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内控不严业内透露靠内幕消息挣钱最简单_主力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主力研究 >> 文章正文

保险资金内控不严业内透露靠内幕消息挣钱最简单

加入日期:2013-3-4 8:24:14

保险业首例老鼠仓曝光“金额太少”

2月22日,证监会通报了保险业首例“老鼠仓”案。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投资经理夏侯文浩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非法获利919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保险系资管行业的内控问题被推向前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大资管格局逐渐清晰的背景下,保险系资管行业的内控正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国内一家保险公司旗下资管公司的前负责人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直言,“拥有的投资权利和受到的监督范围完全不成正比。”此前不久,这名前负责人也因为对内控制度不满选择了离开。

过度神秘的内部运作

“保险系资管行业的内控问题是多年遗留下来的痼疾。”采访中,上述保险旗下资管公司前负责人措辞谨慎地如此评价。

2003年国内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成立。2010年之后,随着安邦资产管理公司和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筹建申请获批,保监会对中小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放闸。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已经获批的内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16家,其中获准开展保险资金委托的有13家。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早年保险系资管公司,其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打理集团内部资产、受托管理中小险企的投资资产等。常见的受托业务形式主要是替中小险企买股、买基金,虽然也发行产品和债权计划供中小险企认购,但占比一直很小。

这位资管公司前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解释,“由于都是险企内部运作,并且投资品种很少,所以内控这块就不是很重视,一般有问题内部就解决了。”他补充说,“虽然保险系资管成立多年,但市场上真正知道它、了解它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会觉得它很神秘,这和其在信息披露、内控等问题上不透明都有关系。”

900多万获利“金额太少”

“客观上说,保险系资管的内控肯定不如券商、基金。投资上的事,一旦是你关在家里自己玩,必定会有踩红线的时候。”上述资管公司前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直言。

2月22日,保险业首例“老鼠仓”案出现在大众眼前。证监会通报显示,平安资管原投资经理夏侯文浩利用母亲、妻子、朋友账户先后买入11只股票,成交金额累计达1.46亿余元,获利919万余元。这位资管公司前负责人苦笑着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保险业的“老鼠仓”问题出现是迟早的,只是没想到这个第一案,因为非法获利的金额“只有900多万元,金额太少”。

据了解,2009年6月夏侯文浩进入平安资管,2009年12月起先后担任平安资管保险资产投资室的投资经理、副经理;此间先后负责3个保险资产管理账户的具体投资管理工作。这些年,夏侯文浩为平安资管合计挣了约10个亿左右。

“其实你仔细看下就可以发现,现在很多私募都是从保险系的资管平台出来的。为什么出来?当然有和从公募基金、券商出来一样的原因,想要更多自由和发展空间。但不同的是,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带着从保险系资管平台上捞得的第一桶金出来的。这个平台上的机会太多了,像夏侯文浩这样靠内幕消息挣钱可能是最简单的。”前述人士说。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也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对比券商、基金产品,保险系资管确实缺乏市场的监督,很容易钻空子。

激进扩张埋下更多风险

2012年保险系资管平台的业务开始发生变化。

泛资管时代的来临,让基金专业子公司、券商、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之间的业务相互交融。业务模式、客户同质化,成为摆在这些机构面前的主要问题。其中,保险系资管面临的变动最为明显,“保险投资13条”去年出台后,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策略组合越来越丰富,到目前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市场投资品种。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系资管面临的内控、治理等问题都将浮出水面。

《金证券》记者从数家商业保险企业旗下的资管公司人士口中了解到,农历新年后,众多保险系资管公司忙着开会,开会的内容都集中在“如何在大资管格局下推进业务”,而对于内控问题甚少提及。一家保险系资管公司年轻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工作两年间,除非上面下文件要求学习,否则很少看到公司在内控机制上做出要求或者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保监会出台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委托政策,明晰了保险资金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合作路径,也推动了保险公司利用保险资管平台向全面资产管理进军。深圳私募人士认为,目前保险系资管所做的业务在与券商、基金的比较中“并无特色”,今年激进推行“资产管理业务”可能为后期运作埋下更多的风险。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