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预测:重大小道消息一览_市场传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传闻 >> 文章正文

周二预测:重大小道消息一览

加入日期:2013-3-18 16:41:25

  传,汉王科技预计首季亏损逾千万

  汉王科技(002362)发布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减少22.36%;营业利润为-1388.4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2.7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5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为-1.11亿元。公司表示,由于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调整产品结构,相关效益的体现尚需时间,预计今年1-3月净利润亏损1000万至1800万元。

  年报指出,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社会需求不旺的影响,加之2011年业务遭受市场冲击的影响尚未消除,公司经营形势严峻。对此,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对市场前景不明的产品进行收缩。

  审计机构对汉王科技的2012年财务报告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汉王科技2011年12月2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受到证监会立案稽查。截至2012年财报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稽查事项结束的通知,审计机构认为其未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传,九州通回应董事长“身份”造假 高利贷真假难辨

  围绕九州通(600998.SH)的疑团或许要等到陈洪归案才能最终厘清。

  “网上流传的消息均属不实。”昨日,九州通董事长刘宝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种种证据显示,近几天网上传出关于我本人和九州通的种种谣言,是陈洪所为,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已经对陈洪涉嫌挪用资金立案侦查,并网上追逃。”

  3月初刚刚发布的胡润富豪榜上,刘宝林以110亿元蝉联湖北首富。

  几乎同一时间,3月1日开始,多家网站论坛指责刘宝林个人同时拥有两张身份证和澳门永久居民身份,并以高达48%的利息对外发放高利贷。

  此前,网上谈及刘宝林早已成为澳门永久居民,证件号码“H0387353301”——但根据公安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号码规则》:通行证件号码共11位,“H”字头签发给香港居民,“M”字头发予澳门居民,据此,“H0387353301”并不是一个正常存在的澳门永久居民证件号码。

  对此,刘宝林昨日在采访中也表示,其“从未申请过港澳永久居民”,也从未持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而被指责的两个不同编号的身份证一事,九州通方面昨日出具公安户籍证明解释:在1994年8月和1995年3月两个时间点,刘宝林先后将户口从原籍湖北省应城市迁移至武汉市武昌县(现武汉市江夏区)获得新身份证,之后,武汉市武昌县经历“县改区”变为江夏区,重新核发新编号身份证。

  但网上更大的质疑集中在“48%”的高利贷问题上。

  相关媒体报道称:在2011年5月~9月的4个多月时间内,由刘宝林、刘树林及刘兆年三兄弟全资控股的武汉楚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楚昌”),先后4次向刘宝林个人控股的武汉银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银都地产”)提供2000万元借款,而在平均7%左右的年利率的背后,贷款的实际利率却高达48%。

  据称,在上述四份借款协议中,银都地产给出的借款原因均是“经营急需”;与此同时,银都地产法定代表人陈洪还分别为上述四笔借款提供担保。

  刘宝林还表示,武汉楚昌与银都地产签订四份借款协议的同时,还与后者签订了相应的《运输协议》,且借款利息确为借款额的48%。对此,刘宝林昨日向记者解释称,高息是一种约束机制,是为了敦促银都地产及陈洪更好地经营公司。

  但据称陈洪亲属的人昨日却向记者电话否认了上述说法。并表示,四份《运输协议》借款生成的利息均在签署当天收取,“由于我们没有资金支付这些利息,刘宝林又再次以48%的利率借钱给我们支付利息。”上述人士表示。

  而从股权结构来看:在刘家三兄弟80%的股份之外,负责房地产投资的银都地产另外20%股份被3位股东持有,陈洪持股8%,黄万惠11%,祝中艳1%。

  “陈洪是有些政府背景的,当时也是带着项目成立的公司,”昨日,有接近九州通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公司不是自己想做的,但是不能不做。”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20%股权实际上均为陈洪持股,“持股11%的黄万惠和1%的祝中艳正是陈洪的母亲和妻子。”他说。

  “银都地产只启动了一个房地产项目,至今只完成了拆迁和桩基工程,还没有正式动工,”九州通集团副董事长、董秘刘兆年昨日透露,这一项目累计投入8500多万元,后期尚需投资至少9000万元,“项目投资巨大,现在无任何投资回报,也无任何收益。”他告诉记者。

