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证券一年8保代离职 回应称20个已足够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瑞银证券一年8保代离职 回应称20个已足够

加入日期:2013-2-25 10:20:04

  “每年瑞银证券投行部都会优化团队,在保代双签和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的确需要控制保代数量和成本”

  近日,北京一名熟悉瑞银证券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2011年底的保代团队在2012年已走了8人,不知和去年瑞银集团的全球裁员有没有关系”。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2011年12月至今,从瑞银证券离开的保代有8人,分别是:王钦刚、范文伟、张鹏、劳旭明、乔捷、龚俊杰、刘屿。

  瑞银证券内部人士认为,瑞银证券注重保荐业务和非保荐业务,通道业务和非通道业务均衡发展。“在证监会放宽保荐人签字项目家数后,保持20人左右的保荐人队伍,完全可以满足我们保荐业务发展需要。”

  而去年瑞银证券也从中信建投、江海证券、光大证券挖人补充血液。目前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瑞银证券的保代人数为22人,加上新挖来的尚未更新信息的2名保代,共24人。

  一年走8人

  上述瑞银证券内部人士称:“保荐代表人的流动属于正常行为。瑞银证券会根据业务需要引进外部优秀的保代,也鼓励员工参加并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培养自己的保代队伍。另一方面,我们也尊重保代的职业选择。”

  一名北京投行人士指出,自2012年9月瑞银证券投行负责人赵驹从瑞银证券离任,加入瑞银集团后,人员流动就开始大了起来。

  资料显示,乔捷、龚俊杰、劳旭明、刘屿就是在2012年9月后转投新东家,其中乔捷是在2007年赵驹转战瑞银不久就随其由银河证券跳槽至瑞银证券的。

  在履任瑞银证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之前,赵驹曾是银河证券投行部的关键人物。他执掌瑞银证券投行部后,带来了近10人的团队。赵驹的离开,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对瑞银证券的影响是“釜底抽薪”。

  不过,熟悉瑞银证券的王先生否认了上述观点。他表示,赵驹虽然升任瑞银集团投行亚洲区副主席,不过他作为瑞银投资银行的核心人物,将代表瑞银集团作为顾问继续支持瑞银证券投资银行部的业务发展。

  赵驹离任后,取而代之的是丁晓文和李宏贵,二人被任命为瑞银证券投行部联席总监。李宏贵是首批保荐代表人,2006年加入瑞银证券,先后承担中材国际西部矿业中国中铁IPO项目的保荐承销工作。而丁晓文是赵驹的老部下,2001年至2006年,在银河证券投资银行部任副总监;2006年加盟瑞银证券,他的保荐项目包括比亚迪美邦服饰西部矿业中国石油IPO项目。

  对于去年频繁的人员流动,上述王先生表示,每年瑞银证券投行部都会优化团队,在保代双签和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的确需要控制保代数量和成本。

  目前瑞银证券共有7个IPO项目在审核,均无上述离开保代的项目。

  瑞银证券投行部一名执行董事告诉记者,瑞银证券去年保代流动确实相对较大,但整体来说投行部管理层人员比较稳定,走的几个级别大多是执行董事,中坚力量司宏鹏、刘文成、高轶文等人仍然很稳定。

  离开的保代中,范文伟2009年10月加入瑞银证券,2012年9月转投瑞信方正。在瑞银证券工作两年间,范做过一单歌华有线可转债项目,并与张鹏一起承揽了浙江前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发项目,但该项目被撤回,张鹏在瑞银工作两年尚未贡献一个项目,目前加入平安证券。

  2010年11月劳旭明从华泰证券转战瑞银,至今尚未做成一单项目,2012年11月被德邦证券挖走。龚俊杰与劳旭明一样,2011年3月加入瑞银之前在银河证券投行部工作近4年,也无一单项目在手,目前加入财通证券。刘屿在瑞银入职10个月后便另寻新东家中信建投,她在2008年做成中兴通讯可转债项目后尚无其他战绩。

  证券业协会显示,瑞银证券投行从业人员107人,其中保代22人,有9人是当年跟从赵驹从银河证券而来,有2人是去年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分别是来自江海证券的李鹏和来自中信建投的王道达,各自有6年和12年的投行从业经验。另外,瑞银证券还从光大证券挖来董事总经理沈毅。还有数名名正在注册保代。

  开拓非通道业务

  此前,一名熟悉瑞银证券的资深人士曾向媒体透露:“赵驹离开,瑞银证券后继还会有一系列的调整,包括组织构架、人员管理等方面。”一位熟悉瑞银证券资深人士透露。

  后者,理财周报记者向瑞银证券求证,表示目前投行部并未有调整架构的打算,仍然是7个小组的架构。

  据了解,当前7个小组中,包括按照2个行业划分的小组、3个通用小组、1个并购小组和1个产品组,一般由董事总经理或执行董事担任组长。

  但即使架构上无发生变化,目前一级市场的形式也促使瑞银投行在业务上进行转。

  2012年,瑞银证券A股IPO项目的成绩单为0。目前瑞银在证监会上报的IPO项目总计7家。其中5家为主板,1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除拟上主板的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审会外,其余6家均在“落实反馈意见”阶段。

  前述瑞银内部人士称:“要以业务多元化对冲IPO市场放缓带来的风险,一是做好财务专项核查工作,项目组交叉审核;二是债券短平快,还得抓紧;三是拓展再融资和并购业务。去年形势对我们冲击并不大,就是因为好年景我们的IPO也没那么多 ,而债券和再融资一直是我们的强项,跨境并购业务也可圈可点。”

  2012年,瑞银证券股票承销金额以逾140亿元在全行业排名第七,是挺进前十的唯一一家合资券商,其中增发项目6个,募资规模125余元,排名第四;公司债以210.67亿元的募资规模排名第三;在2012年已完成的并购项目财务顾问排名榜中,瑞银排第二。

  “通道业务减少,大力拓展非通道业务,是瑞银证券今后的工作思路。”上述熟悉瑞银证券的王先生说。

  作者:田小蕾 (来源:理财周报)

编辑: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