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作为资管界新生力量的子公司,项目挑选余地不大,要价能力不高;而融资单位选中子公司往往看中的是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资料显示,古运河给子公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只有8.5%-9%,给信托投资者的收益则是11.6%-13%。
涉足“类政信”的远非国泰元鑫一家,古运河项目只是冰山一角。“基金子公司就是不受银监会监管,不受信托法规约束的信托公司”,一家银行背景子公司在内部资料上这样认定。
中国基金报针对子公司全行业的调查显示,在反馈数据的30多家子公司中,有15家表示以“类政信”等主动管理型产品为主,17家未来发展重点放在主动管理型产品。在和子公司合作的机构中,信托排名仅次于银行,比排名第三的券商要高出两个百分点。
南方一位监管人士提醒说,子公司接手信托项目的例子很多,而子公司的资金实力、风控经验、人才储备等都比较弱势,“如果出现流动性问题,信托可以借到钱;子公司不算金融机构,借不到钱,而且子公司做项目时办抵押也有障碍,风控能力要差很多”。此外,60多家信托管理着10万亿资产,平均一家有1000亿到2000亿;50多家子公司到年底近万亿,平均一家才不到200亿,两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类政信项目用政府信用背书,各级政府的资源多是土地。类政信的风险,实际上是地方债风险和房地产风险的叠加,一旦出现拐点,风险很难控制。”
以古运河项目为例。上述券商人士回忆调研经历时透露,古运河公司2010年获得两处核心地块的土地出让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至7.4亿元;2011年,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回落至2.2亿元;2012年调控持续,公司主营业务出现亏损,“房地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
而地方债的风险,一样沉重得难以估量。据上述无锡消息人士透露,“无锡有80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的债务几十亿到100亿左右,再加上区级和市级的平台,可以视为大平均数为100亿,总负债约8000亿。” 以7%年息算,一年光付息就要560亿,而无锡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600多亿。
子公司探路“类政信”,也把风险带到了基金业。
悬崖边的大踏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类政信等信托项目,子公司还广泛涉猎了包括资金池在内的银行业务、上市公司的定增业务、直投等,甚至有子公司在研究“一种创新产品,可以绕道从事已被叫停的期货配资业务”,来自上述银行背景子公司的消息称。
“只要项目本身没问题,流动性风险总能想办法化解”,一位子公司高管称。记者发现,资管行业不仅有刚性兑付的“怪圈”,而且有轻视流动性风险的“积习”。为人才和渠道苦恼的子公司,对风险问题颇为乐观。事实上,“单个项目或许暂时没有兑付问题,从子公司全行业来看,风险正在酝酿,潮水退去,你会看到有人在裸泳”,也有行业人士表示了担忧,基金公司加上子公司,全行业的注册资本也才不到200亿,单是子公司已管理着近万亿的资产,这些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性质完全不同,蕴含的风险因素较大。
一旦“万能神器”失手,有哪一只万能的手能承接风险?
庆幸的是,子公司的探索一直在监管层的关注之中。上述南方监管人士表示“风险提示十分必要”。他提醒有银行资源的子公司“风险评估一定要到位”。他认为,银行资源对子公司的帮助到底是输送利益,还是输出风险,现在还看不清楚,“有些子公司和银行签了法律文件,但法律效率怎么样现在都不好判断。” 竹杖芒鞋的子公司,自由前行,大踏步已到了悬崖边。这也在考验监管智慧,何时出手?如何出手?
2004年年底,一位大鹏证券员工在内网上写下,“别人亦步亦趋地试探方向时,我们已经开始加速飞奔,回过神来早已偏离了轨道”,2005年大鹏倒闭。以大鹏和南方为代表的一批券商,锦衣玉食,大踏步在悬崖边,终于坠入深渊。八年之后,他们会不会在竹杖芒鞋的子公司身上借尸还魂?来源证券时报网) |