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崩溃的预示 胡祖六:杀富济贫 吴敬琏:更可怕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檀:崩溃的预示 胡祖六:杀富济贫 吴敬琏:更可怕

加入日期:2013-2-23 9:49:0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首单B转A方案遭散户质疑 桂浩明:不具备推行价值
  李志林:二八行情不符合中国国情
  谢百三:推广房产税 假离婚一定成风
  叶檀:美国楼市如何限购
  叶檀:中国局部房市崩溃的预示
  张维迎:既得利益者变成改革者的时候才有希望
  胡祖六:收入分配改革目标不应是杀富济贫
  马云:环境污染让我睡不着觉
  吴敬琏:没有竞争的市场比没有市场更可怕
  王石:请企业家不要移民

  首单B转A方案遭散户质疑 桂浩明:不具备推行价值
  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作为两市首家计划B转A的公司,昨天,东电B股重组方案出炉,以大股东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电B方式,即通过东电BB股转A股,实现浙能电力的整体资产上市。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在资本市场上引起热议。
  首单B转A方案正式出炉后,停牌已经3个月的东电B昨天、今天,连续两天都是全天一字涨停,今天收盘报0.694元。市场分析师表示,在东电B股停牌期间,B股市场迎来一轮小牛市,平均涨幅接近30%,这是东电B股强势走牛的直接原因。
  东电B的持续走强是追随大势,还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对此作出分析评论。
  桂浩明:我想两者皆有。东电B停牌的这三个月虽然B股大涨,从不到200点到最高幅度达40%左右。股市上涨以后对它来说有补涨的要求。另外根据东电B的公告,其换股的价格是0.779美元,折合人民币4块9。回头来看东电B在停牌前的价格,去年的11月份是0.57元,如果大家认为它开盘以后不会破发,也有一段时间要上涨,所以只要不破发,这个上涨应该还给东电B股股东。东电B在这波行情当中借助了改革的动力,也借助了大势,两方面因素都有。
  尽管东电B转A方案开创了沪市纯B股改革新的模式,也开创了纯B股转换的新途径,但无论是B股市场还是东电小股东却都不买账。在东电B股的股吧中,小股东们纷纷发帖鸣不平,4.9元的换股价格比停牌前溢价35.7%,而同期上证成份B股指数上涨了36.7%,也就是说换股溢价低于B股大盘涨幅。还有投资者说,近期B股的飙升,这对解决B股问题带来了很大压力,成本会大幅增加。东电B换股价太低,涉嫌侵占散户利益。但桂浩明认为,侵犯小股东利益之说并不客观。
  桂浩明:我觉得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中小股东希望股价高一点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涉及侵犯小股东利益仍需要讨论。东电B股掌握A股的价格是根据现在电力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参照均值的市盈率,再结合东电整体上市要变成智能电力的基本情况来加以测算的,我觉得这次的定价主要还是市场定价。
  至于它的溢价幅度比大盘涨的少,我想这本身也是市场的选择,应该说大盘找到一个平均值有可能会高,但也有可能会低,对照像万科,像东电B它们转H的话,实际上溢价只有5%,这些股票大涨实际上是在像香港股市再去上涨,B股转为H股的上涨。如果东电B将来能够顺利的转化为智能A股的话,如果智能的A股在4块9的基础上还能大涨也也是市场给予的,但是不保证到时候一定会大涨甚至也有可能会出现下调。
  这种情况下说对中小投资者利益造成侵犯,我觉得并不是很客观的说法,当然投资者希望价格能够定的更合理一些,有关方面能够出示一下定价的合理依据,我想这个愿望应该得到满足,但是市场究竟什么价格,最终还是让市场本身来决定。
  关于这次东电B转A的方案,上海一位券商投行保代表示,多年来B股市场是国内证券市场的‘鸡肋’,监管层对B股改革势在必行,东电的B转A可能让目前B股市场多了一个改革方向。但反对的观点认为,东电转板方案不仅毫无新意而且存在漏洞,恐怕不能成为B转A的样本,甚至有可能被二级市场股价倒逼。桂浩明认为,东电B的做法并不具备普遍推行价值。
  桂浩明:我觉得东电B转A是带有创新的,不过它不是简单的从B转H,实际上是把B股股份通过公司来定向增发A股,然后把它吸收掉再换股,并不是B股简单的转换为A股的操作。它能够深入的特点就是只有发行B股而没有A股的公司,所以这个方案就不适于同时兼有A、B股的公司。
  其中最大的障碍在哪里?A股股东并不愿意创新,本来A股有一定的流通盘,B股在涨过来以后扩大了流通盘,相当于大非小非解禁上市,过去在解决股改问题的时候大非小非解禁是给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现在B股不可能支付对价,反过来B股价格低转过来之后能涨30%、50%甚至更高,所以A股股东能否同意就是个问题。
  由于东电B不涉及到这个情况,所以这个方案可以用,但是不具备普遍的推行价值,所以我觉得东电B还只是属于较低层次上的、现行制度框架之内的小打小闹。要想对现在的B股大多数品种都能够有借鉴意义,就需要顶层设计,要有制度创新。在这方面东电B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我们不能苛求东电B,但是希望管理层尽快出台B股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让那些有条件的公司自己去做,没有条件的公司去自生自灭。
