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26日公布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发改委26日公布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加入日期:2013-3-27 11:05:15

  国家发改委26日公布了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怎么改

  缩短调价周期,取消幅度限制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同时将计价办法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改为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有例外两种情况下油价不做调整

  上述负责人表示,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做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内出现剧烈上涨等特殊情形需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这位负责人说。

  1三大看点

  跟跌更快 跟涨也会更快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认为,按照新的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情况“肯定会缓解”,但也不排除如果国际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或突然涨跌的情况,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但“这只是少数”。王震建议,消费者要客观理解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新机制并不会降低国内油价水平。当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国内油价会更快地下跌,但如果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上涨的风险也同样提升。

  2防范投机 避免大起大落

  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两次调价的时间间隔最短在一个月左右。由于调价间隔较长,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往往滞后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时,中间商和终端用户便大量采购囤积,造成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推动价格上涨;调价措施出台后,社会经销商集中出货,造成短时间内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不升反降,与市场供求变化脱节。这种无风险套利行为,不仅给投机者带来不合理收益,而且人为制造短缺,加剧了市场波动。新机制将在提高市场灵活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投机造成的价格大起大落,使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的变化。

  3最终方向 市场决定价格

  王震指出,新的定价机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更为贴近,但还未完全市场化。新的定价模式下,成品油价格涨跌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涨跌,从这个意义上说更贴近国际市场的变化。但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最终方向应该是由成品油市场供需来决定市场价格水平。他说,可以预期的是,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并不是最终目标。今后国家每年将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可再做适当完善。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