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买手店只求“人无我有”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好的买手店只求“人无我有”

加入日期:2013-12-27 9:22:22

  《21世纪》:你最欣赏的买手店是什么?

  唐霜:伦敦Dover street market还是很不错的,毕竟现在概念新颖、有趣的店不多。在伦敦时朋友曾介绍我去一家名为“The last tuesday society”的店,里面有很厉害的动物标本,弄得很arty,据说Johnny Depp是常客。城市的确需要这样的地方,但你不能说它是买手店,最多是“concept store”。小众趣味可能更适合偏门的东西,时装往这条路上已经很难做了。买手店不能让自己的面太狭隘,像当年Vivienne Westwood开的“sex”店如今也是不符合时代需求了吧。

  《21世纪》:所以传统依靠租赁制的百货公司和买手店其实会良性并存下去,各自负责不同目标人群。

  唐霜:对呀,我会觉得连卡佛好逛的原因之一是它就是采用买手制的百货公司。时装也好配饰也好,按照high-fashion、contemporary的区域进行划分,照顾到各个阶层。然后每个section里面都有各自的买手做商业考量。芮欧百货、嘉里中心又是另外一个领域,那些目标明确的客户可以去找自己要买的品牌单品,逛起来没那么lost那么烦。而且有些大品牌诸如LV、Chanel也不会走买手店的渠道。有时候你不想看那么多东西。需要一个清晰的购买,传统百货中的品牌旗舰店就是个聪明的选择。不然国外不会租赁制与买手制百货并存的很好,无论巴黎春天百货还是Bon Marché,底层都是独立的品牌店,上层才是买手进货的时装集成区域:通过选择新设计师品牌(暂无法独立开店的),就能看出每个百货公司不同的风格。

  《21世纪》:像10 Croso Como这类风格易辨识的买手店开到上海,气氛还是和米兰店不大一样。

  唐霜:米兰店感觉更活泼,一走进去就是花园café。而且它看起来更像个community:时装周期间总会看到Suzy menkes坐在10 Corso Como米兰店喝咖啡。和巴黎Colette一样,是时装人的“must go”。它把自己做成一本潮流杂志,你必须去到那到才知道圈内发生了什么事。上海10 Corso Como很难达到这种氛围:它开在写字楼旁边、没有对的community、买的货也不一样。我记得Prada、Miumiu的货这边就没有。男装倒是满日本的,过于鲜艳。但是它的Timing完全是对的,可以说10 Corso Como是国外真正意义上的买手店进驻中国的第一家,圈内人对它的期望值很高。至于是否创造了特别的购物经验,目前单靠它还达不到。

  《21世纪》:在你的定义里,最具“当下感”的买手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唐霜:我很喜欢Opening Ceremony,也采访过创始人Humberto Leon 和Carol Lim(现任Kenzo创意总监)。他们讲做店最中心的一点就是:人无我有。这在中国市场很容易实现,毕竟进来的货还是少。10 Corso Como属于经典系列,但不是“Now”了。如果一家经典买手店以“Now”和“avant-garde”的形式进来就矛盾了,从陈列到灯光都会有点怪。设想Opening Ceremony开进上海,肯定是另一番光景。我相信它就是时尚零售业的现在,从室内设计、选货到色彩运用,“当下感”很强烈。当然经典的买手店肯定不能因为市场就改变DNA,而是要学会转换自己的信息。10 Corso Como在米兰店和首尔店就完全做到了。(编辑 夏叶)

  作者:唐霜

抢钱节,仅限8天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