  这次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B转A的一次尝试,但是近期市场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19日,万科A公告,已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关于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A1申请表;20日,丽珠集团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B股转H股的方案。昨天,东电B也公布了转A股的计划公告。
  桂浩明:B股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中比较早的一批,也对中国引进外资进入金融市场起到了作用,但是多年的经验显示,B股这个模型未必合适,所以已经长期没有再发行新股,融资功能丧失,基本上属于停滞状态。各种实践都在推行,表明B股今后从发展方向来看未必还会继续存在,有可能会转化为其他更合适的投资品种,但是要真正走完这一步,恐怕还得要有更多的方案选择,因为从现在来看,这些方案对多数B股并不合适。(中国广播网)

 

  李志林:二八行情不符合中国国情
  华东师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正当绝大多数人根据历史惯例和周边股市的表现,预期春节后股市必定开门红时,正当媒体上关于散户后悔没听证监会郭主席的话,没买银行股和大盘蓝筹股的忽悠满天飞时,节后的股市却来了个开门黑,以银行股、地产股为首的大盘蓝筹股连续跳水,导致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等大盘股指数连续暴跌,将今年元旦以来的上涨成果几乎吞没。
  相当多的看好大盘者在被打了一记闷棍后,忙不迭地在寻找各种原因,期待大盘股再创辉煌。我则认为,大盘股狂炒行情结束了,二八行情不符合中国国情。理由是:
  1.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太弱难以发动二八行情。国际成熟股市中,机构投资者拥有的资金通常占市值的60%--70%,所以炒作大盘蓝筹股如鱼得水,吞吐自如。如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都能轻松地翻倍,并且离历史大顶仅一步之遥。而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只占市值的10%左右。尽管银行股的市盈率只有5-8倍,尽管新股停发已3个多月,尽管管理层开足了舆论机器,号召人们买银行股和大盘蓝筹股,尽管QFII等外资率先抄底大盘股,社保、保险、基金奋勇跟进,但指数仅涨了不到500点,基金的仓位便高达89%,动弹不得。而当QFII、社保、险资、基金刚一减持银行股,便演绎了大盘股多杀多的惨剧,将后知后觉的、天真善良的高位追涨大盘股的中小投资者,再一次套在冬天高高的山顶上。管理层没有深思为什么股指会跌到1949点、银行股市盈率为何4--5被都没人要的供求严重失衡原因,却在机构投资者仅占10%的市道,仅靠新批了100亿美元QFII额度,就贸然发动二八行情,甚至有人叫喊为期五年的大牛市已经到来,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封闭市场难以支撑二八行情。美国、香港股市之所以炒得动大盘股,是因为他们是开放的、国际性的股市,只要经济和金融形势向好,股市估值过低,国际游资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自由进入,将股价一波一波地推高,甚至炒过头。先期进入的机构,也可因有强大的接盘,游刃有余地退出,股市也不会造出现大幅波动。
  而中国股市,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股市。尽管QFII入市资金资金已超过300亿美元,但也只是沧海一粟。一旦国内外大机构在大盘股中出货,便会发现:没有大接盘。连第一大权重股中石油的最大日成交量只有3000多万股、2亿元;有3600亿盘子的第二大权重股工商银行,最大日成交量只有1亿股、5亿元,它们的股价便可以轻松地跌3%-4%,并带动大盘暴跌3%-4%。可见,在封闭的中国股市,在底部时,机构合力,可以同甘苦,将大盘股暴涨50-100%,但到了高位,获利丰厚时,大机构却不能共安乐,争相出货,便导致股市暴跌,随后大盘股便长时期被边缘化。难怪对此有切肤之痛的以王亚伟代表的国内基金,都不愿意买银行股和大盘蓝筹股。
  3、二八行情必然导致单边市。由于中国股市指数编制的缺陷,十来个大盘股便可以操纵整个股市的命运。历史上,2011年6月的2245点,以及2007年10月的6124点两个大顶部,都是机构靠狂炒大盘股而令股市单边上升造成的。随后,当机构在大盘股中出货,便形成了长达5年以上的单边下跌熊市。凡是炒大盘股都没有好下场,都给股市,尤其是给中小投资者带来长期的灾难和痛苦,至今中国股指仍比金融危机前的高点打四折,在全球垫底,罪魁祸首便是二八行情。
  去年12月4日1949点以来的行情,也是管理层亲自导演的狂炒大盘蓝筹股的二八行情。其结果,也造成了连涨495点的陡峭的单边上升市,终于让郭树清主席认识到如此发展下去的危险,不得不发出一天涨3%--4%我心里就害怕、要多做波段的警示。然而,本周,当抄底的QFII和国内的机构刚一出货,市场便出现了单日3%--4%的暴跌,请问郭树清主席:你是不是也害怕了呢?
