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称政府采购只买贵的 个别超市场价37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社科院称政府采购只买贵的 个别超市场价37倍

加入日期:2013-2-26 10:20:13

  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国法制的报告内容指出,2012年政府采购商品价格约8成高于市场平均价格。高于市场价1.5倍以内的商品占70%左右,另有市场价3倍以上的占1.86%的。

  政府采购买贵了?

  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国法制的报告内容指出,2012年政府采购商品价格约8成高于市场平均价格。高于市场价1.5倍以内的商品占70%左右,另有市场价3倍以上的占1.86%的。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专家吕艳滨指出,当前统一办公用品标准,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非常迫切。“没有统一的办公用品标准的话,难免有些采购超出市场价。”

  2002年规模为1009亿元,2011年则达到1.13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总量。为此,10年间中国政府累计预算节约财政预算资金6600亿元,占GDP(地区生产总值)的2.4%。

  只买贵的?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2012年1月1日到9月30日,4省协议供货商品的调查,在11万多件商品中,有22件商品的商品单价超过市场平均价的6-37倍。

  其中,某地方显示采购了1台计算机,同类型号市场平均价为2649元,但是政府采购的单价为98730元。

  而即使去掉这些商品,以及其他需要特供的商品等(如警务工具、消防用具)外,仍有79.86%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其中70%左右、21%的政府集中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的1.5倍、1.5-2倍。另有1.8%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3倍以上。

  这些高出市场平均价3倍的商品,包括移动存储的硬盘,照相器材,以及电脑内存、硒鼓、投影机灯泡等耗材。

  在调研的高于市场平均价商品涉及15190件,实际支出合计7934万,占全部商品总件数的79.86%,占全部商品支出的85.68%,实际多支出了2074万。

  市场平均价主要按京东和淘宝计算,由于这些电子商务公司没有门面租金,价格显得偏低些。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专家吕艳滨指出,政府采购应该从网上电商下单,可以节约资金,“电商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平均价,而不是到店铺去买。”

  提高透明度

  解决政府采购价格偏高的问题,需要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并统一办公用品标准。

  目前政府采购透明度有待提高。比如本次社科院在全国地方的政府采购数据获取中,遇到了巨大阻力。仅仅有广东、黑龙江、江西、福建的信息,其他省市的数据并未获得。

  更多的省市并不愿将商品型号、采购数量和成交单价等信息公开。这就使得实际的政府采购存在虚报高价的可能。

  而所以8成政府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也与目前的政府采购的协议供货制度需要改进,同时需要进一步统一办公用品标准等有关。

  协议供货,是指在协议有效期内,通过招标方式,采购人直接或者谈判以及询价等方式与协议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由于很多协议供货往往有周期,一般以半年或季度为周期,实际上该期间价格变化很大,特别是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快。

  而目前政府采购商品统一性有待提高。比如前财政部仅仅要求对台式机和打印机的配置,分别提出了6项、7项统一的配置标准。这杜绝了天价采购和豪华采购现象。但成千上万的其他政府采购商品,特别是特供商品,仍无统一标准。

  上述社科院报告指出,“有些特供商品仅仅是外观、包装或者型号的区别,但其价格却远高于同类商品,并未体现出与采购高价对应的产品性能和附加值。”

  财政部公布2013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

  首次提出研究完善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和执行机制、按历史成交结果编制采购预算

  2013年,全国政府采购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政府采购法规和政策,全面加强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的通知》(财办库[2013]21号,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首次提出研究完善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和执行机制;严格按购置费预算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历史成交结果编制采购预算和计划等要求。推进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工作、完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构建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等8个方面工作被列入《工作要点》。

  在构建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中,《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完善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和执行机制,细化节能环保产品参数指标体系,实施新增品目公示制度。同时,完善和细化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政府采购扶持政策。推动在工程项目采购中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结合当前实际,《工作要点》提出了落实厉行节约的要求,明确采购预算和计划必须严格按购置费预算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历史成交结果进行编制,并督促部门在部门预算调整过程中做好政府采购预算调整工作。同时加强计划审核管理,严禁配备超出机关办公基本需求的高档、高配置产品。

  《工作要点》明确,积极推动政府采购行业协会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制定从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完善采购代理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开展中央与地方协作调研,加强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改革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分析。

  《工作要点》提出要继续推进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工作,明确结合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强农惠农富农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财政政策的落实,开展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项目政府采购工作。在做好通用类服务项目采购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制度措施。

  根据《工作要点》,财政部将继续加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力度,不仅要强化集中采购管理,加强集中采购机构考核,规范集中采购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工作,倡导开展区域联合采购,还将推进批量集中采购改革工作,扩大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品目范围,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与此同时,财政部将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供应商、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

  为了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要求各地按照《全国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和《政府采购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做好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制定修改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规程,规范采购文件编制以及招投标、质疑投诉等各类信息公告内容,制定完善各类政府采购标准合同文本。

  此外,财政部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制定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文件编制规范、中央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规程、中央单位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等制度办法。并要求各有关方面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财政部的工作安排,根据既定职责分工,积极稳妥做好我国加入GPA谈判及应对工作。(中国政府采购报)

  政府采购应该增加透明度

  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法治蓝皮书》指出,政府采购并没有做到物美价廉,特别是协议采购的价格与公众期待相去甚远,不仅没有价格优势,甚至比市场平均价更高。

  《法治蓝皮书》指出,通过对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1月1日至9月30日之间协议供货商品成交记录的统计发现,有高达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其中,56.1%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倍(不含1.5倍)以内;17%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2倍(不含2倍);5.2%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2—3倍(不含3倍);1.5%的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3倍以上。

  尽管在政府采购和信息公开方面,我国有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但政府采购中暗箱操作、监管缺位还是普遍存在的,为使信息公开制度贯彻到底,确保信息公开制度的可操作性,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应当符合全面性、真实性、合法性、最新性、易得性和易解性标准,并规定违反公开原则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公开原则充分落实。

  此外,还应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弥补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比如在对单一来源和进口产品审批时,财政部门不可能了解每一个申请理由是否充分,难免会被一些供应商“钻空子”,而通过信息公开,将申请理由向社会公示,则可以让其他潜在供应商、相关专家和社会普通人士共同参与监督,提高审批的准确性。

  《法治蓝皮书》报告显示,在批量集中采购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的比较显示,中央机关批量集中采购商品的成交价全部低于或者等于市场平均价。这说明要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应理顺管理体制,统一政府采购平台,整合政府采购监管力量,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应当对进入政府采购平台的政府采购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采购单位、供货商等主体之间实时准确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并在建立市场价格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价格比对机制。(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