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数据创18个月新高制造业向好增强转型信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PMI数据创18个月新高制造业向好增强转型信心

加入日期:2013-11-7 9:53:07

  数据显示,10月官方及汇丰PMI指数分别刷新了近18个月和7个月以来的新高纪录,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环境稳中向好,但是,PMI生产指数代表的企业投资扩张行为明显加快,下游需求的增长预期逐渐转弱。在“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过后,预计工业企业的制造业活动可能趋于放缓。

  由于地方债务、楼市调控以及翘尾因素等影响,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或小幅回调,但是足以确保实现年初政府工作制定的多项经济运行目标。临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包括经济结构转型等综合改革方案备受期待,改革题材将继续释放政策红利,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增强结构转型信心,中长期表现为利多影响。

  中国制造业环境稳中向好

  自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复苏,对应的10月官方与汇丰制造业(PMI)等经济数据接连创出近期一段时间以来的新高水平。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官方PMI指数为51.4%,分别好于前值和预期值,并刷新18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10月汇丰PMI终值为50.9,与预览值持平,为7个月以来的新高并连续3个月站稳荣枯线50%以上。通过横纵数据对比发现,10月PMI指数正在延续着近4个月以来正向增长的势头,并与9月李克强经济指数给出的结论保持一致。

  纵观以上强劲的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其一,国内工业制造业的整体环境继续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局面,有助于顺利实现年初政府工作制定的多项经济运行任务目标,使得GDP增速、就业水平等调控指标不滑出下限目标;其二,大中型企业在资源、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已经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势,然而,汇丰PMI指数代表的中小微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却在不断增加,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景亦不明朗。

  从分项数据来看,10月PMI生产指数较上月大幅提高1.5%至54.4%,成为推动PMI指数上行的主要因素。除了生产指数以外,其他要素对PMI指数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表明企业的生产扩张行为依旧在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微幅增长、购进价格指数小幅回落、新订单等三大订单指数环比下挫,同时反映出国内企业的补库动力趋于衰竭,下游需求的增长预期逐渐转弱。在“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过后,预计工业企业的制造业活动有可能趋于放缓,今年四季度GDP、PMI、PPI等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料将继续徘徊在低位稳中向好的过渡阶段。

  四季度经济增速或小幅回落

  中国10月工业制造业的整体环境继续稳中向好,PMI生产指数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企业生产的供给环节明显加快,无奈下游需求环节的增长预期逐渐转弱。通过扩大企业投资行为固然有助于国内经济增速展现出回暖的预期,但是,需要额外警惕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加快产能释放的过程,甚至有可能破坏今年三季度以来市场供需整体均衡的态势,并且成为第四季度GDP复苏增长的不稳定因素。

  众所周知,GDP是由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组成的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经济的增长模式各有所侧重。经历过美国次贷、欧洲债务两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始终显得踌躇满志,不仅对外贸易的形势急转直下,而且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规划亦险象环生。围绕如何有效地扩大投资性消费内需的难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

  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总体表现为探底回升的运行态势,分季度增速分别为:7.7%、7.5%、7.8%,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在国内制造业整体环境稳中向好的预期背景下努力实现正向扩张。由于地方省市之间普遍存在重复计算的成分,前三季度各省市的GDP总和已经大幅超出全国GDP总量,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在核算数据时需要剔除的水分越来越大。考虑到地方债台高筑、政绩好大喜功以及楼市调控不力等缘故,预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房地产等各项宏观调控预期得以加强。另外,去年GDP数理统计的翘尾缘故,预计第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或可能遭遇小幅回调,并确保实现全年经济“保7.5%”的增长目标。

  结构转型推动中长期经济增长

  结合GDP、PMI等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做出预判,中国经济增速短期出现一定的止跌迹象,“稳增长、调结构以及促改革”的转型政策料将推动国内经济实现中长期的增长预期。习李新政带来的经济制度创新,强调结构转型催生经济效益,弱化财政投入与信贷的力度,使得GDP增量摆脱固有的刺激扩张模式。结构转型政策主导的社会资源重新再分配环节,在未来的将继续帮助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临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包括经济结构转型等综合改革方案备受期待,在住房、城镇化、收入分配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勾勒出改革题材的路线图与时间表。通过转变政府部门在经济工作当中的职能,使中国经济增量由投资驱动转向依赖消费和服务的需求环节,利用结构转型实现新的平衡点。为了有效扩大投资性内需,城镇化无疑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力,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改革题材充斥在中国经济建设的每一个领域,短期难免产生阵痛,但是,中长期有望构成持续的利多影响。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