  陈洪上述亲属还称,武汉楚昌所持有的银都地产80%的股权,实际上是陈洪为了向其借款而质押给武汉楚昌方面的,陈洪是银都地产实际控制人。根据《借款协议》,银都地产开发项目一旦开盘销售,银都地产即将按照协议约定,逐笔偿还上述借款并收回质押股权。据称,该项目拟于今年5月开盘。




  传,华北制药子公司被裁决赔偿10亿

  在美国VC反垄断案中,陪审团裁决维尔康赔偿5410万美元。该笔赔偿需按3倍支付,即1.62亿美元。

  长达8年的国内药企涉美维生素C(VC)反垄断案日前再起波澜,华北制药(600812)披露,其全资子公司维尔康药业被裁决需赔偿约合人民币10.09亿元。对此,华北制药表示将继续上诉。

  华北制药于3月15日收到维尔康药业的口头通知,在美国涉及VC反垄断一案中,陪审团认为维尔康操纵VC涨价而裁决维尔康赔偿原告5410万美元。而根据美国法律,该笔赔偿额需按3倍支付,即1.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9亿元。

  据悉,此案是国内公司首次在美遭受反垄断审判,与此前美方声称部分中资公司以低价策略向美国市场倾销的情况正好相反。

  在华北制药披露上述公告之前,外媒对此事已有报道,指出德克萨斯州及新泽西州的两家公司联合控诉维尔康等企业操纵VC市场价格。两公司认为,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维尔康等中国VC商通过减少供给量来操控美国当地市场,致使VC价格自2.5美元/公斤大幅攀升至15美元/公斤,使二者遭受数千万美元的损失。

  受此影响,原本正常交易的华北制药在3月15日午间开盘时,以重要事项未公告为由紧急停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北制药表示公司已经注意到了相关报道,并将作出妥善的处理。

  在公告中,华北制药指出目前尚未收到美方法院的正式判决文件,一旦收到文件,华北制药将启动上诉程序。

  华北制药此次披露事项系进展公告,早在2008年,华北制药也曾就VC反垄断案发布了公告。该份公告透露,国内VC涉美反垄断案实际上在2005年前后即已爆发,当时国内有四家公司因涉嫌垄断VC而被美国方面起诉,其中就包括维尔康。四公司于是进行了联合抗辩,此案持续了三年之久。

  2008年4月份左右,美国原告修改起诉状,将华北制药列入被告之一,因此华北制药一方面外聘美国律师进行抗辩,另一方面则利用公司内部资源积极应诉。

  去年8月份,华北制药收到美国纽约东区法院判决,驳回了美国VC反垄断案原告对华北制药的全部诉讼请求,法院认定原告对华北制药行使管辖权缺乏法律依据,遂判决华北制药不再是美国维生素C反垄断案的被告。但是维尔康依旧是该案的被告之一。甚至有媒体报道,此前与维尔康同属被告的另外几家中资公司先后与美国原告达成了一到两千万美元的庭外和解协议,撤出诉讼阵营,仅有维尔康与原告进行抗辩。

  对于美国陪审团的裁决及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华北制药方面日前曾表示公司已经做好了上诉的准备。10亿元之巨的赔偿额,无论是维尔康还是华北制药,均是不可小觑的罚单。即便是国内整个医药行业,也鲜有同等规模的赔偿。

  此案从2005年开始,至今将近8年,目前仍未盖棺定论。该案未来的终裁将直接影响国内数家原料药企业在美的业务拓展。




  传,金安国纪净利下滑近四成

  北京商报讯 (记者孙哲)受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影响,金安国纪(002636)2012年净利润下滑近四成。值得注意的是,金安国纪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还暂缓建设募投项目,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金安国纪今日发布的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384.26万元,同比下降38.8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606.07万元,同比下降39.97%。对此,年报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整个电子行业内竞争不断加剧,覆铜板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产品的毛利率进一步收窄,导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不仅如此,金安国纪在负债项目上也存在巨大压力。在其年报中显示,应付票据金额为2.9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12.96%;应付账款更是高达4.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21%。实际上,近两年金安国纪的负债几乎有增无减,2011年其应付票据才7668万元,而2012年的增幅达9.39%。对此,公告给出的解释为“主要是因为公司拓展票据形式结算使本期应付票据期末额增加”。




  传,高增长终结 张裕A承压:五地销售老总遭免职

  食品饮料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2012年,高增长的张裕A(000869.SZ)出现业绩拐点,其计划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66亿元的目标,已成泡影。

