被动投资产品指数基金。国外的不少研究也发现,如果放个三五年,不少基金的收益最终都跟指数差不多。”刘斌坦言,自己的多数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其中不乏集合贷款之类的高收益品种。(潇湘晨报)

编辑: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