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3月11日电(记者杨丁淼、詹婷婷)“现在村子就像建在森林里,处处是这样的绿色银行。”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与儿街镇百福庵村的梁志仓看着过去的荒山渐渐变成了如今郁郁葱葱的毛竹林,自豪地说。
35岁的梁志仓是村里的种树能手。地处大别山区的百福庵村北边是山区,南边是丘陵,由于多数是荒山和坡耕地,过去种粮食跑水跑土还跑肥,收成很差,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
坡耕地种粮不行,但是适合造林。在政府的号召下,梁志仓2010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20亩地里率先种上了毛竹。
根据毛竹的生长周期,梁志仓给其他村民算了这样一笔账,政府每亩地给30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而一亩毛竹的种植成本只有200元,成材之后,竹子和竹笋的收益每亩至少1000元,毛竹还不怎么需要打理,未来这不就是绿色的“提款机”吗?
周边村民在梁志仓的带动下纷纷效仿,3年间,村里1400亩荒山已经披上了毛竹的绿色。
据百福庵村村支部书记余龙彬介绍,在六安市创建森林城市的背景下,百福庵村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55%,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的同时,村民的人均收入也翻了两番,从3年前的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8000元。
油茶是百福庵村里“绿色银行”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种植年代久远,品种落后,油茶产油率到了2009年仅有高产油茶林的二十分之一,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除了加强油茶抚育力度,村干部组织村民在临山边角地区种植了400亩油茶新品种,适合集中开发的地区则鼓励村民流转给大户承包造林。”余龙彬说。
中盛食用油科技公司就是当地油茶种植的土地流转大户,公司总经理王庆彬介绍,去年公司流转百福庵村2000亩坡耕地种植油茶,在开发区建成了油茶深加工基地。
“政府免费提供油茶苗,每亩地还给了我们500元的补贴。土地流转的期限是40年,油茶的寿命有100年,土地到期后,我们会把油茶林和土地都还给当地百姓,我们只负责深加工,要让荒山变成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王庆彬说。
不管是种树能手,还是土地流转大户,最热切期盼的还是技术人员对基层造林的支持。
“第一年种毛竹时,因为不了解气候和条件要求,毛竹的成活率只有20%。”梁志仓告诉记者,现在虽然有了经验,但是随着自己种毛竹渐渐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人委托他来种植和管理,梁志仓有些力不从心。
王庆彬的盼望则更加迫切,“油茶要经过8年才能成材,不仅不能出差错,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效益,我们现在每亩的投入在4400元,资金压力很大,所以想在林间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套种什么,怎么套种,都需要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作者:杨丁淼 詹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