  2013年3月2日,张裕披露上市13年以来首份营收和利润齐降的业绩快报。公司201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同比降6.77%;净利润16.95亿元,同比降11.1%。

  与此同时,2月28日-3月2日,张裕A召开由各酒种销售公司及渠道高管参加的会议。会上,包括重庆、宁夏等五个销售公司总经理被免职,这一人事变动被指与张裕A2012年度业绩下滑有直接关系。

  据一位近期去张裕A调研的分析师透露,目前公司内部机制、产品和渠道都在调整,这是2012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弱于葡萄酒行业整体表现的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张裕销售业绩下滑几乎遍及其整个销售网络,37个区域营销管理公司中,36家资金回收量无一完成年度计划,6个“类直销”渠道,仅电子商务收入提升。

  知情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下半年,张裕直销公司保健酒销售资金回收数据,均调整到烟台中亚医药保健酒公司(下称中亚医药)账内,显示张裕与这家公司存在“异常关联”。

  该公司恰是张裕A最大的应收款客户,2011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中,中亚医药及其销售分公司,合计占款达5000余万元,这两家公司均以第三方身份出现,并未标注为关联公司。

  多重证据显示,中亚医药为张裕A关联方,其中营销数据调账,是否存在关联方利润输送,令张裕A的落幕戏更有看点。

  37省分公司仅一家完成资金回收计划

  2012年“农药残余门”造成的品牌冲击,及近年来进口红酒数量增长,均成为张裕A业绩增长的瓶颈。

  2012年8月,作为国产葡萄酒领军品牌的张裕身陷“农药残留”风波,随后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仅实现净利润2.42亿元,同比降37.5%,创公司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业绩新低。

  2012年四季度,张裕A收入降幅较三季度收窄,但仍未走出下滑周期。根据张裕A发布的2012年度业绩快报,2012年共实现收入56.20亿元,同比降6.77%,净利润16.95亿元,同比降11.1%。

  其中第四季度实现收入14.96亿元,同比降7.31%,净利润5.33亿元,同比降17.21%。

  3月3日,湘财证券研究人士指出,从数据看,农药残留事件对公司销售的影响正逐渐淡化,但进口酒冲击和酒水市场的低迷依然影响其业务,公司销售下滑并未得到扭转。

  更严重的是,张裕A的经营情况恶化可能已蔓延到整个销售网络。

  本报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张裕公司37个区域营销管理公司仅新疆完成2012年度资金回收计划(调整窜货后),只有11个区域营销管理公司完成年计划的90%以上,其余26家与目标相去甚远,其中不乏上海、江西和北京等重点销售区域。

  实际上,这份年度计划已经调降过一次,如果相比年初计划,上述37个区域营销管理公司的资金回收数据,更为难堪。

  譬如在张裕A的大本营山东省,山东营销管理公司2012年初回收资金计划为8.69亿元,调整后年计划下降为7.94亿元,仅计划量降幅就接近10%。该公司年度实际回收资金7.31亿元,是调整后年度计划的92.02%。

  上海营销管理公司2012年调整后累计回收资金1.68亿元,该公司年初计划达4.32亿元,调整后为2.20亿元。即使这样,回收资金量相比调整后年计划仍下降23.58%。

  区域销售能力最强的浙江营销管理公司成绩尚且可观,年度回收资金达10.55亿元,完成调整后年计划的94.75%,回收资金数量与2011年度相比有所下降。

  统计显示,该数据相比年计划降幅较大的还有江西、天津、内蒙、天津、湖南、贵州和山西等区域营销管理公司。

  隐匿关联方或转移利润

  保健酒系列产品是目前张裕旗下九个自产酒品类之一,也是张裕2012年为数不多逆市增长的产品。

  按照2012年重点城市保健酒资金统计数据,全年完成资金回收5700余万元,相比2011年资金回收数量翻了一番。

  颇耐人寻味的是,上述知情人士提供的《2012年12月份重点城市保健酒资金回收表》显示,6-11月,张裕集团直销公司资金回收均调整到中亚医药,虽然涉及的6个月调整资金仅560万元,不过仍显示出中亚医药与张裕关系非同寻常。

  根据张裕A2011年度财务报表,截至2011年底,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中,烟台中亚药业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和烟台中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占第一位和第三位,合计应收账款达2100余万元。

