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中国策)“我来了”—中企中东欧开拓共赢路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曾几何时,《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沸腾的生活》等影片在中国热映,让国人对中东欧国家怀有一份特殊情感。如今,汽车、电视、自行车等“国货”进入中东欧寻常百姓家,互利互惠的经贸往来在民众间架起一座“心桥”。
让欧洲人再识中国货
DHS(东辉运动器材),三个蓝红相间字母组成的商标已成为很多罗马尼亚人熟知的自行车品牌,从公司成立之初到拥有罗马尼亚市场70%的份额,开拓之旅用了数年时间。目前,公司在罗马尼亚各地设有400多个销售点,并向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16个欧洲国家出口产品。公司位于罗西南部德瓦市郊的工厂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末,DHS进入罗马尼亚市场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个行业,更有人对中国产品质量表示怀疑,”回忆起当年的艰难起步,DHS董事长钮光辉仍很有感慨。
“要做就要做最好的”—DHS推崇的理念贯穿于产品选型、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整个流程。钮光辉说:“我就是要让欧洲人知道,中国的产品质量是一流的,完全可以与世界顶级品牌媲美。”
据了解,目前工厂产能达到100万辆,但并没有满负载运转。除季节和市场等因素外,熟练工人不足以及盲目扩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在公司考虑之列。钮光辉说,技术过硬的工人一天不到位,设备和生产线哪怕闲着也不能贸然开工。
在国际化引领下,“国货”不再是质低价廉的代名词,品牌和品质成为标签。DHS厂区门前旗杆上飘扬着中国、罗马尼亚、德国三国国旗以及欧盟盟旗和厂旗,其成功秘诀尽在其中。
是生意伙伴更是朋友
2010年6月,中国山东万华实业集团收购匈牙利包尔绍德化工集团38%的股权,随后收购两家私募基金持有的全部股权,万华控股比例达到96%,整个交易金额12.3亿欧元。收购后,万华-包尔绍德化学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异氰酸酯制造商。公司2011年净收入约8.3亿欧元,2012年增至12亿欧元。
公司总部位于匈牙利北部小城考津茨包尔齐考,距州府所在地米什科尔茨20公里。万华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支持米什科尔茨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协助培养汉语人才。此外,公司还在这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并提供实习机会。扶持教育、培养人才,万华赢得了口碑。
在罗马尼亚,DHS不仅为员工提供一流工作环境,还设班车解决交通问题。工资待遇方面,当地许多企业工人更是对DHS员工羡慕不已。员工也为自己是DHS的一员感到自豪,归属感强烈。近年来,公司向孤儿院、残疾人中心和学校提供产品和资金,还赞助环罗马尼亚自行车公路巡回赛倡导环保。
眼下,在中东欧国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汉语,既可了解东方文化,也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互利合作与感情纽带助推中企更好地融入当地。
进入中东欧正当时
谋求发展、比较优势、政治互信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有望更上一层楼。在刚刚公布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合作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能源、金融、投资和农业,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格局初显,也给志在“走出去”的中企开辟了广阔前景。
保加利亚信息技术大学教授登切夫认为,中国在创新、高科技及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而中东欧各国在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等领域发展较快。中国企业可向中东欧各国食品加工业、农牧业等领域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据悉,下月天津农垦集团有望与保加利亚一农业公司正式签约,购买和租赁土地种植玉米和苜蓿。相关人士透露,此举旨在借助当地农业生产环境,将农产品返销国内,同时利用保加利亚欧盟成员国的便利将产品打入欧洲市场。
中东欧国家渴望搭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列车,对与中国的合作充满期待。斯洛文尼亚官员表示,在罗马尼亚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峰会倡导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斯洛文尼亚企业正将目光转向中国。(执笔记者刘云非,参与记者陈进、林惠芬、杨永前、陈航、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