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抛再融资计划:西南证券整装再出发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一周两抛再融资计划:西南证券整装再出发

加入日期:2013-3-28 3:56:07

3月19日,西南证券董事会通过了增补崔坚为西南证券董事的议案,这位重庆市原国资委主任即将掌舵西南证券已无悬念。而随着新任董事长的到任,西南证券总裁余维佳或重新迎来带领公司走向市场化的契机。

西南证券日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12年,西南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利润总额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9%和14.92%;实现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30.35%。这一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对于这个成绩,余维佳并不满意。

近日,余维佳在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专访时坦言,西南证券的潜力远不止此。“西南证券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要稍微放开一点,各项业务能按照设定的节奏往前走,今年取得10个亿以上的利润不是没有可能。 保守一点,今年利润也应该较去年翻番,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他表示。

老券商新任务

事实上,沉寂多时的西南证券已经开始有所行动。继3月19日通过发行余额不超过净资本60%的短融决议后,3月26日,西南证券又公布了规模约为43亿元的再融资计划,这是自其2009年8月借壳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定向增发。两次融资后,西南证券将开展新一轮的布局。

经过了一年多与一家风格迵异的国资背景券商磨合期之后,这位深谙券商市场化之路的管理者能否带领西南证券继续向前?而借助重庆本地的金融市场 发展契机以及监管层给予的各类创新政策,西南证券是否已准备好了重新出发?

与诸多省管券商类似,在西南证券业务比重中,传统业务占比较高,而这些业务,却面临毛利率逐步下滑、边际效应递减的风险。

2012年年报显示,西南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实现净利润3.42亿元。在西南证券的总收入中,经纪、投行、资管、自营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1.79%、25.04%、 2.76%和 14.48%。其中,收入贡献最多的经纪和投行业务在去年分别有13.26%和38.25%的下滑,尽管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其下滑的趋势却较为明显。

可以说,西南证券2012年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自营业务的贡献,但从多家券商的历史经验来看,自营业务极易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风险较大,难以构成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借助市场化转型的西南证券,急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方面寻求突破

对于上述盈利状况,余维佳也坦承并不满意,“目前衡量西南证券的首要指标是利润。一个100亿净资产的证券公司,做不到10个亿以上的利润是不及格的。这个行当是一个捡钱的行业,地上有钱,我们得弯腰去捡,不能因为怕闪着腰而错过机会。”为进一步提升西南证券的盈利能力,余维佳开出药方,包括提升当地市场份额、发展创新业务、助力OTC市场和加强传统业务等四个方面。

要按照这一药方抓药,西南证券急需的第一件事情,是大量地补充资本金。各种融资计划的抛出,彰显了西南证券对资金的渴求。

“现在需要资金的地方太多,但钱太少太紧,必须更有效率地使用资金,才能取得更大的增长空间。”余维佳指出,西南证券接连抛出发行短融券和定向增发两项融资计划也是为接下来要展开的创新业务做准备,所融资金主要用于资管、直投、另类投资、量化和自营五大块业务。

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西南证券在创新业务上,也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

数据显示,2012年西南证券融资融券实现了7124.13 万元的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为5.62%。而截至2013年2月末,西南证券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0.11亿元,与2012年末5.52亿元的余额相比较,2个月增长了83.1%。

而在约定购回业务方面,自去年10月22日取得上证所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试点资格至2013年2月底,西南证券约定购回业务规模达到5亿元,行业排名第5位。

年报显示,公司在获批开展的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转融资业务、股指期货套保业务等新产品及新服务上,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逾9000万元。

本地化与“走出去”

近年来,重庆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不管是在中介业务服务,还是在创新上,都给西南证券提供了一定支持。

“整个重庆在债券市场上融资规模大概有500亿元,按照1.5%的佣金就有7.5个亿的收入,但西南证券只能拿到不到10%,更不要说IPO和企业再融资项目。‘嘴边的肉’以前都被别人吃走了,这是不合时宜的。”余维佳表示,如果能把当地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做好,西南证券的业绩至少要翻一倍。“现在西南证券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比例还不到10%,接下来的目标是做到50%,这也是重庆市高层领导对西南证券的期望”。

业务创新给了券商更多投资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手段,西南证券目前主要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都来自重庆地方项目,已经启动的就有重庆公租房、重庆水务、重庆高速公路等资产证券化业务。

此外,2012年,西南证券增资控股的地方OTC市场及场外市场也是西南证券未来的另一个业务重点。

在余维佳看来,因为在OTC上市只有规模限制没有利润限制,可服务对象范围更广,也能取得更多的业务收入。布局场外市场,西南证券的目标在于挖掘潜在客户和培养投行队伍。

然而,在立足重庆大本营的同时,西南证券并没有放弃向外扩张的计划。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西南证券已进入了设立香港子公司的筹备阶段,有意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香港市场。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收购计划,最终因为西南证券的内部分歧而流产。而如今,随着崔坚的到任,西南证券向外走或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余维佳认为,香港业务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客户获得更低廉的资金成本和更高效率的融资方式,也能给西南证券带来更大的业务空间,例如帮助国内客户在香港做资产配置,增加RQFII等顾问业务等。

“相比于内地8%~10%的融资成本,香港的融资成本只有2%~3%,融资效率也更高。更重要的是,两边平台互动所带来的效益将是成倍增加的。”曾经在香港有着11年从业经验的余维佳对于内地券商进入香港市场的发展路径已然谙熟于胸。

编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