  201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当年6月末,中亚医药销售分公司和中亚医药,合计占款升至5100余万元。

  根据烟台市工商局资料,2011年12月26日,张裕保健酒公司与烟台中亚药业资产重组为中亚医药,表明上述两家最大的应收账款方存在一定的账务沿革,系同一家占款方。

  更多证据显示,中亚医药系张裕A关联方,而且张裕有意避之不提。

  中亚药业官方网站介绍信息中,中亚药业于1998年加盟张裕集团,并成立烟台中亚药业有限公司。

  但张裕A披露的公告中,无论是中亚药业,还是中亚医药,在与“本集团关系”一栏均标明为第三方,未标注系关联方。

  除涉嫌营销数据转移和巨额占款外,早在2011年12月15日,张裕董事会决定将以2011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帐面净值为1042万元,评估价值为1304万元的闲置保健酒生产设备,作价1304万元出售给中亚药业,这项交易也未以关联交易披露。

  本报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2010年11月,山东证监局发布张裕A整改通知指出,经查明,中亚药业和烟台酿酒实为张裕A关联方,2009年度两公司与张裕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约1500万和400万,然而,张裕A未披露上述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中亚医药法定代表人为李建军。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李建军历任张裕集团香槟酒厂副厂长、张裕集团技术改造处处长等职,并于2003年9月24日起任张裕股份董事、副总经理。

  2004年10月,张裕集团MBO过程中,烟台市国资委将所持张裕集团45%的股权转让给烟台裕华投资,其中14位高管通过烟台裕盛投资持股裕华投资实现高管持股。李建军正是其中14位高管之一。李建军同时通过烟台裕远投资持有中亚医药股份。

  尽管彼时中亚医药的控股权从张裕集团剥离,由张裕前高管成立团队持有,但是,中亚医药和张裕A的实际控制人仍指向同一高管团队。

  本报联系到多位张裕集团普通员工,均证实中亚医药在集团被认为是与白兰业务、红酒业务和代销业务并列的子公司业务。

  对此张裕证券事务部人士回应称,“关于关联事宜曾和山东省证监局……”,随后含糊其辞挂断电话。

  从占款额度增长看,张裕A与中亚医药的关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张裕将集团直销公司资金回收调整到中亚医药,或因此涉嫌向关联方转移利润。

  其中6-11月转移的资金回收总额尽管只有560万元,但系张裕销售渠道承担营销成本,这部分资金可能以净利润的形式计入中亚医药。如按年度简单推算,这一数字可能接近千万元。

  3月5日,北京一家券商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可能出于正常的资金调度便利和税收的考虑,但一些上市公司将本应获取的利益输送给下属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这一猜测如果落地,张裕A的目的可能是后者。

  除涉嫌营销数据转移和巨额占款外,2011年12月15日,张裕董事会决定公司将以2011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帐面净值为1042万元,评估价值为1304万元的闲置保健酒生产设备,作价1304万元出售给中亚医药,这项交易也未以关联交易予以公开披露。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亚方面占用张裕方的5000万,是贸易往来产生的经营性占用,还是有更深层次的缘由,至今张裕尚无说法。

  经销商反弹后期业绩待考

  3月4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对2012年度完成业绩不佳的区域分公司总经理做出惩罚,其中重庆、宁夏等5个省营销管理公司总经理降职为营销部经理,这一职位属于张裕各地营销管理公司中的非管理层普通职位。

  不过这一人事变更能否改变经营数据下滑尚难乐观预期。

  对于业绩下滑,张裕的解释称,主要是受国内葡萄酒消费需求增速放缓,及国外葡萄酒大量涌入,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营销难度加大,公司部分产品销售收入下降所致。其中对2012年8月份曝出的“农药残余门”只字未提。

  但据长江证券(000783.SZ)的数据,葡萄酒2012年进口量与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均回落至个位数。2012年2L及以下容量的葡萄酒进口量为26.3千万升,同比增8.9%,增速较上年回落56.1个百分点;进口金额为13.7亿美元,同比增7.7%。

  相比2009至2011年小瓶装葡萄酒进口量年均增60%以上的速度,海外进口酒的增量冲击实质上有所放缓。

  同年,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全年行业实现总产量138.2万吨,同比增长16.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438.5亿元,同比增14.4%。这反映出,张裕A的经营业绩或已落后行业平均水平。