  4、二八行情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政策趋向。十二五规划早已确立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转型;适当降低经济增速也已是政府的既定方针;全球经济不景气和中国出口下降,也对周期性产业形成很大压力;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事关国家经济、金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即使在政府换届后,也绝不会有任何的放松;地方融资平台的10.7万亿问题贷款,十多万亿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隐性坏账,存贷差的缩小趋势,二套房贷款的从紧,都对银行股、地产股、钢铁股、水泥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构成重大的冲击。所以,发动以周期性产业大盘股为主流的二八行情,虽然在证券管理层看来,有静态市盈率过低的理由,似乎可以收到快速拉升股指之效,以便为重启IPO创造条件,但从政府的政策趋向看,不免有逆向而行之嫌。
  5、二八行情源于估值标准理解上的偏差。近一二年来,主流舆论一再宣传:20--30倍市盈率中小盘成长股估值太高(其实,发行市盈率便已普遍在40倍以上),而8--10倍市盈率的大盘蓝筹股则估值太低,具有罕见投资价值。由此,管理层希望市场将资金都投入到大盘蓝筹中去。这便是二八行情的产生缘由。
  其实,在国际成熟股市中,银行股的市盈率也就是8倍左右,大盘股的市盈率从来就比小盘股要低许多,这是合理的现象。
  中国股市20多倍市盈率的中小盘高成长股的估值并非过高,8倍市盈率左右的银行股和超级大盘股的估值并非过低。上周有人硬说银行股还有15%的上涨空间,建议人们还可以追涨,就正好成为抄底的外资高位大量减持、落袋为安的垫脚石和牺牲品。须知,大资金减持从来是需要让利15%--20%的。从上到下存在的对大小盘股估值偏见所导致的二八行情,实有失偏颇。
  6、二八行情不符合中国股市文化。中国股市的现实是:以中小散户为主体,机构只占10%;26%的中小投资者,却占据了85%的交易量;90%的股票是中小盘股。中国股市的政策取向是:倾斜于新兴产业的中小盘高成长股。
  于是,作为新兴市场长期形成的炒高成长行业、炒预期、超未来、炒业绩大幅预增、炒高送转、炒重组的股市文化,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八二行情才是广大投资者最喜闻乐见、最有宽度和深度、最容易受益、最激发人气、最有大众基础、最容易走慢牛、最能持续的行情,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大盘股搭台、中小盘股唱戏,轻指数,重个股。相比之下,一花独放、一枝独秀、的二八行情只能阶段性出现,若演绎得过分,便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让多数投资者赚了指数却赔了钱,从而脱离了作为市场主体的大众,没人愿意为此喝彩,更不要说高位去接盘,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7、二八行情终结有助于八二行情登场。如果说,去年12月-今年1月,市场主流是二八行情、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跑赢大盘的话,那么,进入2月份后,尤其是春节后,八二行情已悄然登场。至本周末,各指数的最大涨幅是:上证综指25.3%,上证50指36.6%,沪深300指32.6%,深成指31.3%,中小板33.1%,创业板45.8%,深综指34.7%。中小盘高成长股后来居上,创业板更是一骑绝尘,创业板和中小板春节后却是开门红的。
  大盘股的领头羊民生银行以61亿天量、122%的巨大涨幅、最高价的11.91元、7天暴跌22.2%形成了大头部,以及领涨的上证50涨幅达36.6%、连续7天大跳水跌11%,以及周五沪市成交量萎缩到800多亿,这些便是二八行情结束的标志,其后即使有反抽,也改变不了其颓势。鉴此,应丢掉大牛市的幻想和忽悠,做好大盘股可能要坐一两个月的冷板凳,为慢牛行情站岗放哨,重新被市场边缘化的精神准备。
