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1月2日,A股市场IPO已暂停一年,IPO休渔并不是恢复A股市场生态的治本之策。
A股市场信心没有好转,11月1日,沪综指报收于2149.56点,相比去年11月2日上升1.53%,市场处于弱势震荡格局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如果去除通胀因素的影响,数据将更加难看。
A股市场的套现与融资同样没有发生改变,上市公司的资金饥渴症没有缓解,一年时间,A股上市公司计划与实际募得资金约2.45万亿元,其中1.44万亿通过债券市场募集。
受益最大的是创业板,其次是中小板,银行间拆借利率显示资金并不宽裕,加上创业板暗含经济转型与高科技概念,使创业板与中小板成为机会云集的市场。暂停IPO与利率的提升,加大了中小盘股在市场上的权重,这才会出现大盘股熊冠全球、创业板指数牛冠全球的现象。
资金在创业板的狂欢没有造就中国的纳斯达克,而是大涨大跌,10月份创业板指数大跌9.68%,摆脱了概念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全部355家创业板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低于市场预期,无法支撑如此之高的市盈率。如果情况不发生改变,在创业板指数寻底之后,一波新的炒作将酝酿而生。
不暂停IPO,市场的信心会更糟;但暂停IPO,并没有解决制度性弊端。以暂停IPO作为成本,尽快建立底线游戏规则,才是避免竭泽而渔,保障永远有鱼吃。
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这些变化是根本性变革释放出的气息。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准确,成为重中之重,定价归市场,信息真假归监管,对造假与内幕交易的惩处将更加严厉,并购重组的重要性可能高于IPO。保护中小投资者逐渐不是虚言,如证监会主席肖钢所说,建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背信违约民事赔偿制度,使那些在发行融资、并购重组中作出公开承诺,事后却不履行、逃避责任的控股股东付出失信成本。
造假者现形。时间是企业照妖镜,无论是做高盈利的,还是不顾费用在营销上拼命一搏的企业,有很多在三年预备期,以及一年的暂停IPO的时间考验中,败下阵来。暂停IPO与IPO申报企业的审核,受创最深的也是中小盘股。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沪深两市今年终止审查的拟上市企业总数激增至280家,比去年全年的64家大幅上升了216家,增幅338%。今年以来宣布终止上市的280家拟上市企业中,沪深两市(含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家数分别为143家和137家。就占比而言,创业板终止上市企业已占据近“半壁江山”,达49%。可以看出,创业板的机会与风险完全成正比,而中小公司的信披质量堪忧。
风投业务经历一轮大洗牌,全民风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由于暂停IPO,风投行业大缩水,券商投行业务大幅下降。根据Wind统计,19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80.27亿元,同比增长23.43%;净利润198.42亿元,同比增长35.43%。在其他多项业务实现增长的同时,上市券商前三季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仅为32.34亿元,同比减少42.27%。闭着眼睛进行风投、投机式的PRE-IPO无路可去,并购等方式成为退出的重要渠道,动辄几十倍的收入,没有了。
现在,券商紧紧盯住创新业务,债券、定向增发、撮合交易等领域成为重点区域,而融资融券业务大幅上升,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已经达到了3148.24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3110.97亿元,融券余额则为37.28亿元,大券商一年坐收几十亿的利息。未来融券如果获得突破,即使投行业务下行,券商也能通过为多空提供弹药,获得生存资本。股民保证金下降,而融资融券上升,全民炒股时代渐趋终结,专业投资者多空博弈时代到来。
与以往暂停IPO不同,这一年基础建设与经典案例,时间没有白过。
守住底线,严惩失信,严惩内幕交易,最终过渡到减少重要股东低成本套现空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暂停IPO,说明市场还有回转余地。(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