  北京某券商资管人士指出,张裕经营业绩下滑,或主要是因其高档产品受海外高档品牌冲击。国内葡萄酒生产商需开发高档品种以增加消费者黏性。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外悠久的葡萄酒种植和消费历史使很多进口葡萄酒的品质优于国产酒,国产品牌在高档酒路线上难有突破。

  相比远忧而言,渠道老化及渠道矛盾隐现问题,则是张裕A经营不善的主因。

  按照上述知情人士的说法,由于扩充经销商数量,并提高经销商押金,在各地经销商中引起不小反弹。

  其中,新推出的从量保证金按照经销商销售量计提,这笔资金年度总体量估计达到亿元,需经销商提前质押给张裕,张裕通过冲抵货款的时间差,可无偿使用1-2个月。对此,本报2月20日曾对矛盾激化做过报道。

  张裕一位区域营销人士坦言,“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限制不同区域间窜货,在产商主导的营销模式下,这一战略可以对经销商做出适当限制。但在产商竞争激化,渠道主导的营销模式下,这一策略有所失当。”

  有经销商反映举措可能导致经销商“离心”,张裕实施三级营销体系和深度分销模式,其优势在商超、餐饮的环节,但实际情况是张裕产品难以掌握消费者,相比而言,经销商则对消费者的导向作用极大。

  “去年江西省抚州市就曾因与张裕规定不一致而联合上书张裕,这一事件对于经销活动带来的影响暂时难以量化评估。”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在一些省市,长城、王朝等品牌红酒铺货速度提升,给予经销商的优厚条件使张裕品牌竞争力减弱。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一些地市的经销商管理并不规范,往往是同一经销商经营多个品牌产品,因此张裕经销商分销模式可替代性较强。




  传,吉恩镍业先推进60亿海外项目 后提示子公司巨亏

  随着国内矿产资源争夺日渐激烈,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奔赴海外寻矿,然而这条路现在也并非一帆风顺。

  记者注意到,在吉恩镍业(600432,收盘价12.29元)3月16日发布的公告中就直接对海外投资风险进行了提示,但仍在继续推进涉及60亿资金的印尼红土矿项目。

  加拿大子公司亏损1.69亿元

  记者注意到,吉恩镍业目前海外子公司主要包括吉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吉恩矿业有限公司、JHGInternational和吉恩(香港)有限公司,上述公司合计资产总额93.18亿元。公司投资海外矿业大多通过海外子公司来承担。

  吉恩镍业3月1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重要的境外子公司”吉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被加拿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强调事项内容为:2011年度吉恩国际净亏损2769万加元(约合1.69亿人民币),不包括欠母公司的金额,累计亏损4559万加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吉恩镍业已经预付给吉恩国际2.84亿加元(约合17.30亿人民币)。吉恩国际仍需吉恩镍业持续的财务支持或融资以支付到期负债。吉恩国际及其子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09年吉恩镍业以3000万加元投资入股加拿大Liberty公司,然而该公司最后却被吉恩镍业称为矿山开采矿层的矿体比预想的结构更加不连续和不均匀,矿石贫化率提高,2010年开采矿石平均品位0.61%,低于预计值1.03%,这是导致该公司2010年度亏损的原因之一。根据最新公司公告显示,Liberty公司在2012年4月~8月短暂开工5个月后继续停产至今。

  除此之外,吉恩镍业还曾出资1.86亿人民币向参股公司中冶金吉投资合作开发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项目,公司2012年8月31日曾发布公告表示,2012年一季度该项目进行投料试车,已试生产出氢氧化镍钴产品,为下一步转入正式生产打下基础。2013年3月16日公司却发布公告称,该项目尚未进入正式生产,未产生效益。

  业绩预亏不改海外投资

  1月31日,吉恩镍业发布预亏公告称,预计2012年净利润或亏损3000万元左右。

  而在吉恩镍业预亏之后,公司却再抛60亿元投资印尼红土矿业计划。公司近期公告称,修正2011年的定增方案,将之前的吉恩镍业原计划发行股票数量为不超过3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每股20.36元的方案修正为拟发行不超过4.98亿股,发行价不低于每股12.07元的方案,募资仍为60亿元。

  此次定增拟投资“吉恩镍业印尼红土矿冶炼(低镍锍)项目”,该项目建设投资为65.3亿元,超过发行募集资金投入金额部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