  而2-3月份,八二行情反而更精彩了。前期在拉升大盘股时,众多机构不与争辉,而是乘机在中小盘股中震荡打压,吸足了底部筹码。同时,新近从大盘股撤退的机构,尤其是最近以追求绝对收益为宗旨的社保基金新开的30个户头,主攻目标就是中小盘高成长股。可以想见,,当大盘股进入调整时,大盘将从原先的快牛变成慢牛。2444未必是上半年的最高点,但在未来200点狭窄的上涨空间中,领衔的将不再是大盘股,而是靠二线蓝筹股,以及小盘股将轮番爆发、此起彼伏、缓慢推升所赐,靠它们逐步地去将先前被大盘股吞掉的指数夺回来,半数以上的中小盘股将会跑赢银行股先期的50%涨幅。不妨说,市场已开始进入个股精彩时间。
  人生难得几回搏。对相当多的人而言,此生恐怕再难碰到新股停发8、9个月的好事。因此,在剩余的2--3个月的扩容真空期里,投资者务必把握机遇,积极操作,弃大从小,轻指数重个股,尤其是要凭智慧去精心研究和发掘有业绩高增长和股本高扩张的潜力上市公司,获取超额收益。这将决定每个人2、3月份乃至全年投资的成败得失。(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推广房产税 假离婚一定成风
  忽然结束了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国五条。笔者非常支持与拥护国务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调控必须科学合理。特别是对房产税扩大试点范围一事,我深为不安。有言在心,如梗在喉,不得不一吐为快。
  ①、过年时,发现有恩爱夫妻竟然假离婚了,很同情之
  过年,去友人家拜年,一对非常恩爱的中年夫妻,男40多,女30多。男的在上海任公务员,高大英俊、能干;女的是老师,温文尔雅、美丽得体。
  其小孩读初中,很聪明。他们谈到对股市与房市的看法,担心房价要涨,小孩将来毕业后买不起房,只好在不久前假离婚,去买了一套新房。看得出,他们夫唱妇随,非常恩爱。他说:谢老师,早被你预见到了。只好假离婚,躲税,买新房,真没办法。不过,从孩子到领导到单位,到左邻右舍,都无人知道他们假离婚。离婚证大概只收几十元钱,又属个人隐私,无人会讲、会传的,我也会绝对保密。
  我惊讶地愣愣地离开了他们家,心里非常难过,可谓是百感交集,十分同情之。这么一对男才女貌、知书达理、恩爱的公务员、教师夫妻,为了买套新房避房产税,也假离婚了。其他普通老百姓呢?
  ②、上交所里也有假离婚的
  想到前年,上海证交所几个研究员来请我吃饭。席间谈及,为了争取买房得个便宜的银行贷款利息,也假离婚了。(当时还没出房产税)
  起先,他们仅仅是为了争取买新房贷款利息低一些,节省些钱。结果在假离婚时把原有的两套房都分给女方,男方净身出户。谁知女方弄假成真,真的要和男的离婚,不复婚了。男方在财产上吃了大亏,又告到法院,正等候处理。那天那个男方也来吃饭,低着头,非常沮丧与难过,愤愤之心,溢于言表。
  ③、只要房价上涨,房产税普及,就会有百万对夫妻假离婚
  我可以肯定,只要70个大中城市,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仍上涨,普遍实施房产税,就会有百万对夫妻假离婚。假定每年交1.5~2万元税,70年就是105万~140万,等于70年后多付了一套房款。谁愿意呢?特别是工薪阶层。小孩要成长,要成家,男青年无房就等于无法谈恋爱,无法娶妻生子啊!哪个父母会不担心呢?由于假离婚都不会讲的。一是真不愿意离婚;二是感情很好,会继续非法同居;三是要面子;四是怕影响单位形象;五是怕小孩成长有心理阴影。因此,假离婚都是很保密的。但在全国,尤其是京、沪、广必定人数多多。长此以往,几十万、几百万例都会发生。
  ④、假离婚的逻辑程序
  我了解过一些情况。假离婚一般都是:第一,高高兴兴,男女拉着手去离婚的。第二,事先写好协议书:离婚不离家,不准不回家。第三,长期非法同居,不准有外遇。第四,所有房子归一方(一般是女方),男方净身出户。第五,买了新房,避完税后,3~6个月后复婚。(离婚夫妻又复婚,带了两三套房来的,是不会、也不该征税。)你说我是假离婚,污蔑。当时感情破裂,动刀子了,现在夫妻又破镜重圆了,你说得清吗?
