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应从联盛盛衰忽变中汲取教训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银行应从联盛盛衰忽变中汲取教训

加入日期:2013-12-18 1:32:35

  2012年初,山西煤炭大亨邢利斌曾豪掷7000万元在海南三亚为女儿办了一场极尽奢华的婚礼而轰动全国,可一年之后的今天,邢利斌创办的联盛“财富帝国”财务状况堪忧:各类金融债务近300亿元,基本失去债务清偿能力,该集团仅欠银行信贷资金就超200亿元。如果联盛重组,根据清偿原则,在扣除企业拖欠税款、职工薪酬之后才轮到银行,银行信贷资金受偿有限。尽管当地有关部门表示企业重组将保证各金融机构本金不受损失,话虽这么说,但最终结果尚难意料,银行信贷资金受损概率很大。

  联盛集团的兴衰,几乎一个活脱脱是无锡尚德电力破产重组案的翻版。尚德集团因国际光伏产品价格暴跌而陨落,联盛集团则因煤炭价格整体下滑而倒下。这一切似乎不足以令人大惊小怪,但如果透过两个企业经营现象不难发现,银行信贷管理在企业迅速兴起和衰败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尤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仍然存在致命缺陷,主要表现为信贷经营战略错位。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改变信贷投放战略,基本从县域市场退出,信贷投放重点放在了大型企业,实行了全方位的“抓大放小”。这种信贷战略,在起初显现了一定优势,支持了经济发展,降低了银行信贷管理成本,也带来了丰厚利润。这种信贷战略产生了两大后果:一是对中小微企业兴趣减弱,相互回避,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中条件苛刻、手续繁琐,让不少中小微企业“怨声载道”,导致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融资贵。二是对大型企业热情高涨,见效益好的企业,所有银行削尖脑袋,甚至不惜采取种种优惠政策,放宽条件“拉拢”客户,出现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现象,“垒大户”造成了信贷风险急剧上升。

  联盛集团信贷资金之所以能膨胀到今天200亿规模,与各银行金融机构“见钱眼开”、不顾后果、“抱团寻死”的“献身”精神存在很大关系。在为联盛提供贷款过程中,银行机构多达十几家,包括国开行、晋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柳林信用社等。如果这些银行能冷静分析市场行情,理性决策,当初企业债务不会迅速膨胀,联盛也就不至于“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联盛案例应该促使银行重新考量其“抓大放小”的信贷战略,认真落实银监会有关支持企业平均用力、不能垒大户的政策规定,建立风险责任约束机制,尤其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防止只为追求业绩而不顾信贷风险的短期经营行为,有效抑制“贪大求洋”信贷冲动。

  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即企业经营越兴旺,信贷支持力度就越大,这为最终葬送企业埋下了伏笔。联盛迅速由盛到衰,除地方政府追求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要求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导向之外,与银行没能对产业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和预警存在一定联系。特别当煤炭产业发生逆转时,没有保持足够警惕,更没有“泼冷水”及时制止,最终导致银行陷入信贷风险“旋涡”。从联盛案例中,银行还应该学会冷静思考和科学判断,在信贷扶持产业过程中,应随时把握市场动态,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风险,把握好企业高管人员道德风险,绝不能被企业表面“繁荣”迷惑,更不能被企业扩张冲动所绑架,而是企业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企业市场前景和风险预测,实现信贷投放稳妥可靠。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银监局)

  作者:莫开伟来源证券时报网)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抢钱节,仅限8天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