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设立审批将放松 私募等可转为证券公司 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券商设立审批将放松 私募等可转为证券公司

加入日期:2013-2-1 10:05:00

证券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设立和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核心内容第一是放松对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诸多限制,未来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咨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非证券经营机构可申请变更为专业化的证券公司;第二是放开地方证券经营机构的家数限制;第三是进一步放松对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107家券商,2011年中国整个券商的总资产为1.5万亿人民币,但还不到高盛总资产的1/3,而400亿人民币的净利润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

  如果私募和投资公司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转为证券公司,相信一些民营资金将大举进入,这无疑将对现有的券商产生较大的冲击,未来不排除一些小券商如纯经纪类券商被迫关门或被兼并重组。

  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记者昨日获悉,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设立和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在3月底前推出,证券投资、证券咨询、私募基金等非证券经营机构未来可申请变更为专业化的证券公司。多位业内人士昨天对记者指出,此举意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行业的做大做强,未来证券业将进一步优胜劣汰,传统国资券商一枝独秀的局面或被打破。

  券商设立审批将放松

  据悉,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设立和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将在3月底前推出。其核心内容第一是放松对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诸多限制,未来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咨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非证券经营机构可申请变更为专业化的证券公司;第二是放开地方证券经营机构的家数限制;第三是进一步放松对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对于后两条内容,东吴证券分析师刘增军认为,放开地方证券经营机构的家数限制,或许是指从前管理层对部分营业部已饱和地区再新设营业部有所限制,此举将使地方各证券经营机构的竞争更加激烈,机构之间分化将更加明显。而放松对券商的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宽证券公司的盈利渠道,改变其传统依赖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从而增强证券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记者昨天采访了多家券商和阳光私募高管,大多业内人士对券商设立审批放松表示惊讶,并希望管理层尽快宣布申请变更为券商的具体要求。

  阳光私募龙赢富泽投资总监童第轶认为,监管层促进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新举措不断推出,我国证券业发展开始步入新阶段。自从去年以来,监管层一直在不断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此举意味着证券公司的设立将全面放开,证券行业将迎来大变局,传统国资券商一枝独秀的局面或被打破,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有望通过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等渠道去申请变更为证券公司,从而挑战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中信证券等的地位。

  “这是管理层在引入竞争机制,希望能将原有体制打破,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率,促进整个行业做大做强。”英大证券经纪业务部总经理黄树明昨天对记者表示:“管理层从去年不断对券商的经纪、自营、资管等进行松绑,放开诸多限制,这都是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对小券商冲击较大

  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李格平1月30日在北京证券业协会会员大会上表示,证监会正在根据行业反馈意见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近期将完成报批程序,择机发布实施。新规有望提高杠杆率,有助提升券商利润。此外,会上信息透露,监管层今年将放开证券公司审批及试点网络证券公司。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整个券商的总资产为1.5万亿人民币,看起来很大,但还不到高盛一家公司总资产的1/3,而400亿人民币的净利润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我国目前拥有107家券商,股东大部分是国有法人机构。如果放松证券公司的审批,将会对现有券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家深圳中型券商副总经理认为,如果私募和投资公司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转为证券公司,相信一些民营资金将大举进入,这无疑将对现有的券商产生较大的冲击,未来证券业将进入诸侯混战的时代,竞争将日趋激烈,不排除一些小券商如纯经纪类券商被迫关门或被兼并重组。

  “我国金融创新步子越来越大,打破垄断,全面放开市场竞争,逐渐向国际化靠拢。新政估计对目前中大券商影响有限,因为它们已形成了规模,并且具有相当资金实力,”阳光私募海润达资产总经理仇天镝认为,“但随着新证券公司的出现,整个证券行业的服务质量会有效的提高,预计大部分私募目前不具备成立证券公司的条件,主要缺乏管理人才和经验,但不排除有些具备资金实力的私募有这个想法,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通道,也节省了佣金成本,也会遇到人工及席位费等其他成本的上升。”

  英大证券经纪业务部总经理黄树明表示,未来证券行业优胜劣汰在所难免,部分小券商受制于资金、人才等因素无法大规模参与创新业务,再加上引入私募、投资公司等外部竞争对手,生存环境将渐趋恶劣。

  “如果真正实施,未来对我们的冲击会比较大,包括现在资管在业务拓展上的优势将丧失。”上海一家小型券商资管部人士坦言,“看来管理层要对证券业大洗牌了。”

  部分私募有意转为券商

  记者昨天在采访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近十家的阳光私募时了解到,部分私募对未来能够转为券商颇感兴趣。

  上海一家规模较大的阳光私募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符合各方面条件,公司愿意申请转为券商。该人士认为,转为券商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是原有的通道费可以有所节省;第二是现在银监会对阳光私募信托产品有不少限制,如果转为券商则可以发行券商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业务范围现在很广泛,有利于公司产品的多样化;第三是券商的公信力较高,能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昂诺投资胡红伟认为,就阳光私募来说产品发行一般通过银行或者券商,而跑道则是完全依赖券商,这些成本的支出是阳光私募的一项重要支出。如果证监会允许私募基金转变为证券公司,那么从成本上就降低很多。另外,如果转变成证券公司,对于公司的客户拓展也将带来更大的便利。最终,阳光私募将演变为以资产管理的主要经营项目的证券投资机构。

  去年底证监会公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暂行规定》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龙赢富泽投资总监童第轶表示暂时还没有打算转为证券公司,但是相信资金规模很大的阳光私募有意转为券商或者发行公募基金产品,毕竟券商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产品的认购门槛较低,前者为5万或10万,而后者为1000元。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