  ⑤、和雨果笔下的门窗税一样,房产税是典型恶税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痛斥当时巴黎为了限制买房而征门窗税,称其是恶税。人们为了避税,不得不少开门窗,有的甚至两家人开一个窗。他辛辣地嘲讽税政官是对阳光和空气征税。这个税后来只好无疾而终。
  ⑥、我国也有恶税--宴席税,房产税
  恶税就是设置税种不合理,不得当,不但不刺激经济向上,反而导致人民生活混乱,破坏和谐社会,压抑了经济,起到相反作用。
  前些年李鹏任总理时,设立过300元以上要交宴席税。人们就开299元的发票,且分几天开,来躲税。现在看来,是何等令人可笑啊!西红柿从0.4元涨到5~6元,大葱从0.3元涨到3~4元了,300元的宴席费打得住吗?
  结果无地方认真征。不久后,李鹏只好宣布:此项税是否征、怎么征,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决定。也是不了了之了。
  这次将导致很多家庭假离婚的房产税,肯定是恶税。夫妻夫妻,天地之和,夫为天,妻为地,百年好合,千年修来。怎么可以为了买新房去离婚呢?古代是非常怕休妻的。
  想不到,到了21世纪的文明昌盛,中国到了五千年来最好的盛世,因为房产税而出现大量假离婚,这不是恶税,是什么?把整个中国文明社会都搞乱了,伦理都没有了,是良税吗?
  ⑦、房产税推广全国,假离婚一定成风,和谐文明被破坏,贾康等将成为历史罪人
  关于征物业税、房产税问题,我受凤凰卫视之邀请曾在一虎一席谈与财政部研究所长贾康等人激辩。
  他们代表财政部观点。一伙三人中有人说:我们想到了假离婚,但是坚信整个国民的素质总体是高的,绝大多数人不会为了避点税,就假离婚。我非常嘲笑他们的书呆子气。民间传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就亮。但有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你政策多变,还不允许我老百姓对策多变吗?我敢肯定这项令人厌恶的房产税,一定会失败,也没有地方政府会喜欢。因为征税会造成土地拍卖价下跌。恐怕只有重庆红歌时代的薄熙来会为出风头而欢迎它吧。上海市是相当谨慎的。我从市领导去北京中领悟出来。而贾康是此恶税的始作俑者,无疑将成为导致很多家庭假离婚的历史罪人。历史一定会证明!
  ⑧、房产税根本无法调控房地产市场!
  中国大城市房价上涨是九大因素造成的。现在这些因素均在,一个也没有消除,房产税恰好抽刀断水,扬汤止沸,完全调歪了方向。
  九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中国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急剧增长。在2000年,中国整个社会的货币与准货币(即M2)为11.8万亿元。从1949年到2000年,共51年,是11.8万亿。从那时到现在是12年,成了100万亿元(前一段看到的数据是99.7万亿元,现在又过了一个月多了。)这12年来,M2是当时的8.4倍。复旦大学附近的房价从4000元/m2涨到3.5~5万元/m2,基本是8~11倍。货币投放那么多。房产,特别是机会最多,管理最好,有500个医院,500所中学,40多所大学,14条地铁、轻轨,四座黄浦江大桥,几十个双层隧道,文明治安特好,工资福利又高的上海市的房价,能靠房产税限住制吗?
  这就好比拼命给澡盆里放水,又压个脸盆不让涨,可能吗?当大量货币汹涌而来时,不会什么都一齐涨的。只有大城市的房地产,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之向往,拥有为快的地段房价会上涨。贾康等人懂吗?还财政研究所长呢,宏观经济学知识等于零。这个房产税应该向周小川征啊!他是央行行长啊!
  什么投资性、投机性买房,也是胡扯。货币投放涨了七、八倍,房价同步涨了七、八倍。十年前买房费只是部分躲过了这场以房地产为主的隐形通胀,怎么是投资性、投机性通胀呢?是防通胀性买房啊!
