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刘先生这两天很开心,虽然沪综指在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5%,但他还是赚钱了,方法就是通过ETF做空。不过刘先生仍表示,以后做多ETF的机会可能更多些。
刘先生坦言,他是做机电的,不太懂公司财务,所以利用基本面选股并非他的强项,平时较多通过技术面结合市场热点和政策导向选股,但股票从几百只扩大到几千只之后,K线形态千变万化,资金控盘手法多种多样。“我其实是个比较保守的人,花那么多时间选个股,不如直接做指数。”
刘先生把指数型工具ETF当成赚钱利器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市场ETF总规模达到1669亿元,数量有53只,其中60%是2011年之后发行。“我经常做的是2个,上证50指数ETF ( )和中小板ETF ( ),因为标的相对熟悉。”
谈到自己的盈利过程,刘先生开心地向记者侃侃而谈,“去年底这一波行情主要是由银行股带起来。后期感觉银行股涨得太多了,所以我就融券做空上证50ETF,而且是逐步建仓,最后再买券还券。第一,因为上证50波动较小,涨的时候力度不大,但跌的时候也稍微抗跌点;第二,上证50主要包含权重股,而上证180还包含部分二线蓝筹,所以如果银行跌幅较大,对上证50的影响也很大。第三,我这个人偏保守,所以做便宜的ETF,不碰期指。”
像刘先生这样利用指数型工具盈利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ETF总资产规模已达1.83万亿美元、数量达4700多只,比2011年时增加了40%多。被动型的指数投资,已成当今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的新趋势。
指数型基金属于被动型产品,简单而言就是跟着某种指数“亦步亦趋”。某基金研究人士向记者分析,多年下来,主动型基金的投资能力并没有多强,良莠不齐的产品肯定会有所淘汰。另一方面,A股指数的估值中长期看仍处在相对低位,所以指数盈利的概率要高。第三,从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被动型产品也是主流,比如美国大概只有1%是主动型产品,其他都是被动型。所以不管对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指数型产品都是一个趋势。
“其实ETF和指数还是有差异的,但趋势看对了就好,而且我对大势的判断仍然看多,所以估计以后做多ETF的机会更多些。”刘先生最后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