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三穗12月9日电 题:贵州三穗鸭变身“大黄鸭”成民众“摇钱树”
中新网记者 张伟
初冬时节,贵州大山深处仍显生机。河流、山塘和有水源的稻田里,觅食、嬉戏的鸭群不时显现,阵阵“嘎嘎”地叫声回荡在山间。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刚刚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三穗鸭仿若世界知名的“大黄鸭”,成为当地民众的“摇钱树”。
三穗鸭俗称三穗麻鸭,以肉质细嫩、味美鲜香、胆固醇低而闻名于省内外,与北京鸭、绍兴鸭等称为中国四大地方名鸭。三穗养鸭已有600多年历史,瓦寨镇观音阁村民李茂飞告诉记者:“自家养鸭从父辈开始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最初只是自家食用,现在随时都有外地客商前来采购。”
“现在还养着6000多只鸭,效益好的时候每千只就有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瓦寨镇养殖大户田慧指着山溪旁的鸭棚告诉记者,“在瓦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鸭,养殖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
曾经和妻子一起在广东打工的田慧用“不能比”来对比往昔与现今的收入。“在外打工除去生活费等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而现在在家门口搞养殖收入很客观。”当地三穗县鸭产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笑称:“他一年的收入能抵得上我两年的工资。”
但三穗民众手中的“摇钱树”却不曾想遭遇灭绝的危险。三穗县鸭产业办公室主任卜德坤告诉记者:“当地养鸭多是散养,一直没有形成产业,特别一度受到外来个大肉肥的洋鸭冲击,三穗麻鸭最少时仅剩下几百只,濒临绝种。”
60岁的瓦寨“老鸭客”吴英勇告诉记者:“我们的鸭是放养,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山泉水,所以特别原生态。”而随着现代消费需求趋向“回归自然”,追求“绿色、生态”理念,三穗鸭开始重新得到市场认可。当地政府通过优惠政策促发展激发鸭农养鸭积极性,实现规模化饲养;同时筑“巢”引“凤”形成一整套产业链。
据统计,2012年三穗县养鸭总量达到1003.5万羽,出栏753万羽。鸭产值突破5亿元,其中养殖产值达到2.67亿元,加工产值达到2.63亿元。依托三穗鸭,当地贵州千里生态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成为贵州省首家在天交所上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冬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资本运作,在品牌上下功夫,同三穗鸭一起成长,名扬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