  为了躲避通胀,世界上很多大经济学家自力理财很好。凯恩斯就是理财大师;也有的大经济学家到晚年有多套房子,美女成群。(原文如此)
  你贾康等在5~10年前不多买一套北京的房子,避避通胀,只能说你是个假财政官员,假经济学家。不是不懂宏观经济学,就是占着国家重要权力位置乱出主意的傻官。最后,中国现行的房产税是一种新税种,即物业税、房产税不是原有的、从未经过全国人大会批准,它是合法的吗?(金融投资报)

 

 

  叶檀:美国楼市如何限购
  从明年开始,贷款人承担的利率将增加。放贷机构必须根据贷款的“指数指导利率”来批准借款人的贷款,即放贷机构从该笔贷款获得的利润加上该笔贷款挂钩的利率指数。《华尔街日报》表示,某笔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的利润为2.25%,而其挂钩的一年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水平目前为0.82%,那么指数指导利率便为3.07%。由于此类利率通常都比贷款的初始利率高,一些贷款申请人将会发现,根据新规定他们有资格获得的贷款的数额更小了,而成本更高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监管者开始单独提高房贷利率。
  面对复苏的市场,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试图在低利率时代,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增强贷款信用,防止出现次贷危机式的信用崩盘。
  美国的信用管理手段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限购,当然,美国不会用户籍制度进行限购,而会通过工资单、税单等审核还款能力,如此一来,无收入阶层当然被摒弃在购房者之外,低收入阶层通过抵押贷款寅吃卯粮提前过上幸福生活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在低利率环境下,通过信用审核、贷款利率控制房地产市场温度,这是房地产调控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部分已经实行,如将提高首付比例,如单独提高房地产市场利率,但有些恐怕几十年内都无法实行,如通过信用控制房贷风险,关键在于中国的税单与工资单,并不反映真正的收入,家庭消费也未必反映真正的支出——闷声发大财,谁也不知道有多少钱。
  中国有中国式的方式,如提高首付比例与房贷利率,如反腐,如征收资本利得税,所有这些方法都不是金融办法,而是旨在减少收入差距、促进财产公平的社会手段。
  房地产在中国不仅是房地产,还是实体经济、收入差距、结构失衡的象征。


  叶檀:中国局部房市崩溃的预示
  财经评论员 叶檀
  雄心壮志的超前建设,引发了西班牙的债务潮。
  西班牙的债务危机缘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泡沫崩溃,与政府隐瞒负债。房地产泡沫崩溃导致银行坏账蹿升,政府隐瞒负债导致市场预期不明,信心不稳。
  西班牙基础设施十分发达,截至2010年底,其高铁投资超过187亿欧元,未来还将投资430亿欧元。即使债务危机笼罩,西班牙仍然准备拨款1300亿美元加强高铁建设,以增加就业、争夺未来欧洲的物流中心地位,在欧洲高铁市场取代法国。
  高铁让西班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与航空效用大降,高铁的回报率存疑,从马德里到经济重镇巴伦西亚的黄金线路预计需要十年回收成本,到其他风景名胜地的回收期限遥遥无期。
  一些铁路效率低下,去年当地媒体报道,西班牙有176个火车站和小火车站一整天下来一个旅客也看不到,有52趟中程火车线路平均载客率还不到15%。在金融泡沫面前,无效高铁也成为必需高铁。
  西班牙高铁建设意在争夺未来大欧洲的中心地位,拉动经济与就业率,让高铁技术成为重要出口产品,但所有这些美好的预期,却建立在金融大泡沫上。从2000年开始的铁路建设狂热,是西班牙负债的重要原因。
  在债务危机爆发之前,2007年西班牙负债率仅36.3%,不仅远低于希腊、葡萄牙等危机国家,甚至好于德国等国。如此低的负债率主要是因为统计口径,排除了欧洲央行、欧洲稳定基金等的债务。
  西班牙地方政府财政的67%依赖中央政府,并且通过听话的地方储蓄银行将资金源源不断地引入形象工程与房地产市场。地方官员竞相引入免费医疗和教育政策,并投入大规模资金推进善心项目。
  韩国《朝鲜日报》称,2008年西班牙经济陷入低迷后,地方政府推进的项目都出现严重亏损,只能由中央政府出面收拾这些烂摊子。
  金融狂欢时代,低成本融资与房地产泡沫助长了西班牙的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从1995年到2007年间,西班牙的房价翻了三倍,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10%上升至2009年的43%,其中大部分的贷款是由地方储蓄银行提供,其住宅贷款增加到总贷款的70%。
  地方储蓄银行在西班牙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从上世纪60年代的10%左右,上升至2010年的近50%。房地产市场雪崩使地方储蓄银行面临破产,不得不由中央政府买单。西班牙政府为拯救储蓄银行而出资900亿欧元,隐性负债显性化。
  现在,西班牙依然高估其资产价值,将手中的房地产以前期估值折价而非市场拍卖价计入资产,而爱尔兰则大手笔拍卖出清手上存货。评级公司惠誉认为中期内葡萄牙和意大利的房价将再跌13%;
  西班牙和希腊再跌15%,当地权威咨询机构的预测更加恐怖,认为马德里、巴塞罗那和其他一些西班牙主要城市的房价在未来五年将再度下滑30%,房地产泡沫时所积累的庞大房地产供应量最终将使整体房价下跌75%。
  更糟糕的是,西班牙国内的腐败加剧了投资的低效,使西班牙发债成本大幅上升。腐败丛生,讨好选民滥发福利,必然导致投资低效。丑闻传出,西班牙国债收益率大涨,发债成本上升。
