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未如此迫切地期望拥抱资产管理业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银行从未如此迫切地期望拥抱资产管理业务

加入日期:2013-12-12 5:00:10

  将来银行理财怎么走?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商业管理的二次起航。

  过去银行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所依赖的制度红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2004-2013年,银行理财业经历十年成长,规模从零增长到10万亿。为什么增长这么快?除了客户优势之外,还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收益型的产品定价制度。券商、基金等以净值或者评估来进行定价,银行理财则采取了预期收益型,在广大客户对理财还不太了解,或者说不愿意看复杂产品说明书的情况下,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易被客户所接受。第二,宽松错配的制度安排。因为对信息错配没有明确限制,在投资组合方面占据了很大的主动。第三,独享对非标产品的投资权。信贷资产转让、委托债权、各类型收益权等现在统称非标。但是,其他管理机构配置非标的非常少,只有银行理财以非标为主。第四,银行的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的流动性安排,保证了在目前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有充分保证。

  但是现在这四个优势都没有了。去年以来,券商、基金、保险都推行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大创新,通过设立专项资管计划跨入资产管理领域,可以投资非标了。信息错配的安排也走到尽头,理财产品要求一一对应。现在央行、中债公司都有严格要求,以后银行的理财产品跟自营之间不能进行交易。

  商业银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期望拥抱资产管理业务。最近几年以来,因为特殊的货币政策、对银行的一些监管政策,客观上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存款冲时点,存完放贷款,贷款存利润”的业务模式。但是,现在这个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银行都在想转型,转型方向主要是抓中间业务收入,而只有资管业务能支撑起银行转型。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二次起航。这意味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宏观上要建立统一公平的资产管理体系。市场应该是互联互通的,所有的市场主体得到公平的待遇。

  第二,银行理财计划作为直接融资工具的体制要落到实处。尚福林主席已经明确提出要把银行理财改造成为债权性直接融资工具,这个融资工具怎么来落实?最近监管部门已经推出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但是现在至少在法理上、公开的制度安排上还不彻底。能不能真正建立起融资工具的发行、交易市场,把所有能投资的交易品都放到中债公司的交易平台上发行、交易?这样的制度安排才比较彻底。

  能不能把银行理财计划作为长期的机构投资人引入到股本市场,即把场外股本、股权市场向理财计划开放?这对于理财支持实体经济、国家经济转型、兼并重组收购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现在这些制度安排都没有。

  第三,要解决依法注册经营的资产管理部问题。银行在产品隔离、信息披露、代客跟自营交易严格隔离等方面都做得很彻底,但是这些隔离都是一种内部管理上的隔离,怎么做到从制度、资本、法人、人才管理上的真正隔离?看国际经验,只有把资产管理业务注册成独立的法人机构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如果理财机构直接注册为法人机构,有自己的资本金,所有的人员管理、投资风险控制都是自己独立进行,就能真正彻底地贯彻“栅栏原则”,贯彻风险隔离问题。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一步能不能先将各行的理财专业部门注册为事业部,纯法人体制。现在上海自贸区资本开放政策已经落实了,银监会下一步在自贸区有没有新的政策突破?我觉得,把理财机构在自贸区注册成为资产管理经营机构,应该是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的比较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

  所以,我想下一步先做事业部的准法人制度,再通过几年的时间过渡到公司制。

  第四,建立以业绩激励、人才激励的薪酬机制。最近我们交通银行(行情,问诊)刚刚开始了二次改革的研讨会,要把资产管理部等七个部门建成事业部体制,我想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进行事业部体制的改革,真正在产品创新能力、专业团队建设、投研能力方面得到实质性提高。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