  传,ST传媒现金牛被“宰” 4成利润来源被掐断

  ST传媒努力地想蜕变成蝶,但是传统媒体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窄。虽然2012年年报扭亏为公司迎来股价三涨停,但退出动车杂志摆放权招标以及一季报大幅预亏,让ST传媒离摘帽越来越远。现在公司拟转型影视以求自救,但影视早已经是一片红海,激烈竞争中“门外汉”ST传媒优势何在?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不禁让投资者担忧。

  4成收入来源被掐断

  3月11日晚,ST传媒公告称公司退出铁道部动车杂志摆放权招标,这意味着占公司营收近40%的动车杂志摆放业务将陷入停滞,次日其股价便以大幅跳空低开并跌停来回应。

  数据显示,ST传媒2012年《和谐之旅》杂志总收入只有2964.99万元,约占其2012年总营业收入7681.66万元的39%,但该业务净利润仅有740.02万元。

  据了解,动车组旅客列车杂志摆放权费底价为每种杂志3.5万元/组/年,公司如果在动车渠道上继续摆放《和谐之旅》杂志,每年至少需要向铁道部支付2450万元渠道费。“从目前《和谐之旅》业务收入及利润增长情况来看,其无法负担巨额的渠道费或融资财务成本,且难以保持铁道媒体未来快速增长的势头,反而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投入及亏损压力。”ST传媒公告说。

  转型影视前途未卜

  主营业务遭重创后ST传媒之后将何去何从,拿什么来弥补这近40%的主营业务收入呢?记者多次致电公司董秘瞿佳,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耐人寻味的是,公司在发布退出铁路媒体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收购富宇传媒股权进展情况公告》,公司拟以247.92万元收购富宇传媒100%的股权。

  富宇传媒是一家主攻电影电视的公司,目前持有《201314》《永不变形的金刚》《洪拳》三部电影的《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公司会不会在丢失铁路媒体后转向大众影视呢?翻阅ST传媒公告,“由于网络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预计传统媒体业务的未来发展生存空间将被大大挤压”。因此,公司急吼吼地想以收购富宇传媒,进军影视剧制作业务。

  但大手笔、大导演、大明星制的商业电影时代,一直经营传统媒体的ST传媒准备如何从竞争激烈的影视业中分一杯羹?过去两年富宇传媒经营状况并不好,2011年度亏损38.6万元,而2012年1~9月净利润也只是勉强翻正为1.8万元。

  主营业务遭遇重创令ST传媒的摘帽遥遥无期。因为2012年年报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与净资产分别为136.14万元、12762.73万元,所以2013年1月21日,ST传媒发布公告要求摘帽。但申请还未得到深交所的回应,ST传媒的业绩便受到重创。公司一季度预报显示,预计将亏损700万至1000万元。




  传,首次被控反垄断法 华北制药在美接10亿罚单

  全国知名的维C生产商——华北制药日前接到一笔天价罚单:被美国罚款1.62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美国被指控触犯反垄断法。对此,华北制药表示,公司收到正式判决文件后将启动上诉程序。专家认为,华北制药集团和其子公司维尔康仍有机会反诉。

  3月15日晚,国内上市公司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下属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尔康公司)在美国涉及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一案,陪审团裁决的损害金额为5410万美元,根据美国法律,这笔损害金额需按三倍赔偿。

  对华北制药而言,这一处罚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该公司日前刚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公司预计201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正值,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受此利空消息影响,上周五下午,华北制药被上交所临时停牌,公司股价最终报收于6.39元,下跌2.59%。但申银万国投顾卢敬之认为,这一巨额罚款是2011年华北制药净利润的8倍之多,由于是突发事件,目前市场还没有消化这一利空,周一开盘股价很难逃脱跌停的命运。

  华北制药3月15日发布的公告还表示:收到正式判决文件后,维尔康公司将启动上诉程序。接下来,华北制药和维尔康公司将如何应对?昨日,记者致电维尔康公司维生素部国际销售总监杜智威,他表示对于这个问题现不便回答。

  国际诉讼索赔专家、中国第一位美股索赔律师郝俊波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北制药和维尔康依旧有机会反诉,另外,此类案件也出现过和解的先例。”他认为,许多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基本规则缺乏了解,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他建议,企业在国外市场拓展业务,一定要聘用当地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编辑: 来源:华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