  西班牙的模式引人深思,中国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热潮,空荡荡的形象工程,等比例的白宫建筑,通过地方金融机构以及土地杠杆不断扩大融资规模,以未来的就业率与GDP而非当下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投资依据。
  从理论上,中国地方政府不允许负债,中国总体负债率一直处于可控水平,但越来越多的空城以及局部的房地产市场崩溃,已经预示了其风险所在。


  张维迎:既得利益者变成改革者的时候才有希望
  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于2013年2月22日-24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
  张维迎: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大家普遍认为既得利益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点也不错。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我们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台下的好多人,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那么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的时候我们才有希望,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为什么既得利益者可能变成改革者?
  第一,理念的力量,我们人的行为并不完全是由所谓的物质利益支配的,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是有观点的,有理性的,所以大卫·休漠在两百多年前讲过,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是以及人类的本身以及所有的事物是由观念支配的。纵观历史,许多伟大的变革都是由观念的变革引起的,我举几个例子:
  华盛顿没有当皇帝,当总统也只当两任,是出于他的理念,而不是他的利益;邓小平文革之后发起改革,包括废除终身制也是基于他的理念,而不是利益;我们讲到法国大革命,其实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旧制度下的贵族,启蒙运动是贵族性质的。知识阶层当中的好多人来自贵族,百科全书160位作者30位来自老贵族,几乎所有的启蒙运动期间的沙龙都是在贵族的家庭中进行的,都是来自于贵族阶层,最初贵族的大革命是由贵族自身努力的结果,受到威胁的精英们,在困境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他就为大革命提供了灵感。
  再看我们中国共产党我们叫工人阶级政党,其实我们看创造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是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的孩子,因为工人阶级不可能有钱送孩子上学,他们闹革命不是因为工人阶级要闹,而是因为他们接受了一种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念,我们知道早期的共产党领导人只有一个工人出身,但是我们也知道就是他背叛了。我们再看一下历史废除黑奴的运动,好多是由白人发起的,最早反对黑奴制的是天主的教会,在18世纪。所以在1775年,在费城成立了第一个反黑奴协会,1781年起,英国是反黑奴的一个重要的力量,英国内部的飞鹰派就是重要推动废除奴隶者的力量。在1783年英国的贵格会向议会请愿废除了奴隶制,1833年英国政府终止了殖民地的贩奴贸易,我们中国的妇女的解放脚,并不是妇女努力的结果,而是男人努力的结果,梁启超当时起了很大作用。这就是第一个原因——理念。
  第二,既得利益者之间是有博弈的,我们一谈到既得利益,大家好象经常觉得它们是一个整体,团结像一个人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他们就捍卫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其实不是这样。既得利益者是分成好多派的,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远大于统治者和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斗争可能是生与死的问题。我举几个例子,首先我们看一下,现代民主制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教分离,政教分离就是教会和统治者斗争的结果。教皇格列高利去世,宣布收回国王任命主教的权力,而这时候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就罢除了他教皇的职位,这个斗争一直到十二世纪格列高利的继任者最终1122年他们达成一个协议,说教皇有了任命教主的权力,而教皇也承认皇帝有世俗统治权,因而形成了政教分离。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贵族相互斗争的产物,在革命前法国最重要是国王和贵族之间的矛盾,而贵族之间也有很多矛盾,比如说亲王与宫廷贵族的矛盾、老贵族与新贵族的矛盾,乡村贵族和城市贵族的矛盾,军事贵族与司法贵族,或者叫穿袍贵族的矛盾。即使在革命时间,保守派君主派和共和派都是这个社会精英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法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英国在19世纪之前的宪政建设、法制建设,主要是由贵族和国王、国王和教会,以及贵族之间斗争的结果。我要特别举一个例子:是公司在19世纪中期之前,西方国家创办公司都是一种特权,也就是说只有你得到国王的授权,或者议会的授权,你才能建立公司,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监理公司的。那么这时候在精英当中就形成了不平衡,最后精英斗争的建立公司有特权,任何人都有权注册公司,英国是在1844年完成,法国在1867年完成,美国在1850年这个阶段完成,西方的法制和民主,首先是在贵族内部实施的,也就是说贵族内部有了法制有了民主,然后才推到了整个社会,也可以类似说我们现在党内和党外,他们那个时候先贵族内,后贵族外。
