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道指一路的上扬是反映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那么基金经理迈克尔·B.奥希金斯(Michael B. OHiggins)在1991年提出“道指狗股理论” (Dogs of the Dow),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使很多专业性较弱的普通散户投资者也能分享“道指盛宴”,并被奉为简单直接有效的投资策略,盛行一时。
最初的结构设计并不复杂,每年在道指30只成份股中选出股息率最高的10只股票进行组合投资,持有时间为一年,然后再重复类似的狗股策略,组成新一年的狗股投资组合,在美股市场中,Dogs泛指超买被抛售的股票。
有追随者认为,大型蓝筹股不会在交易情况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调整派息策略,股息更能被视作公司平均价值的基准,而股价的随市浮动,意味着股息相对股价偏高的高息率公司,处于商业周期低位,通常和低息股相比更容易反弹,股价更容易上涨。在这个理论模型的基础下,每年买入高息股、卖出低息股的投资者会有跑赢整体市场的表现。
其背后的逻辑是,高股息率表示公司股票处于被超卖的状态,但管理层对公司增长前景持有自信,并愿意以支付高股息来支持该期望,投资者由此能从股价此后的上涨和较高的季度股息中获利。此类公司多为发展上轨道的成熟大公司,能够抵御一定经济和行业周期规律中出现的系统风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覆盖的大蓝筹,通常也就是此类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取决于经营状况的上市公司股息,如果业绩稳定、分红政策持续,就会有稳定的现金回报,但市场波动加剧往往导致股价和公司业绩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长期投资高股息率股,可以实现股价低迷时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现金回报,而股价上扬的时候,也能享受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狗股理论”之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大获成功,主要也是因为彼时美国经济增长和股价发展关联度紧密,而近几年来市场震荡波动加剧,道指覆盖的成份股公司采样较少,都使这个以长期价值投资为主要核心的“狗股理论”面临着收益跑输大盘的挑战。
或者说,在日益浮躁的股票投资领域,投资者还能否坚守长期持有的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