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6省市签订碳交易协议市场化治霾路线渐明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京津冀等6省市签订碳交易协议市场化治霾路线渐明

加入日期:2013-11-29 3:11:41

  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京市环交所正式开市,同时,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市在现场签订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这是自10月份财政部安排50亿元资金扶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治理大气污染后,国家采取的又一有力措施。

  据了解,通过该协议,六省市拟在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为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并为推动建设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探索经验,有望为区域联动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市场化手段。

  排污权交易只是一个方面,还有排污价格、排污税等,这只是破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在排污交易方面的工作做了很久,但是离最终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

  治理大气污染市场化启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同时,《决定》要求,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对比今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容要求,通过加强市场化的手段治理大气的路线正逐渐明朗。

  此次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市签订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虽然主要是在碳排放市场领域加大合作范围,但是,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同样有积极意义。

  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主任王凤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客观上碳排放交易对大气污染治理有协同作用,因为这两块的很多措施都相同,比如调整产业结构、削减煤炭消费量等。

  从工业角度讲,通过推行碳交易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影响能源消耗排放,比如燃煤消费、石油消费等,一方面影响工业生产排放,包括火电、水泥、钢铁等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就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同时,这些能源的消费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骆建华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一方面需要行政办法,一方面需要市场力量,碳排放交易就是市场手段之一。

  “碳交易现在只是做了(市场化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的)第一步,对减少燃煤肯定有好处,将来如果将二氧化硫等也包括进来,意义就更大了,”骆建华说。

  市场化管理面临数据监测难题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誉为最严大气治理政策,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能的削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煤炭能源结构占比、黄标车淘汰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指标,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较大。

  但是,治理大气污染在执行上有难点,以削减钢铁产能为例,河北省提出未来五年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的目标,由于钢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削减产能就将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在职人员就业出现问题。同时,采取强行关闭的手段,也将面临金额巨大的资产处置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河北省调查过程中,一些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就提出了上述担忧。

  治理环保问题要有行政手段,但是,仅依靠行政手段,现在遇到的问题很多,骆建华认为,将来还需要加强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环保发展未来需要行政和市场双管齐下。

  然而,加强市场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的道路并不平坦。据骆建华介绍,必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排放总量核定,二是企业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当前来看,保证企业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更重要,也较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做加强企业排放监测的工作,但是,一些企业弄虚作假情况比较严重。

  实际上,从近年来环保部公布的对一些企业排放问题的核查处罚情况来看,包括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内,环保设备不正常运行等情况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违规排放背后的巨大利益驱使。

  除了数据监测的可靠性问题,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或许也将面临转型升级。

  王凤春介绍,现在所做的碳交易试点,只是试运行,真正要做到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最快需要到2020年以后。控制碳排放量,就将控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两者同时兼顾,实际推行起来会比较复杂。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