  为什么贵族要实行法制和民主,因为在专制的体制下,既得利益者虽然有特权,但是他们没有人权,他们相互斗争,其实都是在相互摧残,我们普通老百姓在专制体制下感觉到不安全,但其实真正的最不安全的人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特权者本身,他们有时候在人上人,但突然之间就可能变成阶下囚,时间长了他们认识到这对谁都不好,我们还是应该用权利保证每一个人的利益,每一个人的安全,但实行了法制之后,统治者换了,但是被换下来的统治者他们仍然要安全感,仍然要很好的生活,而在旧的体制下,即使你能够平安的着落,着落之后你仍然没有行动的自由,这就是既得利益者为什么最终要实行法制,要实行民主的理由。
  第三,改革是避免革命的最好的办法,英国真正的民主化是从1832年通过的《第一改革法案》开始,在1832年前英国爆发了持续的暴乱和群体性事件,包括大家都知道的卢德运动。历史学家一致认为,1832年法案的动机,就是为了避免大的社会动荡,1832年的改革并不能满足普通大众对民主的要求。1838年之后,英国工人阶级就发起了改革议会的宪章运动,提出了男性普选权,废除选举权的限制,穷人要赚钱生活,不可能当议员,要求废除议员薪酬制之后,这时候穷人也可以当议员,这个运动持续到1848年,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对之后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到1867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第二改革方案,将选民人数从136万扩大到248万,从而使得工人大众成为城市选区的主体,这一改革的法案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都使得政府认识到如果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1884年通过第三改革法案,原来只适用于城市选区的投票规则,同样扩大到乡村选区,使得选民人数增加了一倍,有60%的成年男性有了普选权,导致这一法案出台后的因素仍然是社会动乱的威胁。一战之后,英国在1918年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这个法案将投票权扩大到年满21岁的男性和年满30岁女性纳税人,这一法案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威胁,因为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英国也担心发生革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民主化的改革。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英国的民主化的过程尽管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在起作用,但是社会的动乱,社会革命的威胁是英国建立民主制度的主要的驱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看英国的民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次的让步只是满足威胁者闹事人的要求,1832年的时候你只要买通了中产阶级就可以有了和平,选举权扩大到中产阶级,当新的威胁出现之后,再进一步的让步,到1828年是新的全民的普选,我讲的这三个理由,统治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只是一种可能。
  第一个因素是理念,后两个因素是利益,但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既得利益者是否真的能变成改革者,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足够聪明智慧的人,这些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领导力,是否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有些非民主的国家的政府习惯于用武力镇压的方式,对老百姓的民主化的要求,或者一开始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开始改革,但为时已晚。
  华盛顿总统在1799年去世,他要求他的妻子玛莎去世之后,把他所有的277位奴隶都解放了,但是他妻子玛莎在第二年就把所有的奴隶都解放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想生活在那些盼望我死的人当中,华盛顿解放黑奴,是因为理念,华盛顿太太解放黑奴是因为利益,她觉得自己受到威胁,她有危机感。历史证明在一个大的历史变革当中,统治者最好有华盛顿的理念,如果没有华盛顿的理念应该有华盛顿太太的危机感,如果既没有华盛顿的理念,也没有华盛顿太太的危机感事情就麻烦了。谢谢大家!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